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湖的自信

定西日报 2020-11-29 23:45 大字

□王长华

在中国词史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巅峰之作。那么,是否还另有词作,欲与苏公另比高呢?答案曰:有的!这就是苏轼之后,号称“明代三才子之首”(另两位是解缙和徐渭)的杨慎。

1994年,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其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在短时间内,便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创下了中国电视史上的新纪录。在欣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剧情的同时,相信观众也会对《滚滚长江东逝水》中,作者所喟叹的关于天下兴亡更替、人生得失成败的哲理之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如果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做一对比,人们会发现,两首词作在歌咏对象、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方面,竟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将苏轼和杨慎的人生履历、仕宦生涯、爱情故事和文学成就做一对照,人们还会发现,两人也有着极其相似之处。

人们常说,人才五百年一出。而杨慎的出生年代,确实比苏轼晚了451年。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历1037年1月8日)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而杨慎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初六日(公历12月8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府新都。

蜀地何其幸矣!五百年间,竟然前后诞生了两位文坛巨星,熠熠生辉,光耀千古。

不过,相比之下,杨慎的知名程度,比苏轼要稍微逊色一些。如果说苏轼的光辉像满月朗照,那么,杨慎的光芒,则像被浮云稍稍地遮掩了一些。但是,只要拂去历史的浮尘,杨慎这颗明珠,霎时就会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这是郭沫若于1963年中秋,为成都东北郊桂湖题写的联语。如今,已被镌刻成楹联,悬挂于桂湖公园的大门两边。

进入大门,两旁木柱上又是一幅气魄更大的楹联:风月无边北望秦川八百里,江山如画古称天府第一湖。

其实,漫步公园之中,这样雄壮的楹联俯拾皆是:胜地毓英贤一代文章千秋功业,平湖擅风月半城桂树百亩荷花。

与之相映成趣的,还有沈鹏先生题写的“天府第一湖”,镌刻在一块巨石上,矗立在湖边。

成都号称“天府之国”,这是世人公认的,但桂湖为什么竟敢自称“天府第一湖”呢?

心中存着疑惑,游览时自然格外留心,想寻找答案。

进了公园大门,往右一拐,就到了杨柳楼前。

杨柳楼初建于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重建于1981年。此楼卷棚屋顶,飞檐翘角,雕刻精美。凭栏远眺,但见“画舫远汀迷柳树,一池明月浸荷花”,使人触景生情,顿起兴怀之感。因为古人有折杨柳送别的习俗,后人建楼以寄升庵、黄峨几经离别之意,故名“杨柳楼”。

至此,这个公园之所以引人入胜的历史文化名人——杨升庵、黄峨,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现了。

“升庵造湖垂千古,桂荷吐香飘八方。”在湖边一座名为“小锦江”的屋子里,陈列着一组书法图片,书法的作者就是杨升庵。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是“有明一代,罕有其匹”的大才子,是著名的学者、文学大家和诗人。同时,杨升庵在书法艺术上也有极深的造诣。

自从杨升庵在沿湖栽种桂树以来,桂花林、桂花树就成为桂湖的特色景观。桂花亭是桂花林里的主体建筑,该亭以“丛桂留人”为匾额。杨升庵《桂林一枝》中是这样描述桂花的: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

“丛桂留人”为桂湖八景之一。秋天,院内丹桂、金桂、银桂次第开放,游人憩息亭上,每每沉醉在浓郁的馨芬之中。

升庵祠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坐落在桂湖的东岸,是桂湖的主体建筑。

升庵祠以歇山两坡水的民居建筑形式作为祠宇主殿,并在两侧加建一组带翼的偏房,形成一座外观酷似庑殿式建筑的三合一建筑。内由升庵殿、会宗堂、澄心阁、藏舟山馆组成,祀升庵及祖、父、叔像。

祠侧有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观音阁,因阁内塑有创造中国文字的仓颉神像,故又称其为仓颉殿。其对面水阁,俗称地台子。

升庵先世居江西庐陵。元代末年,其六十六世祖杨世贤,因避乱迁徙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今湖北孝感市);再避红(巾)军乱,移居四川新都。因杨世贤入赘李氏,子孙曾“冒姓”李;到其祖父杨春时,才复姓杨。其新都太始祖杨世贤至高祖父杨寿山,乃一介平民。自曾祖父杨玫起,始登仕籍,一门五世为官。自祖父杨春起,四代出六名进士、一名状元、一位首辅(宰相),世人常以“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并称。其父杨廷和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首相武宗、世宗两朝总十八年,为一代重臣,勋业文章并萃一时,有“诛大奸,决大策,扶危定倾”之功。

巴蜀古代,人才辈出。汉有司马相如、扬雄,唐有陈子昂、李白,宋有“三苏”,元有虞集,明则有杨慎。纵观杨慎一生,他能与先贤同列,可谓名副其实。

杨慎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488—1511),自出生到考取头名状元。这是他青年读书赴试直至实现封建社会读书人学业的时期。

第二阶段(1511—1524),步入仕途,授翰林修撰,为经筵讲官。这是他进入封建统治阶级后的从政时期。

第三阶段(1524—1559)因“议大礼”,获罪下狱,两受廷杖,永远充军云南,直至客死异乡。这是他仕途失败,充军云南的谪戍时期。

新闻推荐

公园城市 乡村表达 新都区夏河溪乡野公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成都市新都区夏河溪乡野公园。公园内美景。迎着冬日的暖阳,走进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的夏河溪乡野公园,站在公园...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