为折翼天使插上希望的翅膀

家庭生活报 2021-11-23 00:54 大字

吴瑕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陈健

“琪琪(化名)终于重新又有了行走的希望,我的心情难以用语言形容,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在家门口就有这么专业、负责的团队为娃儿进行康复治疗,我们不用再跑那么远了。”琪琪的逐渐康复让她的妈妈惊喜不已。

两岁多孩子 康复训练成难题

家住新都区的琪琪已2岁多了,2个多月前出现走路步态异常,行走不稳等症状,到成都一家医院就诊检查确诊为“胸5-7椎管内占位性病变”。随后进行了“T5-6椎管内外巨大占位切除术、脊神经根减压、全椎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但对于琪琪而言,手术治疗仅仅是第一步,术后还需要进行长时间康复训练,但对于琪琪的家庭来说,长期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治疗,无疑是一项极大的家庭负担,也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琪琪的妈妈了解到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可以进行康复治疗。10月7日,琪琪妈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康复科。入院后,在麻醉科、放射科等科室协助下为小朋友完善相关检查,主管医生与康复技师为琪琪进行了评估,琪琪在胸椎支具支持下,可坐立、独立翻身,在搀扶下站立,但不能行走。通过康复科团队反复研究讨论,为琪琪量身定制了一套康复训练计划:行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关节松动、生物反馈、中频、蜡疗等综合治疗。通过理疗配合手法松解患儿紧张的髂腰肌、股四头肌,降低肌张力,指导患儿进行相应功能锻炼,增强患儿薄弱的核心肌力,提高患儿的平衡能力。

康复科团队 17天训练创奇迹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训练,考虑到患儿较小,之前又经历一场大手术,极度缺乏安全感,对环境、人物的适应力较弱,为了尽快获得琪琪的信任,科室指定由25岁的年轻治疗师陈劲松全程负责为琪琪进行康复训练,让小朋友可以更好适应训练疗程,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琪琪是我接手过的最小的患者,初次给她治疗评估心中还是充满了忐忑,只能尽我的全力给她做治疗。”陈劲松告诉记者,每次琪琪来康复大厅,只要一看到治疗师来给他治疗就会哭着找妈妈抱,把头埋在妈妈的怀里。“琪琪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让人心里不好受,可更让我鼻子一酸的是她的听话。无论我是叫她直腿抬高,还是翻身,更或者是俯卧后抬腿等等,都在哭声中一一照做。”

当治疗师给琪琪牵拉紧张的肌肉的时候,她也从来都不躲避,也不反抗,坚强懂事得让人心疼。“因为她配合治疗,肌张力逐渐降低,核心肌力也渐渐增强,病情渐渐好转。”陈劲松表示,与成人做康复训练不同,为小朋友做康复治疗需要更多耐心和时间,每个动作要在治疗师帮助下重复无数次。

“在康复大厅里,我们和琪琪一起走螃蟹步,锻炼她大腿内侧肌肉;一起跨过哑铃摆的障碍,克服她不敢迈步的心理……”经过康复科团队的不懈努力,医护人员充分获得了琪琪的信任,虽然偶尔也会哭闹,但依然配合治疗师的训练,偶尔还会主动与治疗师进行互动。经过17天“量身定制”的康复治疗,琪琪的情况也在逐渐好转,腰腹力量、下肢肌力明显提升,可以做到自己直立行走。现在琪琪不但能够在家长的陪同下独自乘坐游乐设施,还可以玩滑板。

琪琪能恢复得这么好,凝聚着多科医护人员共同的付出与汗水,他们不仅是帮助孩子可以重新走路,更是帮助了一个家庭。据悉,目前,琪琪已经顺利出院了。

新闻推荐

300页笔记 她写满进修“明细”

刘燕参加科室学习、查房蔡芳芳家庭与生活报记者陈健“来到新都区人民医院进修后才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带教老师给...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