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击鼓催征 新都新变

四川日报 2014-07-09 12:52 大字

——成都市新都区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五个转型升级”观察

站在国家新一轮向西开发开放的枢纽点,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新都,这个一直在跨越发展路上奔跑的 “赛手”,正在寻找新的历史方位。

加快 “五个转型升级”,省委为成都指明了前行方向。对接东部和中西部,谁能抢位“传动轴城市”,在更大范围内撬动资源匹配,获得可持续增长动力?

作为成都发展的重要支点,新都区委作出郑重承诺,以改革牵引转型发展,力争在新一轮发展“接力赛”中跑出好成绩:增长方式上,要由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转型;城市定位上,要由郊区城市向新型卫星城转型;产业体系上,要由一业独大向三产协调转型……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

把握建设卫星城带来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从发展理念到发展方式,新都区正应势而转、顺势而变,努力成为“首位城市”建设的重要“支点”、全省经济“亮点”。

□刘莉图片由新都区委宣传部提供

基因重组 产业体系全面优化

每一分钟,就有2000瓶(袋)大输液产品下线;每一天,280万瓶(袋)输液产品从新都区出发,销往全国各地……这是国内输液行业“大佬”科伦药业的节奏,这也是产业强区的“新都节奏”。

科伦的进出货通道将更加繁忙——新投资6.2亿元的高端软包装生产线、出口线项目计划年底建成投产,将形成年产4.8亿瓶(袋)的生产能力,预计销售收入15亿元,税收2亿元。

繁忙的还有明达线缆集团——7月,新都项目一期工程将实现投产,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5亿元,年税收3500万元以上。原本计划投资4亿元也追加到了6亿元。

无论是科伦的扩能,还是明达的增资,都透射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中,产业始终要为其提供永续不竭的动力。

新都向来是成都工业的一支“劲旅”,过去10年,正是工业的强劲发力,成就了成都领跑中西部的地位,也成就了新都区的“江湖地位”。它所携带的产业“基因”,今天正在实现“重组”——

调优产业结构不是削弱工业,而是与东部乃至全球“同台竞技”,引进发展高新、高端、高效产业,这是新都的理念。产业体系全面优化,一业独大向三产协调转型,这是新都的目标。

工业要转型升级,突出先进制造业先导地位,重点抓好机电装备、食品、医药、包装、家具五大主导产业,今年力争实现产值660亿元;突出抓好商用车及汽车零部件、航空动力、能源装备三大先导产业,力争实现产值220亿元。

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发展,特别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推进绿地、奥特莱斯、叠石桥家纺城等签约和建设,重点推进与九正科技合作建设电子商务园区,积极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聚集区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都市现代农业提升发展,确保统一食品、建华香油、水豆豉全面达产;加快长德食品城二期仓库和长德农业观光园建设;西部农机展销中心一期6月投入运行,明年申办农机展示博览会。今年,新都区梳理出了将实施的54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217.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9.77亿元,同比增长23.87%。

卫星城战略 大城市细管理

高低错落、造型别致的绿化带,松鼠、浣熊、大象等活灵活现的动物雕塑,大气美观的玉兰花路……短短一年间,新都区的马超东路和蓉都大道相继荣获“四川最美街景”,不得不令人惊叹。

作为成都市的北大门,这是新都区大城市、细管理的微观新动向。

按照“五个转型升级”的要求,新都区明确,在城市定位上,要由郊区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卫星城转型。纵观国内外,伦敦、东京、首尔、莫斯科……真正能体现“卫星城”意图的,无不在科学管理上大做文章。

因为物流业发达,交通拥堵、道路脏乱一度被视为新都区的“顽疾”,2013年起,按照“严、细、精”的要求和“畅、洁、美”的导向,该区打响了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城乡面貌和生态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宝光大道南段改扩建、公园路和大天路等道路综合整治被列为新都区十大民生工程。“宝光大道改造后,路面宽度为35米,双向6车道,将变成一条两侧种满桂花树的景观大道。”新都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5月底,在熟悉的桂湖,市民们发现了新景致——新都区实施了桂湖森林广场及升庵桂湖改造项目,不仅重塑了湖区景观,更重要的是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还两湖一池清水。

“新建人工湿地7536平方米,采用生物藻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将形成全面稳定的生态平衡。”新都区水务局项目负责人说,上游流水进入湿地后,悬浮物、氨氮等污染问题可以被“天然”地处理,使流向下游的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新都区打造了全域水生态体系建设的三大“引水工程”,即东风渠引水工程、清白江引水工程、天皇堰“引毗工程”,将通过河段清淤、排污口治理等综合整治,实现“引水入城,借水还水”,达到水源供给、水质改善、防汛排涝等目的。

此外,“治水、供水”工程也在同步推进。金海污水处理二厂扩建工程已通过了市级相关部门的试运行评估考核;提前5年实现“全域供水”,农村自来水“入户惠民”工程有序推进……不久的未来,“水通水丰、水清水美”的全域水生态体系将在香城呈现。

和谐发展 民生始终被放在高处

7月2日,新都区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化合作办医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华西医院将积极协助新都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让群众就近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当天,乔迁新址的新都区人民医院揭牌并正式开诊,新院区设计床位700张、停车位745个,日门诊接待量2000人。紧急情况下,门诊综合大楼楼顶还可作为小型急救直升机的停机坪。

人民医院新院的“邻居”,是去年底投入使用的“五星级”政务服务中心。这里的面积达到近2万平方米,全面整合了原来分散的政府和公共服务性质窗口资源,取消各部门管理的分中心,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大集中,“群众办事真正实现了进一道门,办一切事。”

4月,状元巷2号19号院彻底变了模样。过去,院子里管道拥堵、绿化杂乱、自行车棚破烂,居民们也没有活动室。“现在,院子里有了新车棚,下雨天再也不‘看海\’了!”居民们高兴地说。今年,新都区将完成75个“三无”老旧院落改造,总投资约7900万元。

在新都区,民生工程始终被放在高处。“民生连着公平与和谐,连着内需、连着发展,只有抓好民生事业,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新都区委书记徐富艺说。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民生”,这是建设“六个新都”的指向,是五个转型升级最有说服力的佐证,也成为新都改革有信心和勇气坚持推进的本底。

新闻推荐

成都推行农房使用安全协管制度

本报讯(记者周显彬)7月22日,记者从成都市农村自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为了保障农村自建房使用安全,成都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了农村自建房使用安全管理协管制度。目前,全市已有242个街...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