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方式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 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良好环境保障成都 让生活更美好

成都日报 2016-01-13 21:16 大字

“十二五”期间,成都坚持“立城优城”战略,努力提升宜人宜居的城市品质。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全市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由“突破”向“提升”迈进的关键之年。成都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大局,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转型升级新要求,深入实践“大城市、细管理、严管理”理念,大力实施“五化”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常态化水平,全力确保城市干净、整洁、有序,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狠抓改革创新 综合管理局面基本形成

2015年,成都市紧扣“城市管理转型升级”主题,提出未来10年城市综合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首次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市)县目标考评大盘子,形成环境治理和综合治理两大考评体系。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办法起草工作正积极推进。

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环境卫生、道路桥梁全市域监督检查、管理指导、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将户外广告、招牌设置管理标准向郊区市县延伸,蒲江县、新都区等13个区(市)县完成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编制。深化规建管衔接,户外广告设置进入新建建筑规划许可条件,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等竣工移交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全协同配合机制,深化市域高速公路环境卫生和广告设置等省市共管机制,违章占道烧烤整治、检查井盖病害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部门联动机制。

深化社会治理,开展“两乱”专项治理,设立“两乱”治理监督员和官方微信曝光平台,推动建立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白色垃圾源头治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 “十进”活动,抓好点面结合的常态宣传、热点焦点问题重点宣传和区分层次的分类宣传,大力培育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市民监管考评机制。在市容秩序、环境卫生、户外广告招牌设置、照明等方面,引入市民监督员监督举报和考核评价。

注重常态长效 精细管理态势持续向好

细节管理,可显著提升一座城市的品质。2015年,成都市健全精细化管理标准,编制了城市管理标准体系表,制定了市容秩序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管理维护导则等一系列管理标准、技术规范。提升管理标准,实施环卫作业标准升级,启动了中心城区道路清洗除尘“本色行动”和环卫设施设备“洁身美容”行动;完成2916块户外广告招牌,19个大型卖场广告招牌的提升。

市政设施精细管养。推进道桥设施有机更新,完成中心城区120条中小街道路面黑化维护,青龙场立交桥加固等4座桥梁的维修维护进展顺利,完成道路大中修维护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健全井盖监管长效机制,对科联街、滨河路等道路井盖试点安装电子身份证牌,全市治理病害井盖3万余座,城市道路亮灯率保持在97%以上。有序推进陈旧设施改造升级,完成中心城区1700个路灯井盖升级改造,启动迎宾大道路灯改造等重大项目。

此外,对于市容秩序,还进行精细化地分类管控。科学研判学校周边、景区、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城市管理需求,把刚性管理与柔性服务相结合,实施分类管理,既满足民生需求,又维护城市环境。在中心城区启动建设4条市容秩序“严管街”试点街道。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系统完备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中心城区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居民2万户。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初步建立。

深化专项治理 管理难题破解成效显现

2015年,是成都市“四改六治理”攻坚之年。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109个村容村貌薄弱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30个市级“镇容镇貌示范镇”建设有序推进,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市容秩序治理方面,中心城区6大示范片区建设深入推进并取得积极进展,创造出大量丰富可复制的城市管理经验。其中,金牛区公民议事会、成华区“生活垃圾快递”服务等经验在全市推广。

成都市以出入城通道沿线、重要河道沿岸、学校周边及文化商业街区、大中型卖场、广场公园、交通场站、集贸市场等公共区域为重点,集中开展全市城郊结合部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对发现的“脏乱差”问题,督促属地及时整改,并回访、监督、曝光,城郊结合部面貌正在发生积极改变。

针对交通场站内外环境卫生脏、市容秩序乱、非法营运多、市政设施差等问题,以茶店子客运中心、石羊场客运站等为重点,组织市交委、市交管等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建立综合管理协作平台,整合各类执法力量,取得了较好成效。强力整治运渣车违法违规,查处违法违规运渣车10755台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工地985个次。建立联席会议、定期报告、联合执法等工作制度机制,有效遏制了运渣车“疯狂”的势头。开展违法户外广告、伸缩棚专项整治,共排查发现户外广告、伸缩棚问题点位5675处,已整改5643处。此外,中心城区共整改违法越门经营行为131000处,取缔违法露天占道烧烤13027余处。

完善要素配套 管理承载基础不断夯实

为迎接“十三五”开局,成都市深入研究拓展延伸城市管理空间和业务范围,科学编制城市综合管理“十三五”规划,完成城市管理设施建设10年(2016-2025)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涉及未来10年城市管理系统固废处置设施、环卫设施、市政设施、智慧城市等建设项目。同时,推进基础设施规划,完成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站专项规划,全面启动餐厨垃圾处置设施专项规划,确定了6个垃圾消纳场规划选址。

加快大型固废处置设施建设。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项目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二期)和成都隆丰环保发电厂项目进入场平施工阶段;成都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扩建项目即将获核准审批;成都宝林环保发电厂项目已通过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评审联席会议审定,2015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亿元。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补建中心城区城管直管公厕18座,启动中心城区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引进第三方实行驻厂专业监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郊区(市)县无害化处置率达97%。

