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单99面世 “病窝子”里的玉米高产传奇
兰海教授(左)与学生在智能人工气候室进行研究
川单99在西南地区的推广种植面积已达200余万亩
成都平原的春耕尚未展开,四川农业大学的智能人工气候室里已是青葱一片。玉米、水稻、小麦,在一个个透明的玻璃房间里生长着,与春寒料峭的室外相比,这里别有一番天地。
走进玉米研究所兰海教授课题组使用的智能人工气候室,只见青青的玉米苗整齐地长在一排排水培箱里。顶上10多个大灯,把20平方米的空间烤得热气蒸腾。“智能人工气候室能控制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让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做实验。”兰海说,“现在的温度大概有30摄氏度,又湿又热。”在这里,兰海教授带领研究生李霞正在做关于玉米在“缺素”条件下长距离信号传导的实验。实验目的是研究玉米对不同营养元素缺乏的生理响应机制。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研究?“即使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我们的玉米品种依然能克服重重困难达到高产,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终极目标。”兰海说。2020年10月,由他主持选育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川单99”,顺利通过项目重大新品种指标评价,成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西南及南方抗逆高产耐瘠薄玉米新品种培育”项目标志性成果。
由于川单99突出的品种表现和创新的推广机制,在审定后一年多时间里,川单99在西南地区的推广种植面积已达200余万亩,成为我国玉米良种库的生力军。
川单99品种特点
川单99具有抗逆、高产、耐瘠薄的特点。具体而言,它的抗病性强,对灰斑病、穗腐病等玉米病害有极强的抗性,并且枝干挺拔、抗倒伏。玉米秆青籽黄,包谷硕大粗壮,粒粒饱满。在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地皆可种植。
【品种培育】
坚持原始创新
培育适合西南山区的玉米品种
“川单99是我们近年来培育出的最成功的品种。”兰海说。在兰海教授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个玻璃罩,里面罩着一根长长的玉米棒子,色泽金黄,颗粒饱满,一看就是玉米中的佼佼者,这就是川单99。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一直在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几十年来育成的川单、荣玉等系列玉米品种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从川单9号开始,川单13、川单14、川单21、川单29……再到现在的川单99,每一次育成的重大品种,其更迭都引领了西南玉米育种的方向。
兰海告诉记者,西南地区玉米生态复杂,从海拔几百米的平原、河谷,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山地均有种植。玉米生产多在坡土耕地上,土壤瘠薄,病虫害影响十分严重。这种特殊的山地玉米生态对品种表现有更高的要求。
玉米所荣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正是兰海的导师。在荣廷昭院士的带领下,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始终坚持原始创新,从来不搞模仿育种。
为了培育优秀的玉米品种,兰海一年中起码有半年奔波在西南各地的试验田、育种基地上。川单99的培育,花了10年以上的时间。
“在外人眼里,育种是一个既简单枯燥,又无比辛苦的工作。”兰海说,“我们团队每年都会做上万个杂交组合,它们会被安排在西南各省区的初级鉴定试验点,再从中筛选表现好的组合进入下一年的高级鉴定,最终再筛选优秀的组合参加各级品种区域试验。每一年都这样,周而复始。”
【脱颖而出】
战胜恶劣环境
带给育种者无限惊喜
川单99正是带给育种者无限欣喜和奇妙感觉的玉米新品种。
在兰海教授的微信朋友圈里,保留着许多川单99在不同地点生长表现的视频。其中一条视频中,人们先看到的是一片枯黄的玉米植株,正当心情沉入谷底时,惊喜在下一秒发生了,随着镜头稍微移动,旁边的玉米植株却是绿油油的,充满生气,这就是战胜恶劣环境,表现优异的川单99。
回忆起川单99的定选过程,兰海至今仍然难掩激动。因为研究方向是抗逆、高产、耐瘠薄,川单99与同期杂交组配的两三百个组合被种植在环境恶劣、病虫害严重的几处鉴定试验田里,其中一处就位于玉米“病窝子”——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灰斑病、穗腐病等玉米主要病害在此地每年都会大暴发。2016年春天下种后,川单99与其他“小伙伴”经受了巨大考验,当地前期干旱,后期阴雨连绵,病虫害非常严重。
