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公平街道担振兴重任 谋产业融合 推动传统农集区转型发展
川农牛双创示范街
公平街道惠民社区
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聚焦“积极盘活用活农村闲置资源,注重业态植入,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要求,温江区公平街道以“五个之城”建设为路径,以“三大品牌”打造为抓手,奋力推动“北林”传统农集区转型升级,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积极贡献“公平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
让转型发展有“力度”
公平街道现有农集区四个,位于温江北林区域,生态本底良好,在推动传统农集区转型中,公平街道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打开了区域转型发展的通道。
结合今年来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公平街道通过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精选党性觉悟高、工作实绩多、群众口碑好的党员作为基层党委“骨架”,并按照人尽其才、人岗相适的原则定岗定责,实现4个农集社区党组织有机融合、坚强有力。
以配齐专业化人才选拔,为村(社区)着力建立一支懂经济、懂政治、懂管理的专业型干部队伍和一支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沉下来能干的“两委”队伍,提高基层服务群众业务能力。公平街道通过公开招聘、在社会组织吸纳优秀人才等方式,引进培养党建、招商引资类人才40余名,全部纳入“两委”后备干部储备库。同时进一步拓宽农集区多元队伍建设,不断吸纳党建指导员、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注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增强社区专业化服务水平。
推动产业成势
让转型发展有“深度”
走进惠民社区,熙熙攘攘的川农牛181号双创示范街区吸引了不少食客,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成为了当地的一道品牌。
抢抓“环高校经济圈”打造机遇和纵深推进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契机,公平街道全面梳理4个农集区存量资源和发展实际,进一步突出产业功能,推动各社区打造符合社区实际的特色产业。
在公平,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公平街道以龙凤社区传统美食和惠民社区特色民宿区域分布为基础,科学规划、统筹农集区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传统美食动律区、特色民宿静谧区,形成“动静分明”的产业格局。
同时,充分利用四川农业大学属地的资源优势,联合川农大打造集特色小吃、文创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推进商旅产业升级,实施“川农牛双创示范街”共建项目,以减免房租、大学生贷款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强力保障双创示范街创业项目。截至目前,入驻创业店家31家,入住率100%。
在正宗社区,来自西部禽蛋市场的140家企业“抱团”成立西部市场蛋品协会,吸引了四川兴能等多家优质企业入驻。同时,龙凤社区鱼凫文创孵化园进一步吸纳文创企业入驻,力争树立美食名镇、网红小镇、文化小镇、喜剧小镇的城市新名片。
聚焦民生导向
让转型发展有“温度”
在转型发展中,以民生为导向,瞄准群众诉求,公平街道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真切体验到满意的公共服务。
针对农集区老场镇电力隐患,全力开展整治电力隐患行动,对老化电力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商业发展需求。同时,全力消除农集区居民饮水痼疾。公平街道先后召开村组坝坝会60多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余条,联合区水务局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目前已通水1800户,通水率98.09%,5600多名村民喝上了自来水。
面对居民出行需求,整合村(社区)闲置土地资源,扩宽建成具有230余个停车位的公共生态停车场,有效缓解周边大学、中小学、医院及商家、居民停车难问题,进一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提档宜居品质
让转型发展有“厚度”
让居民有感受,让生活有品质,公平街道进一步以文化社区、智慧社区、友好社区等三大社区建设为抓手,夯实高品质和谐宜居花园社区建设。
打造有文化记忆的文化社区,公平街道按照“一品一街一墙”思路,进一步拓展社区文化空间,深入挖掘社区文化,形成了“敏学”“美食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社区文化,聚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
在智慧社区建设上,进一步丰富“王嬢热线”经验做法,提档升级“市民之声”平台,健全“线上收集诉求、线下派单调处”机制,基本实现“大事小事不出社区”。
针对社区内特殊群体,以“安全”为核心要素,制定“安全友好”制度,在商住楼盘增设便民食堂、临时托管等配套场所11个,满足居民差异化需求,进一步建设友好社区。
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统筹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公平街道传统农集区正焕发新生。
邓超辉 文/图
新闻推荐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钟林文/图)11月20至22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办、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和成都市温江区...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