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监督实效 优化营商环境 新都区实施“审勘分离”“小切口”撬动大改革

成都日报 2019-05-28 03:08 大字

如何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昨日,记者从新都区行政审批局获悉,新都区通过建立实质运行的踏勘服务中心,实施“审勘分离”工作模式,切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为区域营商环境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新都创新”经验。

截至目前,新都区踏勘服务中心已实质运行一年,已开展了现场踏勘10206件,其中首次踏勘8405件(独立踏勘1911件,联合踏勘6494件),整改后二次踏勘1801件,踏勘里程已累计约9万公里。

潜在的廉政风险、企业反映强烈的“审批慢、审批繁”的问题并不会因为审批职能的简单集中得到有效解决,改革红利无法“兑现”。探索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中建立适当高效的工作体制和协同模式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利用“审勘分离”工作模式解决改革难题是“新都创新”的着力点。新都区行政审批局从审批过程中最复杂的现场踏勘环节入手,创立了“一个中心、两项机制、三种模式”的“审勘分离”模式,构筑了落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三重“推动力”,形成了权责明确、协同高效的新型政务服务供给体系。纵横推进,搭建一个现场踏勘中心,实现从平台聚合到实质承办。创建了审批科室负责申请材料的形式内容审查,踏勘中心负责集中实施现场踏勘的“审勘分离”模式。强化廉政教育,实行全程录像、稽核回访、建立廉洁台账等措施,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一支能独立胜任各类许可事项、廉洁高效的现场踏勘工作的人才队伍。从建立“踏勘中心”着手,实质承办许可事项现场审查,确立审批部门在审批工作的主导地位,突破审批和监管职能不能及时有效剥离的问题,是落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第一重“推动力”。

内外协同,完善现场踏勘工作机制,促进行政审批规范高效。

新都区基于现场踏勘工作便于发现审批过程中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这一特征,由踏勘中心推动建立了“审勘分离”后的两项工作机制——建立问题处理机制和建立踏勘工作规范操作机制,做到“阳光踏勘”。

通过审批新模式“审勘分离”的实施,为权力集中后在制度的“笼子”中规范、高效运行提供了条件,是落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第二重“推动力”。聚焦关切,创新现场踏勘工作方式,在实现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审管有效衔接。核查标准清晰、办事系统无特殊要求的事项由踏勘中心“独立踏勘”。监管风险相对较大的与监管部门 “联合踏勘”。对申请人的多个申请事项开展“组合踏勘”。通过三种踏勘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审批和监管在踏勘阶段的有效衔接,畅通了审管双向互动渠道,减少了“惊扰”企业次数,是落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第三重“推动力”。

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通过岗位职责梳理,划分审批各环节的责任边界,用内控制度将各环节、各科室的权限和责任边界进行明确,让各审批科室在审批环节“不缺失”“不越位”,有力地强化审批各环节的相互制约,降低了廉政风险。本报记者 谭立鹏

新闻推荐

平均每天都有重大项目落户开工

上接01版新经济催生新动能,新机遇引领新发展。在成都的决策者看来,成都要持之以恒以创新理念,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坚持有所为...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