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雪域高原高新情 成都高新区扎实推进各项对口援藏工作,开创援建德格工作新格局

成都日报 2015-11-04 22:30 大字

打开中国地形图,在西南部深红色板块边缘,高山耸峙、峡谷横纵。在这道深红色板块纵深处,一条沿金沙江、雅砻江上游的狭长地带,即是“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的德格。

德格,平均海拔3188米。那里,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雪域高原、雪山海子,同时它也是人力难及、人迹罕至之地,那里,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30座,最低气温可达-20.7℃。

地势之险,山峦之陡,一句“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的俗语便能浅知一二。群峰之中,山势挺拔的雀儿山,壁立于周围十座5500米的群峰之间,“甚至险峻得连鸟都飞不过,海拔高耸,鞭子扬起就能碰到天。”

从地理距离上,德格距离成都高新区700余公里。然而,始于2012年7月,成都高新区肩负起对口支援德格县经济社会发展之责,雪域高原德格,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已是零距离。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工作中心及德格县需求实际,成都高新区扎实推进各项援藏工作,按照“高效利用高新区援建资金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民生改善上硬件与软件共发展,着力打造旅游、南派藏药、民族手工业三个产业增长点,建立项目推进五大机制”的“1235”援建工作思路,开创了高新区援建德格工作的崭新局面,在雪域高原上绽放出精彩的“高新力量”。

民生援藏应民声

边远乡镇有了幼儿园手术不用再路途折返

【核心导读】

成都高新区5年(2012-2016年)预计投入援藏资金23925万元,计划实施援建项目40个,涉及规划编制、城镇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智力援助五大类,为德格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目前,高新区已累计到位援藏资金17170万元,已有36个援藏项目开工实施,已完成项目15个。

在海拔4000米的马尼干戈乡,占地6600平方米的马尼干戈乡幼儿园主体工程已完工。从马尼干戈乡幼儿园规划之初,它的建设,就被赋予了不寻常的意义——马尼干戈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打破了德格县边远乡镇无幼儿园的历史。

“马尼干戈乡幼儿园的建成,解决了周围20公里的孩子入园就学问题。”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郭科,是成都高新区对口援藏的首批42人队伍之一。回蓉已有数月,但在他脸上,依然还留着高原强紫外线灼晒的痕迹。

连续三天的翻山越岭,最早进入德格县的郭科,对于两年德格对口支援的“初来乍到”,仍记忆犹新。“条件很艰苦,临近10月,饮用水都成问题,水管都会冻成冰。”交流间,郭科很少提及他们两年时间里经历的生活艰苦、家人难顾。最能触及到他的,是两年时间里,他们在德格这片雪域高原,用行动、成效留下的高新印记。

彼时,是《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德格县发展五年规划》的第一年。这支处于全市乃至全省产业推进最前沿的队伍,如何用先进经验让雪域高原之地,生长出发展共赢之花?

发展开路径,规划当先行。

“去的时候,刚好是第三季度的首月,半年时间里,我们走村串户地把德格走了个遍。”这样的“走”,大多是事无巨细地用脚丈量的。郭科回忆,当时,对于如此成体系的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在德格县尚属首次。半年时间里,成都高新区陆续邀请四川大学、重庆交大以及省、市相关设计院等高校院所的核心专家力量赴德格,实地调研,为五年援建工作借智借力。

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认识到科学规划是援建工作的关键,会同德格县委、县政府确定了“高效利用高新区援建资金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民生改善上硬件与软件共发展,打造旅游、南派藏药、民族手工业三个产业增长点,建立项目推进五大机制”的“1235”援建工作思路,科学制定了《成都高新区对口德格县五年援建规划》,共规划援建资金2.3925亿元,援建项目40个。

“乡里有了幼儿园,家里最小的娃步行20多分钟,就能到马尼干戈乡幼儿园上学了,这在以往哪敢想!”马尼干戈乡牧民白玛对于建到“家门口”的幼儿园,感慨万端。

然而,斥资数百万修建的马尼干戈乡幼儿园,仅仅是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德格发展建设的项目之一。同样直指民生,成都高新区把对口援建资金,瞄准解决德格县群众就诊最核心的“手术难”症结。

