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勤于创新育“汉娃” ——成都市新都区汉城小学努力建设“和美校园”

西南商报 2017-02-22 11:34 大字

[摘要]——成都市新都区汉城小学努力建设“和美校园”

汉城小学始终围绕“阳光、生态、和美”办学理念,既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又重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既考虑学校均衡发展,又强调学校特色发展,以“管理创新、教学创新、特色创新”的新成效,努力建设“和美校园”,让汉城小学成为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的幸福乐园。

创新管理促发展

汉城小学以管理为龙头,坚持走“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之路,着力建立激励机制,增强目标意识,将任务逐项量化分解,分工明确,落实到人,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管理工作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汉城小学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力求政策暖人、感情留人、行动感人、管理激人,努力为教师施展才华搭建良好平台和宽阔空间,以管理的新成效,汇聚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能量。

汉城小学按照“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经费精细管理等方面十余个内部考核奖惩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让制度说话,极大地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管理实效。

创新教学提质量

汉城小学借力新都区生本课堂以及“成都实小远程植入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确立了“依靠生本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激活课堂活力,激发学生思维,让教师教学“新”起来,让学生课堂“灵”起来。

该校积极培训教师,让教师接受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学校成立生本教学团队,打造生本课堂示范班,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提高了生本课堂实效。与此同时,该校积极开展生本课堂研究,引领教师,互学共进。“如何进行前置研究”“怎样组织小组合作才有效”“教育激扬生命”……这些大小课题,既贴近课堂教学,又锻炼和提升教师能力。

扎实开展“四课循环”,提升教学质量。四课指“读、备、还、议”四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教师心中有目标,心中有课堂,心中有学生。

抓好教学常规,强化质量意识。汉城小学全面落实教学创新系列举措,向课堂要质量,用创新增活力。该校严格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管理,切实开展好校内各项教育教研工作。语文、数学实行大小教研制度,每周一次重复执行,综合科双周一次大教研。在时间安排方面,要使学年、学期、周工作计划相符合;在组织方面,校、组、班及教师个人等各年级工作计划协调一致;其次,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由于教学常规工作的切实开展,汉城小学连续4年荣获了《新都区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的称号,艺体教育方面也硕果累累。

创新特色育汉娃

汉城小学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观,坚持德育首位育人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构建生本课堂,共筑和美校园,美育阳光汉娃。

该校以活动为载体,培训学生科技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一是依托集团科学赛课,提升科学教师素质。在每年的集团科学实验操作赛课中,该校科学老师积极参加。张先敏老师的《双线单摆》《发电机的原理演示模型》实验操作,均获集团一等奖。二是依托“青鸟植物园”,搞好科技活动。该校自2010年建校以来,把科技教育作为特色目标,专门打造了“青鸟种植园”,广泛开展种植、养殖和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在“青鸟种植园”观察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学习培育、栽培、管理的基本方法,经历种植活动的全过程。体验、探索、发现,并享受累累果实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三是依托科创比赛,提升学校品质。学校多次参加成都市四川省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屡获殊荣。近三年来,该校荣获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特尔英才奖”两个、一等奖92个、二等奖、三等奖338个。

务实,提品质;求新,行必远。年轻的汉城小学,正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务实创新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锐气,阔步在创新发展的崭新征程,培育着“阳光汉娃”。

吕章贵廖绍燕

新闻推荐

新都区清章减证提升便民效率 本报讯(记者 刘文藻)2月3日,记者从新都区政务服务中心获悉,为提升村(社区)政务服务质量,该区从三个方面助力村(社区)便民速度。

首先,清理出需村(社区)盖章的83项证明,结合合理性审查和合法性审查,双轨并行进行消减“奇葩”证明,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手段,以电子政务的方式规范出具证明行为,方便群众办事。其次,对新都区政务服务...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