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买菜难、入学难、看病难” 3年攻坚 新建公共服务设施2557处

成都晚报 2018-02-25 09:08 大字

肖家河社区综合体示意图资料图片

未来,成都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如何规划?这些规划能为成都市民提供什么样的便利和保障?新一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重点和亮点有哪些?日前,市规划管理局总工程师郑志透露,成都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修编工作,将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为目标,构建形成由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及重大功能性设施构成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5分钟公共服务圈

配建8大类设施

成都一直以来是中国最具生活品质和最具居民幸福感的城市之一,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民生矛盾如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共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均衡。郑志表示,按照新一轮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成都市城市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同时适应成都市中心城区范围的扩大,成都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各专项规划进行修编。

据介绍,成都市新一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优化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二是构建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三是开展3年攻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四是建设一批高品质、高能级的重大型公共服务项目,如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音乐厅等。

“我们在划定15分钟公服圈时充分结合社区治理网格化的模式。实现了城市公共资源的网格化布局。”郑志表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按15分钟步行距离(800-1000米)为服务半径合理配置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商业、市政等8大类18项基础性、社区性公共服务设施。“这是城市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市民可在该范围内配置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从而缓解公共资源供给的不充分、不平衡,解决人民群众‘买菜难、入学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

在建中小学、幼儿园

共有115处

据了解,成都市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商业服务8大类18项设施。根据目前的摸底统计,市中心城区共规划上述8大类18项设施11700多处,其中建成区范围内共规划8600多处,已按规划实施5300多处,建成区实施率约为61%。为了解决成都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布局不均衡等问题,从去年8月开始启动公共服务设施3年攻坚行动计划。

郑志介绍,行动计划目标,力争到2020年新建公共服务设施2557处,建成区平均实施率达75%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平衡,初步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其中2018年计划新建公共服务设施约863处;2019年计划新建公共服务设施约835处;2020年计划新建公共服务设施约859处。“目前在建的中小学、幼儿园共有115处,比如金牛区北新小学、武侯区肖家河幼儿园、新都区长龙小学等都正在建设。未来三年,我们还将新建幼儿园211处,小学139处,中学75处。”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新闻推荐

打造芙蓉文化产业 点亮“蓉城”名片民盟成都市委员会提交集体提案,呼吁打好芙蓉这张牌

民盟成都市委员会提交集体提案,呼吁打好芙蓉这张牌民盟成都市委会秘书长何立新。2月24日,政协成都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开幕当天,围绕一朵花要做的“大文章”,引来委员热议,这...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