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故居小记

华西都市报 2018-03-17 08:30 大字

子张(成都)

“大门外的原野,笼着薄雾,平平的,摊在天底下,潮湿而且带着瞌睡。远处车房,草房,竹林子的阴影,东一下,西一下,散缀起,迷迷濛濛地,仿佛沉在梦中。”这是艾芜《丰饶的原野》开头一段文字,也是眼前艾芜故居周边的景色,只是车房、草房变成了大片大片的楼房。

一行数人在故居路口草坪上的刻石前留影,刻石“艾芜故居”4字落款为“二零一四年后学流沙河”,绿字红印白石,煞是清爽。

故居大门上方,悬挂马识途题写的“艾芜故里园”匾额,门内右面墙上有橘红色艾芜故居中英文字说明。

三合院里,最具标志性的是,堂屋前一座高约1.5米的汉白玉艾芜头像雕塑,头像所用石料保持原貌,惟面部写实,精雕细刻,形神毕现,颇见功力。

院中有3株高挺的大树,无从判断是何种树,亦不知何时栽种,然可想见夏季树下的一片绿荫。

故居堂屋为正房,两侧各有厢房,正房厢房皆有廊,堂屋门前廊柱有楹联曰:“丹心碧血彪炳千秋懿范,古镇清流哺育一代文宗。”盖清流者,艾芜故里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也。

从厢房到堂屋自左至右,如今辟为陈列室,依次介绍艾芜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也有艾芜生前所用衣物。即使没有读过艾芜作品的人,亦可凭借展板画面与文字,大致了解艾芜其人其文。

读过艾芜一些作品的读者,则可凭借这些画面与文字作些对证乃至遐想,加深、增加对艾芜文学世界的印象。

惟堂屋里略显简陋,除一张黑色旧桌,桌上方“文载千秋”匾额,两侧楹联,以及西面墙上巨幅艾芜彩色画像外,没有其他物品了。西厢房,有一些关于故居筹建的文字资料。

出故居右转,沿小道西行,可见南墙艾芜文学世界浮雕。

西厢外是有围栏的池塘,池塘周遭是乡村特有的草垛,余幼时在图画中见过的那种。

余记忆中,艾芜籍贯为“四川省新繁县”,由展板文字介绍,始知艾芜祖籍湖北,入川后的新繁,如今亦改称新都区。

查网上,可知艾芜故居之由来:“新都区清流镇翠云村4社汤家大院,是艾芜出生及童年生活的地方。故居恢复重建工作于2013年7月启动,结合艾芜亲人、同村老人的回忆及老照片和艾芜作品的展示描述,最终形成设计方案,还原了故居原貌……”

新闻推荐

落寞杨慎香茶伴

作者:初旭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晚年自号博南山人,四川新都人。他是一位充满传奇的文化人,在泸州客居十余年,这里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与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泸州人都亲切称他为“杨状元”。杨升庵生...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