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建设幸福成都

成都晚报 2016-10-12 00:00 大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围绕民生民向民愿,持续改善民生,努力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让青年人乐业创业、让老年人颐养天年,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建设健康成都、幸福蓉城。

医疗 5年内将建成66所三级医院

到2020年·成都目标

医疗

规划设置二级以上医院135所

其中三级医院66所

成都成为辐射整个西南片区的区域医疗中心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过25%

养老

老年医疗护理床位增至8000张以上

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95%

医疗服务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根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将规划设置二级以上医院135所,其中三级医院66所,成都将成为辐射整个西南片区的区域医疗中心。成都要求在2020年前,所有市办综合医院均达到三级甲等标准,支持通过建立医联体等形式,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成都医疗机构在提供诊疗服务时要开展健康教育,要积极创建健康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到2020年市、区(市)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健康促进医院要求。

到2020年,成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超过25%。成都将健全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按国家规定配备卫生人员。

在2017年底之前,成都将建设成为四川省健康城市试点城市,2020年底之前建设成为国家健康城市示范城市。

养老也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成都将坚持“医养结合”,深入实施社区养老院建设3年行动计划,建立多层次、普惠制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干干净净活出尊严、舒舒服服活出品质”。

成都晚报记者从成都市卫计委了解到,成都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护理院、疗养院、康复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为支撑,老年专科医院为龙头”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全市老年医疗护理资源分布合理,老年医疗护理床位增至8000张以上,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95%。建立老年病、慢性病“急慢分治”服务模式,完善医保“急慢分付”付费体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标准、考核和评价机制,完善老年医疗、护理、照护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制度。老年人群健康服务需求基本满足,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教育 重点建设高水平高中约20所

●成都将重点建设20所左右的高水平高中

●成都将重点建设30所左右的特色高中

●成都将试点建设10所左右的综合高中

科华中路小学安全体验教室有20多平方米,其中安置了红绿灯、消防器材、急救器材等设备,可供师生们进行烟道逃生、高层逃生、心肺复苏等安全技能训练;龙泉驿区洛带小学的楼道上,装饰着学生们制作的展示客家风貌的艺术品;新都区西街小学的孩子们,将自己的生活场景制作成“画像砖”;东城根小学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习皮影艺术……

成都将重点建设20所左右的高水平高中。成都将瞄准国内和国际一流高中,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重点建设30所左右的特色高中,构建系统的特色学科课程体系和较为成熟的特长培养模式;试点建设10所左右的综合高中,探索普职整合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

2015年,成都新增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2.5万个,优质一级幼儿园达133所,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78%。全市幼儿园设计学位数达46.7万个,在园幼儿45.6万人,连续两年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实现供大于求,“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与此同时,成都区域教育联盟实现21个区(市)县全覆盖,448所学校(单位)跨区域“一对一”结对发展,新增5所“名校进县城、委托到乡镇”学校,全市共21所。义务教育名校集团已达52个,带动125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优质发展,涵盖城乡学生约23万人。

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都市制定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2015-2020年)》提出,到2017年,逐步形成(乡村学校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成都市将继续面向全国招募名优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提高乡村学校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乡村小学副高级岗位从“不超过5%”提高到“不超过15%”,乡村初中副高级岗位从“不超过15%”提高到“不超过20%”。对终身在最边远地区从教的教师,退休时一次性发放慰问金。对从教满30年的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社保 成都市全民参保率明年将超90%

在成都工作多年的韩先生最近去上海发展,让他犯愁的是社保医保怎么续。几天前,刚在上海安顿下来的韩先生点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发现可以在网上打印参保养老保险缴费凭证了,这让他可以很方便地办理养老保险转移业务,不用成都、上海两头跑。记者了解到,从今年9月起,成都市民可在网上办理社保医保业务。

为加快推进成都市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今年5月,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成都市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推动健全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将覆盖全体职工和适龄城乡居民,到2017年6月,全市全民参保率将达到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覆盖所有法定群体,实现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成都将建立以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号码为每个参保人唯一参保标识的全民社保登记基础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

成都将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今年8月31日,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完善住房保障审核流程的通知》,决定在资格确认后增加查验申请对象申请时提交的资料原件与住房保障系统影像资料是否一致的环节,防止住房保障审核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优亲厚友的问题。

文体 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成都将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加快推进城市音乐厅及音乐坊、露天音乐广场、奥体中心、杜甫千诗碑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每年增添几个重大文体设施,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文化服务方面,成都各级各类公共设施配套,已形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将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加快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争2020年各区(市)县全面建成“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完善街道(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社区(村)文体活动站功能设施,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健身等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建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保证学生每天校内体育健身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引导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项目技能。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播体操、健身操等符合单位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

据了解,成都奥体中心将落户天府新区,成为成都市一座地标性建筑。而成都体育中心将在2018年8月改造成一个综合功能的体育设施,既能满足赛事要求,也能满足大型演艺的要求,同时增加1万多坐席。届时,原本露天的成体中心会形成一个可以开合的顶,将来可以做到全天候进行比赛。

城市音乐厅预计2018年8月完工,它将拥有4个音乐厅,可以演奏大型交响乐,也可以演奏小型室内音乐。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摄影 黄尚斐

●专家点睛

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构建社会保障全覆盖体系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博士生导师 丁少群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博士生导师丁少群教授认为,成都要构建全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就要促进中小企业持续为员工缴纳保费,还需要把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吸纳到社保体系中,并且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保障待遇更高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成都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增加更多可供选择的缴费额度,吸引灵活就业人员参与。丁少群认为,成都还需要提高城乡居民社保待遇,特别是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例,这需要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推动社保、医疗、医药部门的联动改革。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市民心声

公共服务越全面

社区幸福指数就越高

2015年成都榜样 王琮  

每一天,石人北路社区党委书记王琮都会早早地出现在办公室。社区的事儿小却多,创新“民情365沟通全天候”工作模式,各个院落的家长里短都要管。上午商讨老旧院落改造计划,下午监督“社区四点半钟学校”托管,晚上参加“社区文化理事会”策划的文艺惠民活动……王琮一直没闲着。“公共服务越全面,社区幸福指数自然就越高,这也有利于社区和谐稳定。”

公共服务是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社区要丰富服务内容,让公共服务落到每个居民身上。”王琮介绍,刚刚过去的重阳节,石人北路社区举行了义诊、健康公益讲座等关爱老年人活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社区里也有一些健身器材,鼓励居民健身。社区还购买了一些公益组织的服务,提供养老帮扶。”王琮表示,目前石人北路社区辖区内有晚霞托老中心,让一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更安全舒适的去处,衣食住行有人打理,“养老扶幼、助残扶贫、文化推广,拓展社区公共服务内容,居民幸福感与日俱增。”

成都晚报记者 罗昊

新闻推荐

成都市救灾物资集散中心年内开建 救灾物资8小时内可送达任一受灾点

昨日是第27个国际减灾日,全市22个区(市)县均围绕“用生命呼吁: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主题,组织了演练、讲解等宣传活动。在新都区马家镇北星村减灾文化广场举行的市本级主题宣传活动上,成都市救灾...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