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新名片 实现产业新突破 迈向时代新征程揭秘软件产业腾飞的成都路径

成都日报 2019-08-22 09:18 大字

行业如江湖,产业是风向。8月22—23日,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在成都迎来了第17个年头,足见成都在软件领域的“江湖地位”。

作为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成都在全国软件产业版图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软件服务业发展的领军标杆城市。

一组来自成都市经信局的数据便是这种“江湖地位”的最好印证。2018年,全市新登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3万户,同比增长19.5%,新增注册资本1542.4亿元,同比增长19.9%。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合计9.7万户,同比增长43.9%。今年上半年,全市软件服务业累计实现主营业收入2051.1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1659.1亿元,同比增长13.0%。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的5.1%,占中西部地区的30.4%,占西部地区的42.0%。

如此的底蕴让成都软件产业有了腾飞的底气。围绕市委“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头号工程,今年,成都市提出,以创新谋发展,以高质量为目标,以高端软件为引领,绘制以网络信息安全、数字文创、工业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为支撑的“1+4+N”高质量发展蓝图,走出软件产业腾飞的“成都路径”。

抢抓机遇 软件产业打造城市新名片

无人零售、5G、智慧银行、远程医疗……如今,在新一轮信息技术浪潮的催动下,我们已经生活在曾经憧憬的未来。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都而言,在产业基础、应用场景、人才资源上具有明显优势,软件产业成为成都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新引擎之一。

8月18日零点刚过,2019年的国漫代表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正式突破40亿大关,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4部票房超40亿的影片,并正式登陆海外市场。这部“爆款”动漫电影的幕后制作“大本营”——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就是成都本土企业。

“成都造”动漫是近年来成都软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软件产业发展百舸争流,成都一直力争走在前列。去年,成都印发了《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提出将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即“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就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而言,成都聚焦高端、智能与绿色转型方向,到2020年,将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培育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万亿级产业,壮大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千亿级产业。

今年,成都市出台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主动融入国家“强芯”发展战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圈等战略实施,到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企业营收突破10000亿元,营收亿元以上企业将增至750家。

勇立时代新潮头,成都提出到2025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成都,将跻身中国软件名城第一方阵,成为世界软件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和标杆城市。

作为产业布局与发展主管单位,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有感触。面对这样的目标,成都软件服务业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创新、快速迭代、全面突破,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和核心,成为成都一直思考的课题。据了解,成都将充分运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提升软件产品与服务开发能力,鼓励软件企业结合全市产业发展优势,开拓云应用服务、医药健康软件、车载智能操作系统等新兴软件服务领域。

营商环境既彰显地方执政者的作为,也是产业发展优质土壤的保障。软件产业在成都腾飞的背后,是成都围绕智能经济、数字经济、网络信息安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北斗等重点领域,聚焦产业功能区建设,积极谋划软件服务业总体架构与空间布局,蹄疾步稳推进软件服务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成都稳步探索的展现。成都高新区依托新经济活力区建设积极谋划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金牛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分别聚焦地理信息、健康产业、智慧旅游等积极谋划软件服务业特色发展的路径和举措。对标《成都市世界软件名城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指标体系》,成都建立了22个区(市)县全覆盖的名城评估工作机制。

竞争是产业腾飞的“助燃剂”。成都加快形成要素保障优势。落实软件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8年1—12月累计减税16.9亿元;落实“产业新政50条”,认定7个成都市首版次软件产品。载体支撑能力加强。全市涉软载体总建筑面积约1708万平方米,各类双创载体289家,科技众创空间及孵化器200家。新模式应用示范积极开展。“蓉e行”注册用户突破210万人;“天府市民云APP”服务近860万人次;22个县级“居家养老综合信息平台”搭建完成;60个部门、601个数据集、2670万余条数据开放;“天府通APP”注册用户达43万人;医政卫监监管平台实现710家医疗机构全覆盖。

活力迸发 内外发力助推产业突破

多年来,成都始终致力于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如今的成都成绩,则是这座城市交出的绚丽答卷。2018年,全市软件产业营业收入达3959.7亿元,软件业务收入3047.1亿元,实现税收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6万人。

今年5月,成都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为将支持成都市打造高端显示屏产业基地,进而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将包揽成都京东方AMOLED柔性屏全部产能。三个月后,成都与华为公司签订鲲鹏生态基地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华为鲲鹏天府实验室及鲲鹏生态基地正式落户成都天府新区。

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华为对成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愿助力成都打造全球知名软件研发中心。不止是华为,如今国际巨头与本土翘楚正形成齐头并进之势。英特尔、微软等国际科技巨头,为成都软件产业带来国际视野和开放协同交流的机会;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龙头企业,新华三云计算、亚信、咪咕音乐等行业领先者,利用自身的技术积累赋能百业。

不仅要追逐一匹骏马,更要好好经营一片草地,等到来年春天,就会有一群骏马跑来。引来外来品质马的同时,成都本地的“千里马”们也顺势崛起。一批成都本土软件新锐的崛起,正在为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做大基数。这些企业依托成都扎实的产业链基础和创新创业氛围,实现快速增长,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中国网安、四川通服、迅游科技、久远银海、积微物联等一批本土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腾讯成都、新华三云计算、亚信成都、咪咕音乐、创意信息等一批企业新军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这些背后,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对软件产业发展前景的看好。《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产业新政50条”、“人才新政12条”、《成都市建设世界软件名城规划纲要(2016—2025年)》、市级软件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成都软件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见证着成都软件产业产值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接连突破。

多措并举 成都目标瞄准世界级

“着力于成都在新时期开展中国软件名城深化建设的各项产业发展措施与亮点,关注‘五区协同’、投融资、网络信息安全、工业软件、5G赋能产业生态、‘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软件人才等热点,展现全球行业发展趋势和软洽会在业界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国际性特色。”这是本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成都欢迎与会者的“大礼包”,也是打造世界知名的软件名城和全球软件重要制造基地的成都举措。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软件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产业发展机遇。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成都将如何实现有所作为?

加快完善政策引导措施。市经信局将加快按程序报批发展规划、专项政策等文件;指导相关区(市)县、产业功能区,坚持错位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度、专业度。

大力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将围绕软件行业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招大引强,紧盯头部企业;加快产业强链补链,加快引进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领域的优质企业、项目,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EDA工具等,继续推动游戏产业发展,做强“成都造”品牌。

突出加强人才要素支撑,将着力引进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具有丰富经验的中高层管理者、资深专业技术人员等,大力支持企业、高校、机构培养本土人才,进一步做好人才服务保障,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成都将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落地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降低软件等高新技术企业运营成本。

成都还将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充分运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提升软件产品与服务开发能力,鼓励软件企业结合全市产业发展优势,开拓云应用服务、医药健康软件、车载智能操作系统等新兴软件服务领域。

强化自主软件推广支持。将积极组织开展“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增加对自主政务软件的采购应用;支持国产软件坚定走商业化道路,实现政府支持、市场接纳双向互补发展。

还将加快推动软件企业“走出去”,支持在网络游戏、移动应用等优势领域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举办更多国际性专业展会,提升软件企业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水平。

新闻推荐

世警会拉脱维亚运动员深度游温江 美景不打烊 故地盼重游

8月18日,2019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在成都落下帷幕。温江区作为本届世警会九大赛区之一,随着紧张的赛事收官,...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