“在县城医院,几乎很少会有手术,最近的都得坐上10小时的车,周转到康定等地才能接受手术。”说到德格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经历,当地居民巴旺有感而发,前几个月,巴旺的父亲突发重症需及时手术,“如果按以往的手术条件,我们必须花上近一天时间路途奔波,抢救时间耗不起。”

而在去年初,成都高新区投入专项资金对德格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消毒净化设施设备“动气体肤”地进行规划建设,考虑到德格冬季最冷温度可达-20℃,成都高新区还专门为手术室装配了地暖设施,医院首次具备了承接各类急重手术的硬件条件,手术转地的路途10余小时周折已成历史,而德格县人民医院也由此开创了多个当地首例的手术先河。眼下,这个曾经捉襟见肘的县城医院,已顺利通过“二乙复审”。

据悉,按照《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德格县发展五年规划》,2012—2016年,成都高新区计划投入援建资金达2.3925亿元,援建资金投入居全市对口支援工作之首,实施涉及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智力援助等援建项目40个。目前,高新区已累计到位援藏资金17170万元,已有36个援藏项目开工实施,已完成项目15个。

眼下,高新区投资5011万元修建的马尼干戈大道,投资2116万元的“康巴文化古城滨河路”市政基础设施打造工程,投资593万元新建的德格县医院地热及手术室净化等工程;投资400万元修建的达马乡中心卫生院;投资365万元修建的马尼干戈乡幼儿园等17个老百姓最关心的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今年下半年,还将陆续投资3500万元实施德格县城风貌改造,投资350万元修建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基地等民生项目,让“雪山下文化古城”重绽光芒。

产业援藏强造血

从“输血”变“造血” 从中藏药材到自然人文

【核心导读】

利用当地发展基础,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资金引导为支撑,以走出去为目标。基于这样的阶段性发展思路,成都高新区编制了《德格县生态文化旅游总体规划》《新编德格县中藏药产业发展规划》《德格县民族手工业旅游产品策划方案》《德格县特色旅游产品设计方案》等。实施德格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德格县藏医院制剂室工程、中藏药种植示范基地、康巴文化保护工程等一系列工程。

“以往都是靠手工作业,没标准生产线,我们的生产流程也没有标准可循,现在好了,生产线有GMP认证标准,简直就是从手工作坊变成了现代工业。”

德格县中藏药材种养植大户玛尔巴,世代以种植大黄为生。然而,发生在他身上的嬗变,却是他的祖辈未曾经历的。第一次,德格县有了第一条GMP认证标准建设的藏医院藏药制剂生产线;第一次,种植户科学种养的地道药材,将有做全球生意的企业批量采购……

产业,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之纲。筑牢产业之基,放在任何地域的发展命题中,都概莫如是。

相较于资金投入、民生促建的“输血”式援藏,授人以渔的“造血”式对口援建,更不可小视。“成都高新区从建区到兴区,本就是一部产业发展史。产业发展逻辑是相通的,高新区20多年积累的产业培育聚集经验,需要向德格的‘造血\’式对口援建辐射。”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分析道。

在德格县更庆镇五一桥村,65岁的旦珠大爷屋后种的不是藏区常见的青稞,而是藏药材大黄。“种青稞一亩地一年收入500元左右,种大黄能有4000多元。”旦珠充满期待。

目前,“中藏药材引种驯化基地”已在龚垭乡建成,在更庆镇五一桥村成立了首个“德格雀儿山中藏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逾百亩中藏药材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建成并持续扩容。

然而, 这仅仅是成都高新区助力德格产业布阵的首步棋。在距离德格700公里的成都高新区“大后方”,生物医药产业的辐射力,正在向德格持续延伸。

中药种植与生产,“标准化”是一个核心命题。如何从源头上摆脱德格县中藏药材种植与生产的“作坊式”现状,破解全流程标准化问题?