制定了“智慧城管”总体规划(2015-2017),拟实施31个建设项目,2015年(一期)建设16个,投入资金1200万元。推动建立市级数字化高位协同平台,强化市、区两级数字化平台沟通协调,数字城管发现和处置问题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二环路道路桥梁管理信息系统(一期)、路灯设施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智慧城管子系统。积极推进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指挥系统建设,年内将完成上线运行60余个。启动扬尘治理和建筑垃圾处置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亮点点击

成都中心城区餐厨垃圾

无害化处理项目(二期)开建

2015年9月29日,位于龙泉驿区的成都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二期)正式开建,设计日处理餐厨垃圾300吨,预计今年内将建成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成都市中心城区将具备500吨的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初步健全餐厨垃圾收运体系。

成都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二期),将采用中温厌氧发酵工艺完成无害化处理。建成后,可日产沼气18225立方米,年产有机肥4800吨、生物柴油5554吨、植物沥青333吨、甘油278吨,从而达到资源化利用的效果。

成都作为全国首批餐厨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2012年就启动了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建设项目。目前,成都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已于2013年9月建成投产。一期项目建在双流,日处理中心城区餐厨垃圾200吨。

120条中小街道

黑化维护完成

去年,成都市中心城区120条中小道路的黑化维护工作全部完成,这些新生的城市“毛细血管”,在全面提升道路平整度、通行率的同时,大大提升了道路品质。

据了解,成都市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常年使用,大量道路面积出现了板块破损、开裂、脱空、沉陷等病害,同时,水泥混凝土路面还存在行驶噪音大、容易扬尘等内在缺陷,道路设施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去年的路面黑化维护整治工程,全面采用高品质SMA沥青材料,更换使用“三防井盖”(防沉降、防盗、防噪),全面提升道路平整度,提高行车舒适性。为了避免对道路的“二次开挖”,在此次整治中,同步埋设管线过街通道,并组织实施了部分人行道整治及架空线下地工作,实现道路品质及市容市貌的整体提升。

109个薄弱村

集体呈现美景

白墙红瓦的小农屋,错落有致地立于山水之间;房前屋后绿意葱茏,鲜花飘香,小溪河流清水潺潺……2015年底,伴随着“四改六治理”农村环境治理向深度扩展,成都的农村散居院落陆续打造出一批农村环境治理的样板,109个薄弱村庄集体呈现美景。

百村容貌整治工作从2014年9月起全面启动,成都市14个郊区(市)县中109个村庄先行整治试点,有效改善薄弱村庄环境质量和村居容貌,提升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水平。

整治提升工程不仅包括整治环境卫生、完善基础设施,还包括引导村民建立完善“环境村规民约”,建立完善村民自主管理新机制等。

专家点评

城市品质提升

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在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你会发现,成都在城市清爽有序之后,更多的是一座城市品质的提升。”成都市社科院副研究员陈艺表示,成都近年来,城市卫生秩序和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宜居环境。

“我们从城市的各种细节来感知城市形象。成都非常强化细节管理,比如白色垃圾快速捡拾机制的建立,道路桥梁修复及时,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置能力提高,城市广告减量,建筑立面清爽……”结合成都的城市管理实际,陈艺说,成都对城市管理工作做得实、做得细。在对细节的把控之后,一定会是持续优化的人居环境和持续叠加的市民幸福感。

在陈艺看来,成都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营造整洁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安定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而这些都需要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城市管理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只有坚持高标准、再提升,在确保环境卫生更整洁,城市秩序更有序的基础上,还要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市民幸福感一起融入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充分调动各方发挥公共服务的作用,共建共管美丽成都,提升管理品位,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市民感受

宜居宜业

市民幸福感叠加

“没想到不到1天时间,就装了新井,还找到了权属单位获得了赔偿。”市民张玉微掉入窨井后,拨打“12319+#”得到了圆满解决。自此,她就很喜欢跟邻居宣传,“遇到井盖丢失、破损等问题,拨打这个电话,解决问题又快又方便。不要看小小的一个井盖,可以看出成都的城市水平。”与张玉微有同感的林越,虽然是“蓉漂”族,短短的3年让她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你会发现,无论何时出门,地面都是一样干净的。每当走在这样的街面上,我就有一种家的感觉,住在这样的城市,会有一种幸福感。”

不仅如此,当看到市民、商家店铺都自觉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大学退休教授、老成都人王芳很开心,“我让我的老朋友们回来看看,我们的成都大变样了。我跟儿女们说,成都很好,回来这边工作真不错。”兴奋之余,王芳仿佛看到了成都发展的希望,“大家都来爱护我们这座城市的环境,我们这座城市就会更加有活力,城市越变越美丽,就能吸引更多的人过来创业,过来生活。”

本报记者 李霞

新闻推荐

新都区:残疾人掐丝珐琅画与名家同台展出

本报讯(记者赵一)近日,一场名为“生生不息艺术展”活动在新都区锦门景区火热进行,让参观者感到意外的是,10多幅由残疾人制作的精美掐丝珐琅画,与省内外29名知名书画家的作品一道展出。“一直以来,我们都...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