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政产学研用”联盟 新都入选“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最具潜力区域”

四川日报 2018-10-15 06:25 大字

10月12日,2018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都峰会在成都举行。

签约仪式现场。

10月12日,学者汇聚,企业家满座,2018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都峰会在成都成功举行。

媒体称“这是一个丰收的峰会”——与会嘉宾畅论当前中国正在迎来世界范围的轨道交通“黄金期”,成都市、新都区大有可为;西南交大发布国内首个《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潜力发展报告》,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居潜力榜单第四位;新都区则作为成都区(县)的代表,入选“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最具潜力区域”。

业界说“这是一个政产学研用缔结联盟的盛会”——西南交大与新都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占地1000亩的西南交大轨道交通创新谷,成立了国内首个轨道交通大数据研究基地,建设“轨道交通国家质量基础(NQI)创新基地”,目标对准形成轨道交通融通世界的“中国标准”。峰会现场,25个轨道交通重点项目花落新都区,总投资109.7亿元,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以西南交大、中车为技术和产业龙头的“政产学研用”有机联盟。

未来,新都围绕建设研发“高地”和产业“重镇”,通过“跟跑动车、竞跑城轨、领跑磁浮”的“三步走”策略,助力成都建设世界轨道交通之都。

□文弦(图片由新都区委宣传部提供)

A

新都智造:

建设轨道交通研发高地和产业重镇

时光隧道展现未来出行一幕——十年后,除了飞机、传统铁路,人们出行选择集中于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多种工具,可以无缝接驳从城区到远方的旅程。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举发表题为《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的演讲,多位嘉宾一致认为:中国乃至全球正迎来一个轨道交通的“黄金期”,其中“窗口期”有10年,“红利期”有20年。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潜力发展报告》刻画了成都地铁发展的曲线图。从2013年至2017年,线路里程数从144公里增加到269公里;日运送旅客由66万人次到214万人次,目前已达300万人次。榜单显示,成都在建里程数在14个榜单城市中列第2位。

“成都极有希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轨道交通研发高地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重镇”,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寄语。“技术的春天正在走来”,西南交大首席教授张卫华介绍,第二代中低速磁浮列车示范线将开建,时速1500公里的高温超导比例模型平台进入初设,是全球首个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环形实验线平台。

如今,西南交大、新都区共同建设轨道交通国家质量基础(NQI)创新基地,着重启动轨道交通标准研究,立足打通产学研链条,形成与世界接轨、有竞争力的“中国标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机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卫华为此点赞,“质量与安全是轨道交通的核心命题,新都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8月底,中车成都正式告别拥有67年历史的“成都机车车辆厂”,全面转移至新都区,开启新的征程。中车成都董事长王成龙透露,“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线,成都有很好的条件,省、市政府也很支持,正在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努力争取。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货运动车组,可以充分利用夜间高铁线路客运空闲期,实现空铁公联运,市场潜力巨大。一旦启动,这两条试验线都将是国内首条。”

今年4月,中车集团“轨道交通西南研发中心”在新都揭牌,地铁时速最高、每小时开行140公里的18号地铁线就是中心落户后的研发成果。未来,成都轨道交通新技术、新产品将越来越多地出现“新都智造”的身影。

自2014年8月签约至今,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吸引了德国克诺尔、瑞典丹纳、今创、新誉庞巴迪、吉林金越等国内外龙头企业,也迎来了襄阳国铁等一大批实力企业。截至目前,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共引进了50余家关键配套企业,投资总额约240余亿元,基本覆盖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

一手抓研发,抓“产业最高端”的标准体系建设;一手抓产业,抓“对接市场最前沿”的产业集聚。同执两端,从产业链集群发展向构建产业生态圈延伸,新都将全力做出“最具潜力区域”的价值。

B

“人城境业”一体化:

发展“TOD+”,打造高品质公园新城

刘举认为,伴随着轨道交通大发展和城市的发展转型,中国已经迎来“地铁+物业”的发展浪潮。10月8日,成都市审议通过了《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实施细则(送审稿)》,倍受业界关注的地铁上盖物业正式获得“通行证”。成都180个轨道车辆基地和站台将成为城市综合体,形成“TOD+”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都市生活新方式。在新都区,这一模式已被纳入规划,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所在的石板滩镇因有两个地铁车辆基地和两座站台,被定位为“地铁TOD小镇”。

今后,在石板滩镇将可以看到地铁经济的全面呈现——由研发、制造纽带聚集全产业链的机构和企业;由交通先导发展人口适度集中、辐射周边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其实,在2015年8月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动工修建时,一个现代化的新型生产基地就已诞生。

10月12日上午,来自国内外的近百位专家、企业家代表走进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参观生产流程。这座仅用315天即建成、投产的工厂,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都速度”。

整洁、大气的厂区,犹如一个工业旅游区,有条不紊地分布着大件组焊、涂装、编组试验等多条生产线,各类轨道交通的生产和维修安排其间。特别在编组调试厂房,4条轨道每条长248米,可以进行任意六编组、八编组的车辆测试,供电模式同时满足铁路客车、城市轨道、高铁及动车的不同需求,做到了“节能、集约、精细”化生产。新都还在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分三期实施,将在明年底前全部完工,为企业创造尽快投运的条件。参观代表纷纷为基地的现代感、智能化和科学性点赞,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在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不远处,新誉庞巴迪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在其对面的“活力公园暨新城展示中心”,一个占地27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通过一块块展板,呈现在眼前。

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占地12平方公里,航空动力产业园占地9平方公里,产城服务片区占地6平方公里。按照“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新城”的发展理念,新都规划了轨交航空新城“一核三谷两廊三片”的空间格局。

围绕“人城境业”,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按照“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理念,新都区着力构造功能完善、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新城。在各产业园内,规划了公共食堂、公共运动场和公共绿地、游园。产城服务片区配套有香城人才公寓、安置小区、邻里中心、活力公园等。同时,新城规划建设15所学校,包括5所中学、8所小学、1所轨交技术学院和1所轨交国际学院。还有2家大型医院、1个体育中心、1个会展中心和14个商业中心,为产业新城提供全面、优质的生活服务。

发展千亿产业集群,建设高品质公园新城,推进高质量发展,新都将巩固和拓展此次峰会丰硕成果,聚集更多科技、研发优势资源,书写轨道交通领域更加精彩的新都篇章。

新闻推荐

惊心动魄的逃亡之路

□谭楷文/图129年后,贝丝再次捧出爷爷奶奶的爱情信物——那本《圣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书,改换了几次封面,留下被...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