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汪曾祺家抢画

四川日报 2013-08-30 15:36 大字

过去我家离汪曾祺家很近,大概还不到一站地。离得近且共同的话题不少,有时专程去看他,向他请教,有时在自由市场就碰上了。有一天清晨,在自由市场见到他在巡视,问他所为何来,他说:“找牛尾呢,中午想喝牛尾汤了!”类似这种场合,请教的,就是关于“牛尾汤”的问题了。当然,类似的问题,还有喝酒、品茶等等。汪老是品味生活的大师,讲起来,不仅头头是道,而且津津有味。他知道我亦有此好,时不时也“提携”我一下,不断提供机会。比如某日批评家何镇邦率领某位美籍华人女作家杀上门去,汪老亲自下厨煎炒烹炸,没忘了来电邀我前去大啖。遗憾的是,那次我家也有客人,只好辞谢。又有一次,我们共同参加外事活动,就是出席某大使馆的一个“派对”。只见汪老不卑不亢地坐在一旁,默默地品酒,见我走过,给我使了个眼色,说:“喝过那个酒没?瓶子矮矮的、胖胖的,那叫‘皇家礼炮\’!”……

向汪老请教的问题,当然也有文学的,比如我问过他:“您作品的语言节奏怎么拿捏得那么好?”他笑道:“别无他法,多读而已。我曾把晚明小品熟读于心,读到最后,内容可能都忘记了,节奏倒留在潜意识里了。写文章写到某处,多一字必删,少一字则必补,不然永远觉得系错了扣子,一天过不舒坦……”说这话时,神情和说“皇家礼炮”时一样,睿智而调皮。

和汪老混得这么熟,竟未能求得一幅他的字画,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每到文友家中,看见他们把汪老的书法或水墨写意悬于堂上,总是提醒自己再见汪老时一定莫忘求字求画,然而直到我搬了家,也没好意思张口。

大约是1996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张锲同志来电话相约去看望汪老。那时我已经调到中国作协来工作,因为俗务忙碌,也很久没有看望他了。听说他也搬了家,且曾对北京作协的朋友“骂”我:“建功这家伙,忙什么呢,这么久不跟我联络了!”汪老的家搬到了虎坊桥附近,他儿子所在单位的家属房里。既是出谷迁乔,是不能不参观一下的。没想到张锲和我随着汪老看他的新居时,还有几位陪同前来的年轻同志发现了“宝贝”——他们从汪老的字纸篓里找出了几团宣纸,抹平,如获至宝地跑过来道:“汪老!您画废了的,我们可要了!”汪老还是一如往常的神态——先是若无其事地瞟去一眼,随即粲然地笑起来,说:“哎呀,都是烂纸,你们真能翻!”他不再说什么,走到画案前,从一个角落里掏出一卷纸来——大概都是他近期的画作。年轻人有足够的机敏,他们竟欢呼起来,一张一张展看时,这个说:“汪老,我要这张!”那个说:“这张是我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汪老是让我们挑画。张锲乐呵呵地说:“你们这哪是挑画?你们这是抢画来啦!”嘻嘻哈哈中,每人各执所爱,请汪老一一补上题款。我选中的,是“升庵桂花图”——虬曲而上的枝条顶部,盛开着黄灿灿的桂花。环绕画面者,是汪老的题诗:“桂湖老桂发新枝,湖上升庵旧有祠;一种风流谁得似,状元词曲罪臣诗”。诗后加注曰:“升庵祠在新都桂湖,环湖皆植桂。1996年新春,是日雨夹雪,持赠建功。汪曾祺”。四川新都的桂湖公园,我是去过的。这里是明代杨慎(升庵)的故居旧址。杨升庵于明正德间高中状元,授翰林修撰。嘉靖时因“议大礼”而罹祸,谪戍云南永昌,流放终身。据《明史》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散曲,皆有成就。“一种风流谁得似,状元词曲罪臣诗”之感喟,即由此而发。据说,现新都桂湖,“环湖皆植”之桂,即为当年升庵所植也。八月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袭人。品画赏诗,当时便与汪老相约,何时随他新都重游?汪老莞尔一笑,说:“你太忙”。

2005年岁末,我再游新都桂湖时,汪老已经去世了。新都区政府在桂湖公园碑林举行了一个作家和读者见面会,出席的川外作家有王蒙、舒婷、叶兆言和我,成都作家有魏明伦等。主办者请我主持会议。从北京启程时得知这一消息,我特意带上汪老所赠画卷与会,主持之始,即先行展示之。

此时回想起当年抢画情景,不由你不感叹唏嘘。

陈建功

新闻推荐

新都“迷你”小公交正式开跑

□本报记者刘莉10月11日,成都最“迷你”小公交结束免费试运营,60台身长仅5.5米的公交车正式奔跑在新都区的主城区内,实施一票制,票价为1元钱。这种小型公交线路主要覆盖新都区主城区中小街道的公交“...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在汪曾祺家抢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