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践监矫一体化 叫响社区矫正新都品牌
疫情期间,新都区司法局干警正在排查社区矫正对象情况
成都市新都区司法局发往湖北省司法厅的感谢函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刘文慧 新都区司法局供图
“谢谢你们,回去后我一定鼓励余某与病魔抗争,积极接受社区矫正,早日回归社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以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和社会的关爱!”日前,成都市新都区社区矫正对象余某家属含泪接过爱心捐赠款后,不住地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
这次雪中送炭的捐款活动,是成都市新都区监矫一体化建设与社区矫正试点改革工作的缩影。近年来,成都市新都区司法局坚持多措并举,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推出“1+ 2+4”“异地托管”等新模式,不断探索完善监矫一体化工作模式,叫响社区矫正“新都品牌”。
试点 监矫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你有啥子困难,不如和我们说说?”2020年5月7日,余某因犯虚开发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她走进新都区社区矫正科时,情绪低落、心事重重,引起了干警注意。经过询问,干警们得知余某女儿刚上高中,丈夫无稳定收入,父母需要赡养。此外,她还身患子宫肌瘤、乳腺癌等多种重症,自觉生活一片渺茫。
了解到这一情况,新都区司法局为余某量身定制了一份特殊的矫正方案。“我们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出发,对余某进行个别化教育管理。在开展个案跟踪、定期走访的同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她尽可能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她克服困难,积极抵抗病魔,促使她安心矫正。”新都区司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0年7月,新都区司法局马家分中心开展了一次“文化引领、‘四德’夯基、助力新生”主题教育活动,这次活动以“善知互助、诚以立足”为主题,希望参加活动的矫正对象能够团结友善、明礼诚信、重塑人生,在知法守法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道德修养。针对社区矫正对象余某身患重病且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多名社区矫正对象自发提出爱心募捐倡议,得到了积极响应,13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及司法局领导、工作人员积极捐款。这既是对余某的帮助,也是对其他矫正对象的一次生动教育。8月4日,余某家属分别为新都区司法局、新都区司法局社区矫正马家分中心送去了写着“为民解难、情暖人心”“教育改造春风化雨,真情助矫满腔热忱”的锦旗。
一面锦旗,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感激之情,余某的故事其实是新都区司法局过去两年多在监矫一体化探索与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自然结果。
2018年,司法厅开展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新都区司法局被确定为试点单位,成都监狱派驻了4名民警参与试点工作。
如何实现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1+1>2”的工作目标?新都区司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一系列大胆科学的深入实践,我局成功打造了监矫一体化‘1+2+4’的\‘新都模式’。简单说就是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打造监矫互动、社区矫正双平台,构建协作协同联动、队伍互派交流、信息资源共享、考核评价并行四机制,不断推动监狱和社区矫正的深度融合,促进监狱和社区矫正沟通的顺畅衔接。”
2020年6月8日,《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2020)》发布,新都区司法局“监狱社区矫正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为成都司法行政建设方面唯一被纳入蓝皮书的课题。
创新 以“异地托管”模式战疫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为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现委托贵单位对社区矫正对象齐某进行管理,同时我局也将通过微信、电话方式进行监督管理……”2020年2月2日,新都区司法局收到了一封来自特殊的委托管理函,委托方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司法局。这薄薄一纸委托函,代表着桑珠孜区司法局对新都区司法局“异地托管”模式的信任与支持。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场全民抗疫阻击战掀开帷幕。如何把战疫与矫正无缝衔接,抓牢抓实全区特殊人群的防疫、维稳工作,巩固监矫一体化成果,成了新都区司法局面临的新课题。
“有一名矫正对象请假去了湖北省黄石市,当地疫情严重,不能按期返回销假”“西藏日喀则市有一名矫正对象在我们区,此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回感染风险较大”……通过走访调查、视频监督、信息化核查等方式,新都区司法局从5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中排查出7名因疫情滞留外地的社区矫正对象,1名从西藏请假至新都区的社区矫正对象。
“按照本人请假外出至疫情重灾区或有接触疫情重灾区人员的经历等5个原因,我们对这8名矫正对象逐一进行个案分析。随后,我们又以视频形式分别与湖北省、西藏自治区、浙江省、海南省、四川省相关地市州等8地司法行政机关召开联席会议,提出对上述8人进行跨省‘异地托管’。这个建议获得了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的积极响应和充分肯定。”新都区司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防止疫情蔓延和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保证监管矫正不断档,各地司法机关还开放了社区矫正定位监管平台数据共享,便于跟踪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动态、行动轨迹,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司法局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除8名请假外出的矫正对象,新都区司法局还在疫情排查中发现各类风险隐患11件,重大风险隐患7件。由于这些风险隐患均发现及时,处置快速有效,新都区司法局实现了抗疫期间矫正对象“零脱管、零感染”的工作目标。
“异地托管”是新都区司法局与成都监狱在监矫一体化建设成果基础上的又一创新成果。2020 年 5月,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启动。经过初审,新都区“异地托管”新模式战疫案例成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唯一入选案例,与其他 358 份案例一起接受网络投票评选。11月,新都区司法局“异地托管”新模式战疫案例成功获评“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
改革 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你记得每天在手机上签到,每周发一次动态汇报,每个月来分中心当面报到一次。平时要按时参加社区公益劳动、自觉学习法律法规,每月月初交一份上月劳动、学习和遵纪守法情况书面汇报……”新都区司法局社区矫正马家分中心的工作人员正耐心叮嘱矫正对象。2020年4月20日,司法所正式将社区矫正工作移交至4个新建的分中心后,类似的情景就经常出现。
“机构改革是社区矫正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改革的突破点。”社区矫正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新都区司法局在机构设置、体制建设、科技应用、标准统一四方面狠下功夫,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新都区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担任主任的社区矫正委员会,社区矫正委员会成员涵盖相关区级部门、各镇(街道)、功能园区和人民团体、社会组织27个。体制建设方面,新都区司法局创新“一分一专”社区矫正工作运行管理模式。“一分”指将原由司法所承担的社区矫正工作,剥离至木兰、马家、新民、大丰4个社区矫正分中心。“一专”指社区矫正中心和4个分中心专门管理的运行方式,由专职机构和专职队伍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新都区司法局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智慧矫正”平台,打造“智慧矫正”数据分析中心。新都区司法局负责人说:“‘智慧矫正’中心实现了社区矫正管理端、被管理端智能化,实现了精确定位、准确围栏管理、清晰回溯轨迹信息、考勤打卡、自动生成信息等,有效增强了我们的监管手段和能力,实现了‘人防’与‘技防’有机结合。”
2020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贯彻相关要求,新都区司法局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矫正对象档案及管理上实施统一标准。新都区司法局负责人说:“在档案标准统一上,我们创新实行了罪犯档案分类分色管理,对严管、普管、宽管的社区矫正对象分别以红色、蓝色、绿色档案进行归档,按色分类,轻重程度一目了然。”为加强队伍建设,目前,新都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已经壮大至29人。
强法治、重帮扶,真情真心开展矫正工作;建机构、新制度,统一规范提升执法质量。新都区社区矫正工作移交以来,通过10个月的运行,社区矫正对象不假外出、不按时签到、不按时报告等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同比下降56.7%,被采取警告以上措施的人数同比下降32.8%,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从“收得下、管得住”向“教育好”转变,监矫一体化建设、法治创新与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新闻推荐
记者|杨冰柯在成都国资委的庇护下,一家诞生仅6年的房企几乎被内定为未来成都第一家本土上市公司。2020年的最后几天,成都房...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