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强功能、优形态 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北改”之变

成都日报 2020-12-17 03:54 大字

新都区超线公园项目效果图本报资料图片

一条长达2.4公里的城市景观长廊,漫步其中,既可以获得自然诗意的体验、纵览城市风光,又可以享受饕餮美食、艺术人文、潮流文化、娱乐购物等多元消费……

城北,一座打破传统印象的公园正在“生长”。未来,这里不仅是引领潮流时尚的商业中心,同时也是辐射新都全区的文创产业中心,而且还是一个与公园城市理念融合的城市空中公园。“超线公园是贯彻落实‘北改’战略部署,按照公园城市理念,充分利用四川音乐学院高校资源,规划建设的都市文创公园。”新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北改”区域坚定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改造、改革、改善”工作思路,产业体系建设、开放能级提升、城市形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取得明显成效。2017-2019年,北部区域GDP年均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5%,社消零总额年均增长9.4%,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6%。

着眼“十四五”,持续强功能、优形态,不断提高要素资源集成能力和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经济增长极、链接亚蓉欧陆港门户枢纽、产贸结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北改”区域正在发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昨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城市形态之变

国内首个超线性空中立体都市文创公园

明年建成试运营

昨日的成都气温仅5℃。然而,在新都区学院路东段,超线公园项目建设现场却是热火朝天。“目前,项目1-4号地块均已开工,1、2号地块主体完工,1号地块完成主体验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明年年中将陆续交付商家入驻装修。”成都兴城集团下属成都建工集团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超线公园位于新都新城核心区域香城之心北侧,占地约103亩,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亿元。项目汲取哥本哈根超级线性公园、 纽约高线公园设计灵感,结合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依托四川音乐学院优质资源,以公园+文创为主题,打造两条平行的2.4公里连续性城市公园和景观长廊。

“公园今年3月开工建设, 其中1—10号地块计划明年建成试运营,11—12号地块计划2022年建成运营。”新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超线性空中立体都市文创公园,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再添新场景。

活化存量空间,赋能城市更新。“项目用地原为高压走廊,高压线迁改下地后成了闲置空地,我们通过优化城市控规,规划都市文创公园,将废地变为宝地,同时同步推进片区内中医药特色街区、川音、道路、绿地改造,实现片区整体提升。”该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超线公园由曾操刀成都太古里的核心团队投资、打造、运营,并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营造,契合当下新都区公园城市特色街区夜间经济的打造。

以提升城市品质为抓手,构建高品质宜居空间。三年来,“北改”区域公园城市形态逐渐呈现,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1.3万户、老旧院落121个;建成熊猫绿道等各级绿道991公里,相继开通地铁3号线、5号线等线路,市域铁路S1、S2、S12等有序推进;天府艺术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功能性项目加快推进,新增绿地面积1069公顷;新都七一广场、青白江国家馆建成开业,廖家湾TOD综合开发项目稳步启动;加速形成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建成各类公服设施240余个……

打破老旧城市面貌,传统的“城北印象”正在发生明显转变。

产业体系之变

企业入园不到一年

申报完成10项软件著作权……

一栋栋银灰色的厂房整齐排列,去年8月,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一期建成并迎来了首批入驻企业,永锋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8月入驻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9月就交付了航空产业园首批零件。”永锋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3亿元,租用了园区定制化厂房面积1.4万平方米,年产量20万件,年产值约5亿元,计划2023年上市。

入园一年不到,永锋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申报完成10项软件著作权和1项发明专利。作为航空制造及服务产业链的一环,永锋科技有限公司快速发展的背后,折射的正是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的加速成型成势。

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作为成都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总投资超100亿元,规划面积1725亩,项目一期于去年4月开工建设、首批入园企业集中签约,8月企业入驻,9月完成首批产品交付,创造了“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速度。今年4月,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项目二期正式开工,11月交付。三期工程于10月开始动工,2021年7月前将实现全功能运营。

做强航空产业链,加快建设航空产业生态圈,增强城市发展的硬核支撑力。今年7月,总投资60亿元的30个项目签约入驻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30余个关键企业和重点项目,填补了全市航空制造专业配套基地的空白,形成了集航空发动机、大飞机机头、飞机起落架、航空新材料、高端机床、特种工艺、检验检测等为一体的航空制造及服务产业链。

以发展临港产业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三年来,“北改”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成势,以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为牵引,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国际贸易等临港产业,推进成飞、中车等头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发展,累计引进临港制造、保税加工、国际贸易等重点产业项目252个、总投资4980亿元,美国敦豪速递、上海安吉等一大批世界级物流企业相继入驻,173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正加快建设。

以永锋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为代表,“北改”区域在产业功能区建设、上下游产业链完善上正跑出加速度。

开放能级之变

今年1至11月

中欧班列(成都)开行同比增长56.9%

12月1日,一列满载俄罗斯菜籽油的列车驶入成都国际铁路港。据了解,一直以来,俄罗斯油类作物进口方式主要依托海运,继而通过沿海港口进入中国市场。中欧班列网络的逐步健全,打通了西部地区进口粮油的便捷通道。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成都国际班列开行3747列,同比增长49.0%,其中中欧班列(成都)开行2149列,同比增长56.9%。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已达11267列,其中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6792列,率先突破6000列,开行量和综合评价指标连续保持全国领先。

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亚蓉欧班列战略通道价值和稳定高效服务优势进一步彰显,成都中欧班列在全国率先恢复常态化运行并实现逆势增长,为TCL、联想、吉利等60余家跨国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全球供应链解决方案。

逆势增长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政策赋能。去年9月,成都国际铁路港获批国家首批陆港型物流枢纽。今年5月,国家层面又提出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8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牵引,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区域发展合力。成都市研究起草了《成都市“北改”——国际铁路港大港区建设实施意见》《成都市“北改”——国际铁路港大港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了“北改”区域国际铁路门户枢纽、开放型经济高地、国际交流窗口的总体定位,锚定了链接全球、强港筑基、内联外通、兴业提能、营城提质、协同发展的路径和目标。

基于此,一系列探索正在实施。努力争取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推动金牛区积极申报建设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创新班列运营组织模式,开行具有成都特色的“欧洲通”运输模式。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体设计、分期到位、持续发展”的思路,筹备设立50亿元的“北改”基金……

开放赋能。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全力打造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探索综保区设立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和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把通道优势转化为吸引全球适欧适铁产业在成都集聚布局的战略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本报记者 李颖

新闻推荐

缙云山中 (外一首)

唐政易杉宇舒赵晓梦◎赵晓梦(成都)失去的青春全都在树下一枚松针压着另一枚松针越来越苍老的容颜,全都贴在树杆上。想要拾起...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