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合唱--唱好文化民生这首歌

四川日报 2013-01-04 17:44 大字

在此次 “首届中国四川群星奖合唱比赛”上,来自全省的千余名合唱爱好者在兴奋和激动中度过了3天的群众音乐盛会。乐山、自贡、凉山等地合唱团在本次大赛中大展实力。

本次比赛的承办方之一,省文化馆副馆长吴灵峰欣慰地对记者说,合唱作为四川省群众艺术活动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而这发展背后,离不开四川省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在场地、资金及艺术指导上对群众合唱的支持。合唱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四川省群众的音乐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也使群众在歌声中陶冶情操,接受美育,锻炼了身体,所以,“大合唱不简单,是最具体的文化民生”。

那么,四川省的合唱究竟处于何种水平?还存在些什么问题?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优势]起点高,有特色

家住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街道的胡文碧,今年58岁,是社区合唱团的“主力唱将”。他们合唱团不仅在全省小有名气,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 (福州)老年合唱节上还捧回了金奖。她告诉记者,合唱团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当地街道办的扶持,“社区不但为我们无偿提供了固定的排练场所,还为我们购置道具、服装,就连我们每次去外地参赛的费用都由社区一手包揽。”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状况在全省各地合唱团中并不罕见。四川省的合唱团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挂靠在当地文化馆,文化馆不仅为其提供排练场地,还会派出业务干部对合唱团进行艺术指导。作为宜宾市外婆合唱团的指挥,宜宾市文化馆的游治富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每周都要抽出一定的业余时间参加该团的排练。

合唱团多,水平高,是四川合唱的现状。2012年10月在南充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全国22个省(市)有33支合唱团参加,其中四川合唱团就有8个,并且成绩优秀。

在首届中国四川群星奖合唱比赛的第一场比赛中,成都市新都区繁江小学合唱团一上场就引起了评委们的高度关注。当48名穿着黄色演出服的孩子整齐地走上舞台,认真却又不失活泼地演唱他们的规定曲目《花蛤蟆》时,台下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本届合唱比赛评委、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告诉记者,虽然四川是第一次举办全省合唱节,但是起点却很高。“参赛团队都有规定曲目和自选曲目,并且组委会规定比赛现场不用伴奏和麦克风,这些都使比赛很规范。同时,四川的合唱爱好者的声音条件非常不错,上下台及演唱的过程中也很讲秩序,一看就是长期训练的成果。”站在一旁的李西林补充说,“这次比赛中我们不仅听到了一些经典的合唱曲目,还欣赏到了来自凉山、阿坝等地合唱团演唱的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曲目,令人眼前一亮。”

[思考]形式少,创新难

健康发展离不开深刻的自省。每次大型赛事后,四川省合唱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还有哪些不足,都成了专家和评委们热烈讨论的主题。在本次比赛中,田玉斌、李西林以及来自省音协、四川音乐学院的评委们也没有忘记这一环节。

“合唱不是齐唱。”田玉斌一针见血地说出问题之所在。四川省合唱团队还没有完全走出单一、拘谨的群众“大齐唱”层次。同时,当今世界合唱的表现早已不是规规矩矩地站成一排一本正经地高歌了。“可以在合唱时加以舞蹈、道具的表现,使形式变得多样。”

此外,合唱曲目创作力量薄弱也是制约四川省合唱发展的一大桎梏。“现在大多数合唱赛事上演唱的曲目都是创作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曲目,重复率极高,很难听到新的原创曲目。这样既难吸引年轻人的加入,也无法使合唱与市场接轨。”

专家们还指出,四川群众合唱要再上台阶,不仅要将专业人士吸纳到群众合唱队伍中指导合唱创新,还要与作曲家 “联姻”,创作出更多的合唱精品。

新闻推荐

首届群星奖合唱比赛落幕

本报讯(记者李思忆)由省文化厅主办的“首届中国四川群星奖合唱比赛”日前在成都落幕,来自全省19支合唱队的1000余名合唱爱好者参加了为期3天的比赛。本次比赛划分了老年组与青年组,参赛者中年龄最大...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