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繁站上新起点“川西碧玉”向小城市迈进

四川日报 2014-12-15 11:24 大字

物阜民丰的川西坝子,孕育出一块温润的“碧玉”——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古名“繁邑”,距今已有约2800年历史。

她是古老而安静的,这里有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东湖公园、唐代汉传佛教古寺龙藏寺、殷商遗址水观音等13处文物保护点;这里生态宜人,产村相融,川芎、大蒜等“一线一品”特色种植业蓬勃发展。

她又是现代而热闹的,这里是新都区内“全面发展”的代表,成彭高速依镇而建,北向门户的区位优势明显,镇内有成都家具产业园和泡菜食品加工产业园两大特色园区,100家企业在此生根,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财富故事。

近年来,城市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成都市新一轮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蓝图中,新都被确定为7大卫星城之一,注定将新繁镇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动人画卷。2014年,新繁镇入围全国重点镇名单,并成为住建部城市卫星镇规划试点,诠释出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解读:转型发展时不我待,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坚定不移。

站在新的起点上,新繁镇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实现“六个新都”建设新突破,以现代化小城市为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刘莉 图片由新都区新繁镇提供

高标准规划 勾勒小城市美好蓝图

年末时节,寒冷的空气中,新繁镇的人们却早早地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小城市、重点镇建设是落实‘六个新都\’建设新突破的重要举措,要将规划完善与小城市、重点镇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以及新农村、产业建设结合起来。”近日,围绕新繁镇重点镇的建设发展工作,新都区委主要领导已主持召开了多场推进会。

此前,新繁镇已被确定为成都市首批小城市示范镇。眼下,新繁镇正按照小城市的标准,遵循“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功能完善、四态相融”的发展理念,从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入手,力求使城乡布局更加合理,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品质。

规划图上,一座小城市的“骨架”将快速延伸,由小城镇向小城市“进化”的空间将由此拓开——未来的几年内,新繁将着力构建全域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新建货运大道、改造成彭路、滨江路等7条进出城通道、加快二绕新都段建设、加快繁江大道、广场东路等城市道路改扩建……

交通路网只是新繁镇探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按照“两轴两园一心”的空间格局,新繁镇先后完成了17项专项规划编制及修编工作,着力提升城市核心区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酒店、写字楼、住宅、餐饮等配套服务,同时突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底蕴,打造沿东湖公园—森林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的城市文化中轴线。

过去的5年间,新繁镇共投资5.6亿元参与旧城改造,1400余户棚户区居民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房屋。城市市政和公建配套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幼儿园、繁江小学、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建配套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一大批商住小区建成使用,使城市居住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2年新繁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2.66平方公里,是2004年的2.3倍。到2015年,新繁力争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14万人以上,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产城相融 城乡一体焕发新面貌

与其他一些城镇不同,新繁之所以有底气迈步小城市,在于它的城市、农村、产业园区互动融合、“全面发展”,产业聚集程度与人口规模早已超过了城镇水平。

成都家具产业园和泡菜食品加工产业园是新繁镇的两大产业引擎。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逐步呈现出体量大、结构优、高端化的特点——这恰恰是未来新繁镇保持高位、高速、均衡发展的“密码”。

数据显示,成都家具产业园已入驻好迪等全国知名企业60余户,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0亿元,解决劳动用工2.8万人。泡菜食品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1410亩,已入驻新繁食品、国酿食品等企业17家,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97亿元,解决劳动用工2000余人。

两个园区的建设,促进1580余户农民拆迁安置到城区,吸引了3万多外来人口到城区居住和置业,2013年城镇居住人口达到8.6万人,加快了城市的发展步伐,同步实现了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

城市繁荣发展,新农村建设亦如火如荼。

平整的柏油路面,青砖白墙的别墅林立……在新繁镇高院村,名为“玲珑锦院”的新农村综合体“新版本”引人注目。“玲珑锦院”分成了5个组团,最少的组团只有20多户人家,彼此间有林盘、沟渠、湿地、农田间隔,房前屋后种满果树,是典型的“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村民们还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视野由“玲珑锦院”再放大,以“产村相融”为发展方向,以“产景一体”为发展内涵,新繁镇正着力打造“锦绣田园”综合示范项目,已建成黄泥社区、青石家园、两河小区等一批农村新型社区;优质水稻、川芎、大蒜、番茄、桑葚等“一线一品”特色种植蓬勃发展,万亩都市设施农业园已引进深圳天海集团等业主20余家,1000亩百草园中药材基地、汪家1200亩精品蔬菜基地、300亩尚作有机蔬菜基地等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已启动建设。

创新探索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破解障碍

如果说产业和人口的聚集是“两化”互动的成果,那么城镇向城市转型还需勇立改革创新的潮头,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3年来,新繁镇从“一个调整、两个完善、三个提升”等方面开展探索,成效明显。一个调整即调整机构,全镇设置6办1所3中心,将区级部门下派到镇的农业综合服务站、国土机构与内设机构合署办公。两个完善是指完善城乡规划、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三提升是指健全决策制度,努力提升科学决策水平;用好配套政策,努力提升镇域科学发展水平;创新管理方式,努力提升城乡管理服务水平。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12年当地实施东湖森林广场改造工程,提前召开由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社区代表及相关部门参加的听证会,充分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使东湖森林广场改造成为了深得群众理解与支持的民心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镇深入推进以“两委三会”为重点的村(居)民自治制度建设,全镇42个村(社区)都建立了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主联席会,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城乡统筹的积极性。

“是否参与土地整理自己决定,选哪家建设单位自己决定,怎么分房还是自己决定!”在新农村综合体“锦绣田园”的建设过程中,高院村村民王永会等6人自主发起成立融腾土地整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民主投票,比选确定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自主决策分房办法。合作社通过谈判,将节约的部分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给业主,复垦得到的耕地,由合作社统一流转,流转收益用于补贴小区管理。

新闻推荐

产业突破 成都从项目开始

新都区经信局工业投资科副科长刘宇的笔记本,在3月6日那一栏画上了一个五角星。“这一天,要和南车方面开一个协调会,征询他们对项目推动的要求。”几天前的2月28日,新都区石板滩镇南车成都轨道交通产...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