每年八九月份玉米成熟的时节,兰海和团队都会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分布于西南各省的所有试验鉴定点,考察玉米在田间的表现。2016年9月底,当课题组老师到达武定试验点时,他们发现,春天播下的两三百个组合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一个组合顽强地幸存下来。兰海说,“就是视频中看到的样子,旁边的玉米全枯死了,只剩一个组合的叶子还是绿的,而且产量还不错。当时给大家的惊喜至今难忘,一下子感觉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了。”
这个组合后来被命名为川单99。
因为表现太过亮眼,川单99跳过了高级鉴定阶段,直接参加了2017年云南、广西和四川的品种区域试验,同时报考国家级“考试”。目前川单99已经通过了云南、四川和广西的省级审定,有望在今年通过国家级审定。
【推广种植】
科研推广“一体化”
推动好品种快速转化落地
负责川单99推广运营工作的,是位于温江区的四川川单种业有限公司。3月20日在三亚开幕的2021年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川单种业总经理王金也去了现场。“搞种子的人都会聚在这里,我们做品种推广的当然不能缺席。好好充充电,争取2021年让川单99新增推广面积300万亩。”王金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王金告诉记者,川单99的推广速度是近20年来西南地区所有育成品种中最快的,“看到它的潜力后,我们与川农大玉米所一起制定了周密的品种推广计划,提前开展布点、观察实验、试验制种等工作,建立了扎实的配套技术和推广网络的储备。”王金说,由于实现了科研与推广的“一体化”,2019年,川单99在品种审定的当年,推广面积就达到30万亩,2020年,年推广面积便达到200万亩。
去年玉米成熟的季节,一位初次种植川单99的农户给王金打来电话,电话里惊叹连连。这位农户说,当地海拔1000多米,病虫害也多,以前种植玉米亩产最多只能达到六七百公斤。没想到,去年种川单99,不需要特殊管护,亩产轻松上千公斤。“这一年多来,已经听了太多种植户感叹:这个品种太牛了!”
经过一年多的推广种植,川单99的优异表现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2020年10月,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举行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品种指标评价会上,以朱有勇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根据多年多点试验和数十万亩生产情况反馈,川单99具有在西南玉米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是一个具备年推广能力超过300万亩的重大玉米新品种。
更深入的研究也在持续。兰海告诉记者,川单99突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是由其优良的基因型所决定的,川单99携带了新的抗病基因,目前正在对这一新基因的功能做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抗病机制。
记者手记
迎难而上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应当把实验室建在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兰海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玉米地里度过的。近有雅安、崇州,远至云南、广西,各地的育种基地和试验田都留下了他的足印,每年八九月份玉米成熟时,他总是头顶烈日奔波在一个个试验鉴定田里。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他往往正带着团队在西双版纳基地为玉米授粉。
爱一行,干一行。那些艰辛枯燥的经历,在兰海嘴里很少提及。反倒是谈起发现优良品种时的喜悦,让他眼里闪着光。兰海说,西南地区坡土耕地比例大,种玉米是这些地方农民的首选。本就贫瘠的土地、恶劣的环境,更需要一个“迎难而上”的玉米品种。
“迎难而上是川单99的精神,也是我们川农大的精神。”兰海说。川农大玉米所创造的辉煌历史让他自豪,同时也给了他奋发前行的动力。
谈起国际玉米育种的形势,兰海表示,因为国外玉米生产没有西南地区这种特殊的山地生态,也就没有专门针对这个区域类型的育种。但近年来,国外种业公司已有团队在国内针对西南搞育种,“这是新的挑战,我们得继续奋发图强,永不停步。”
本报记者 李娟 文/图
新闻推荐
“家风,历遍时代的变迁,家国的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沉浮,化身斑驳隐藏在天府人家的各个角落,等着后来的久别重逢……”作为一座有...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