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没围墙的养老院”快乐养老 成都部分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

四川政协报 2016-09-27 00:00 大字

[摘要]成都部分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

在1217万成都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9万人,每百名成都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21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日趋加快,养老越来越成为市民关心的话题,也是不少市民的民生“头条诉求”。

针对居家养老出现的地面太滑、洗澡不便、家具楞角容易伤人等给生活和出行增添了烦恼和安全隐患现象,成都启动了“适老化”改造,经济困难、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将成为首批受惠者。

每天都能回家的社区养老院

已经82岁的刘婆婆像每天“上班打卡”一样,慢悠悠地踏进玉林北路社区朗力养老中心的大门,“我这牙齿有点不得劲,快帮我看看……”护理员小高立即搀扶着刘婆婆坐在椅子上,仔细检查后说:“没什么大问题,我帮您清洁一下就可以了!”

刘婆婆是玉林北路社区的住户,儿子、媳妇住得远、工作又忙,她自己又腿脚不便,去年入住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以来,她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每天都有朋友一起聊天,再不孤单;一日三餐准时、营养,不再为饮食而愁;有个头痛脑热,护理人员就在身边。最大的好处便是:这个养老院就建在社区里,这是自己熟悉的环境,不需重新适应,晚上还可以回自己家住!

“玉林北路社区朗力养老服务中心是武侯区第一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这是不同于传统养老的一种现代养老方式,它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玉林北路社区书记向万军告诉记者,玉林北路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0多名,这个比例在全市处于较高水平,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养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启动以来,已为200多名老人服务,其中大多数是像刘婆婆一样采取居家养老模式,“既能满足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养老服务的需求,又能够弥补家人对老人照顾的不足,这样的模式在社区老年人中很受认可”。

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养老院是介于大中型养老机构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之间的一种养老服务设施,主要针对家庭中行动有障碍或患有老年慢性病,特别是失能、半失能等生活需要照护的老年群体,通过整合资源,集成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圏,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临托及上门服务选择。“最重要的是离家近,每天能回去。”刘婆婆的心声,代表了许多老人的想法。

部分街道启动“适老化”改造

让社区老年人在“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快乐养老,保障其在家里的安全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启动‘适老化改造\’项目, 就是为了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在记者的采访中,向万军透露道。

玉林北路社区并不是“适老化改造”首个吃螃蟹者。早在今年5月,成都温江区柳城街道就启动了首批“适老化改造”项目,76岁老人周啟祥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当记者来到周爷爷家时,他正倚靠在客厅的墙边休息。常年照顾他的帅婆婆说,因为在家里安装了扶手,周爷爷终于愿意起床尝试活动了。

“没有安装这些扶手时,他也不愿意动,我腿不好也扶不动他。”帅婆婆告诉记者,周爷爷有帕金森、脑萎缩等病症,起床、行动都需要协助,“有时候我要出去做其他事,他就几乎不动。”现在,家里有了可供老人扶持行走的设施,周爷爷每天都可以自己在家里活动,起夜上厕所也不用再时刻担心他起不来或是可能会滑到。

据成都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朱庆海介绍,经过在温江区部分街道试点,协会决定将“适老化改造”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已于8月中旬在武侯区、成华区等街道启动。“对家庭内部不适合老人生活的设施做一些优化和改造,可以防止老人在家里滑倒,避免老人发生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并且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这些都是家人很容易忽视的。”相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此项目探索,改变过去由政府服务的单一模式,吸引更多的专业机构参与到养老服务市场。“这样未来才会有更多、更丰富的养老服务项目得到持续推进。”

新闻推荐

成都医学城科协成立

月日,成都医学城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大会(以下简称“医学城科协”)在置信假期酒店召开。成都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吕毅,温江区委副书记冯秀富出席会议并讲话。区级相关部门、镇街的领导、园区部分企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