多管齐下的第一步,就是直指核心,投入500万元援建资金,建成德格县首条按照GMP认证标准建设的藏医院藏药制剂生产线,同时,标准化推广建设中藏药材大黄种植驯养、培育基地。与此同时,破解德格中藏医药产业市场化渠道问题,成都高新区“搭桥”区内企业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广大黄、白术、玛卡等人工种植,从而形成德格县中藏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在德格,与南派藏药同如璞玉需“雕琢”的特色产业,还有“先天”具备的自然人文。

德格印经院是迄今全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格萨尔王诞生于德格阿须草原,两大世界文化品牌,如德格的雪域高原美景一样夺目……

借力“底盘”强韧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成都高新区引入区内企业,打造完成德格县首个集虚拟旅游和远程营销为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www.517dege.com德格风景区官方门户网站正式投用,搭乘信息化快车,德格“康巴文化古城”之美,拓开了“墙头开花墙外香”新局。

今年,随着新一批成都高新区援藏队伍的进入,筑牢“产业之基”的各项工程,仍在开创性推进。自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援藏资金9989.59万元,编制了《德格县生态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实施了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马尼干戈中心大道、格萨尔展览馆、德格县印经院景区建设工程,重点打造马尼干戈镇、阿须草原、德格县特色风貌古城三个重点旅游区域,初步形成了德格“三点一环线”的第一条旅游精品线路。

成都高新区(新都区)第三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洪敬涛,挂职德格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据他介绍,眼下,成都高新—德格周“四个一”大型推广活动以及在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设立德格民族手工业产品成都旗舰展示店正在加速推进,“两地互联互通的平台,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能助推德格民族手工业从封闭走向开放。”

据了解,明年,成都高新区还将投入3500万元实施德格县城风貌改造工程,预计到2016年,成都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15169.59万元,项目完工后,德格县基础设施水平将得以全面“提档升级”。

智力援藏建机制

盘活区域发展活水 持续攀升“高新”速度

【核心导读】

人才带来的是经验,智力援藏盘活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活水。 针对德格县的客观实际,成都高新区通过制定援教规划和长效机制,实施智力援助,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1万余平方公里,8万多人,登记企业和个体户总数只有500多户,这个数据,几乎能看到德格经济产业的现状。”由于经济活跃度尚处于自给自足的初级阶段,成都市高新工商局邓昌军抵达德格时,扑面而来的差异感,让他琢磨着该为德格做点什么。

“去的时候,县工商局10多人,整个运行机制还很传统,就连文件归档留存的机制都没建立起来。”邓昌军抵达德格县工商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机制规范化,从后台文件归档到前台窗口服务规范化、体系化。

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曾首创“三段式”政务服务体系、开先河启动政务服务并联审批……先进的“高新经验”通过“接地气”的对口援藏行动,成为助推德格行政效能提升的现实动力。

人才带来的是经验,智力援藏盘活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活水。 针对德格县的客观实际,成都高新区通过制定援教规划和长效机制,实施智力援助,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发挥项目推进和政务服务的“强项”,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与当地会商,建立责任分解、储备会商、要素保障、项目促建、考核奖惩“五大项目推进机制”;科学筛选群众急需、“短平快”影响较大的项目;借鉴高新区重大项目推进经验,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通过援藏教师“传帮带”促进挂职学校发展,多措并举促进当地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水平持续提升……在援藏项目建设工作中,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充分认识到科学规划是援建工作的关键,会同德格县委、县政府确定了“高效利用高新区援建资金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民生改善上硬件与软件共发展,打造旅游、南派藏药、民族手工业三个增长点,建立项目推进五大机制”的 “1235”工作格局(1个集中、2个发展、3个增长点、5个推进机制),全面保障援藏项目稳步推进。

在最新甘孜州项目推进排名中,德格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进度大幅跃升,从2013年以前的15名升至第1名,在德格县,从民生项目建设到产业经济建构,“高新”速度正力促区域经济活跃度持续攀升。

5年,相较于德格的千年古城历史,并不算长。然而,在甘孜州海拔数千米的雪域高原上,一群5年耕耘的高新人,正用执着、实干的精神,让“高新力量”驱动德格未来前行的动力,历久绵长。

本报记者 缪琴 (图片由成都高新区提供)

新闻推荐

选课实行“自助餐”模式 艺术教学探索新思路 我市召开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现场会

昨日,由市教育局主办,武侯区教育局承办的成都市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现场会在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召开。来自成都市各区(市)县的艺术教师代表参会交流经验,并参观学习了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艺术教育的...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