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都有重大项目落户开工

成都日报 2019-05-20 02:13 大字

上接01版

新经济催生新动能,新机遇引领新发展。在成都的决策者看来,成都要持之以恒以创新理念,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和现代产业体系重构,建立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主要形态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传统经济到新经济,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转变,如何顺势而起?成都向社会开出城市机会清单,打开新经济企业重要“入口”。

聚焦10个应用场景、7大类450条供需信息,3月26日,《成都市城市机会清单(第一批)》正式发布,作为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的城市,成都构建了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七大应用场景”,为新经济市场寻找落地。而此次,在应用场景基础之上,成都进一步将场景具象为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城市机会。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专家朱克力评价,这是新经济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通过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政府不是直接指定倾向性的技术路线和产业问题,而是用新的思维和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上最优秀的要素资源都聚集到新经济领域和新产业赛道上。”

“把发展新经济作为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突破口!”今年,成都市新经济领域还将实施开工开园项目共547个,总投资11012亿元,年度投资达1171亿元。

可持续:“精耕细作”确保要素匹配

产业功能区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总投资金额达31.2亿元,7家西南交大校友企业家联盟与新都签约……最近,西南交通大学校友企业家联盟在新都成立的消息引起了行业内的密切关注。对标“硅谷”模式,联盟将在推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研发、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成都加快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抢占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制高点具有重大意义。

而新都区正在崛起的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也为校地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新都区持续深入推进与西南交通大学战略合作,汇聚西南交通大学校友企业在轨道交通领域优势力量,吸引校友来新都投资兴业,引聚创新资源,打造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构建优势学科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校地企多方共赢。”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看来,联盟成立将有助于打通科技助推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对标“硅谷模式”,高校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动能,加速构建新都轨道航空产业功能区。

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成都将战略中心聚焦于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精耕细作”确保要素匹配、政策引导更精准。

成都把产业功能区建设作为战略支撑,其根本目的是有效破解传统园区“重生产发展、轻生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企业协作”“重地理集中、轻产业集聚”等问题,着力解决产城分离、同质竞争、公共服务不配套、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

在成都最新印发的《2019年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要点》中可以看到,今年,成都正从能级提升、科技创新体系、生产服务、生活配套、“总部成都”建设以及体制机制保障六大方面,对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进行重点布局。

“精耕细作”,重下一盘棋。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的重点布局在金堂得到实践。

与往常不同,在金堂县2019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项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总投资超过216亿元的36个开工项目内涵丰富。其中既有计划总投资75.08亿元,以巴莫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前沿生物产业基地项目、兴城装配式装修系统部品环保智能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世茂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等11个项目为代表的产业化项目,也不乏总投资141.88亿元,以通航商务中心、通用航空产业国际社区、淮州新城文化中心、淮州新城新居工程建设项目为代表的25个基础性、支撑性项目。当然,还有总投资16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的前沿生物产业基地项目。

强化人本逻辑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人城产”理念打造产业功能区,着力解决产城分离、公共服务不配套、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在金堂县此次的开工项目中,围绕城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开工通航商务中心、通用航空产业国际社区等基础设施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61.93亿元。其中,通用航空产业国际社区,占地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1.42亿元,配套机场跑道、航站楼、机库、商业综合体、人才公寓、标准化厂房等设施。通航商务中心还计划总投资10亿元,新建通航商务酒店15万平方米及其附属配套工程。

本报记者 李萌 洪继东

新闻推荐

成都市新都区环卫工人拾金不昧“靓”了街道“亮”人心

成都市新都区环卫工人拾金不昧“靓”了街道“亮”人心“丢东西的人一定非常着急,得赶紧联系到失主才行……”4月28日,成都...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