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新都区先农家庭农场农场主何建: 筑巢引凤 培育新时代“农业CEO”

成都晚报 2018-03-02 06:28 大字

去年11月,成都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提出将大力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加快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成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其中,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要求大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有经营头脑、有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也是重要内容之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家庭农场

“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方面,成都效果明显。”市人大代表、新都区先农家庭农场农场主何建,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经过4年多的奋斗,他将自己的农场越做越大,成为了农户们眼中的“农业CEO”。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都人,早在2013年,何建就回到新都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主要从事水稻种植。为了实现自身收入的增长,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2015年,他开始将其他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联合在一起,“我们成立了一个‘联合社\’,到现在共有31个成员,大家以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为纽带,抱团发展,避免了单打独斗。”

“我们31个成员目前经营的土地超过了14000亩,覆盖了新都的3个乡镇,仅是给老百姓的土地租金一年就超过了2000万元,农民到农场、合作社打工又可以增加部分收入。”何建说,抱团发展后,新品种、新技术,更好地在一个个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间“互通有无”,“从前端粮食种植、技术服务,到后端产品销售,我们已经形成了粮食的全产业链。”在经营领域里取得成就的同时,让何建备受鼓舞的是生态效益的凸显。

他欣喜地告诉其他参会的市人大代表,规模化种植后,极大带动了生态环境的提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显著提高,“从我们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到现在,我们的整个粮食产区,你沿着沟渠走,几百米内肯定能捞到鱼,农村水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他还热情地邀请代表们10月去农场“抓泥鳅”,“100米沟渠内,应该可以抓2斤左右的泥鳅。”

作为2016年成都市“十佳”农业经理人,他还就农业人才的培育提出了建议。何建表示,成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人才,“在引进外地高端人才的同时,我觉得本土农业人才的作用不可小视,应该建立不同的人才评价体系,对这些综合型人才进行认定、激励,并开展针对性培训,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

成都晚报记者 涂文全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这个春节 锦城绿道“风景”正好

昨日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阳光虽不及前几日那般充足,但锦城绿道仍成为不少市民“打卡”胜地。记者在锦城绿道桂溪公园段看到:有身着专业运动服前来锻炼的年轻人,有前来约会散步的年轻情侣,有带着小...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