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温江 烹出都市现代农业精品盛宴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1-19 00:09 大字

万春镇和林原乡农耕文化产业基地。 张志强 摄

温江区五月玫瑰园赏花基地。 梁波 摄

寿安镇天星村植物编艺公园。 张志强 摄

创意引领 一三联动 农旅互融

□樊邦平

过去的一年,鱼凫故里,成都平原腹地温江,打造出了一张都市现代农业新名片。

2015年,预计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6.89亿元,同比增长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5元,同比增长10.2%。

农业人口不到全区人口1/3,农业产值不到全区总产值的1/10,但温江以 “创意引领,一三产业联动,农旅互融”的思路,精心烹出都市现代农业盛宴,在满足城市消费需求的同时,更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率先走出了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的都市现代农业之路。

产区变景区

农旅相融 创意引领花木产业升级撬动观赏经济

花卉苗木产业是温江农业的龙头,但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温江的花卉苗木遭遇了罕见的寒冬。

“过去直径10公分的桂花苗木3千元一株都供不应求,去年价格低至30元一株都鲜有订单,没想到辛苦几年栽种的苗子最后竟变得一文不值。”一聊起去年的苗市,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党支部委员黄乙峰便叹气不迭。

苗市遇冷,村民甚至谋生了砍树拔苗的想法,如果不加紧转型升级,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种植花卉苗木的传统让村民积淀了丰富的苗木管理经验,成片成片的苗林花海其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绿色氧吧,“何不以此为本,创新苗木产业,做出一篇农旅相融,产区就地变景区的文章”。

产区变景区的创意之举很快在天星村实现。

2015年8月22日,西南首家以植物编艺为主题的创意文化园在天星村正式与游客见面,别致的乡村小院渐次分布,工艺精湛的植物编艺作品随处可见,变脸后的天星村引来了游客如潮。

温江区农发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天星村的改变仅仅是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温江发挥15万亩花木基地优势,打造了以红枫为主题的红枫基地、以玫瑰为主题的五月玫瑰园……通过对传统农业产区的升级改造,温江创建了一批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节会品牌,并借此撬动了都市近郊观赏经济,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就业人数4.93万人,其中农民就业比例达到85%,仅此一项,为农民人均增收4800元,占全年总收入的25%以上。

田园变公园

以农为本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统筹城乡和新村建设新动力

温江的优势是什么?答案是背靠成都市场,作为西部特大城市的后花园,农业发展大有可为,农村建设大有文章。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后花园式的农业发展走向何方?答案是农旅相融的都市现代农业路径。

时间回溯到2015年5月3日,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毫不起眼的插秧劳作在这天竟成了城里人争相参与的趣味活动。

开秧门,赛插秧,捉稻鱼,品美食,一项项趣味活动让游客们在田园中玩得乐此不疲。

和林村1组种田种了一辈子的张耀云做梦也没想到,庄稼人的这套把式有一天能成为赚钱的项目。

2016年1月16日,张耀云告诉笔者,和林村是传统的农村,以特色水稻、大蒜种植为主,是温江仅存的几处大田种植区域之一。一直以来,村民们种“懒”庄稼,平均每亩地年收益1万余元,去年在政府的指导和规划下,当地村民自筹资金、自主实施,完成了部分农房风貌改造和大田景观基地建设,通过整合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成了市级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综合展示区,成为乡村农耕体验、农耕生活及农耕文明旅游的新典范,仅此一项,便帮助农民实现每亩土地增收3千元。

温江区农发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和林村的变化不是个案,去年以来,当地通过 “以农为本,农旅相融”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将花木、大田、林盘、水系等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的新路径,实现了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的协调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区以农家乐、乡村餐饮、特色苗圃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达820余个,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区域内路网密度达319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和公交客运通达率均达100%,“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品牌越做越响。

产品变礼品

整合资源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品牌知名度

2016年1月15日,成都东郊音乐公园,第二届成都优质特色农产品网购嘉年华线下展销活动热闹非凡,在众多参展的农业品牌中,来自温江的“鱼凫尚品”产品吸引了市民的围观。

“以前只知道温江有花木,没想到还有优质特色农产品”,市民一边现场品尝,一边咨询销售价格。

“鱼凫尚品”是温江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一个农产品公共品牌,体现了“温江”和“都市农业”两大元素,产品主要包括初级农产品 (如大米、大蒜、菜油及天星葱等)和精深加工农产品(如酱油、有机食品、苦荞茶、蜂制品等)。

温江区农发局负责人告诉笔者,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必须打造响亮的品牌。为此,近年来当地加强了特色农产品和“鱼凫尚品”公共品牌的建设工作,一方面统一设计了品牌标志,另一方面借助一切媒体和平台推广宣传,建成了“温江造”名优特新农产品展示展销厅,组织“温江造”名优特新农产品进驻成都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成都农产品馆”,参与“成都创意周”、西博会、农博会、成都美食节等各种展销活动,为企业提供了展示、展销平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目前,“鱼凫尚品”公共品牌已被区内大多数农业企业、协会认可并广泛运用,品牌的推广叩响了市场之门,也推动了全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至6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温江大蒜”、“温江酱油”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温江酥糖、温江酱油、火把手撕牛肉等一批本土特色农产品已进驻超市,走向国内市场。

都市新农业

三次产业联动破解传统农业转型难题

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

告别传统农业生产,重组现代农业基因,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正成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模式。

无独有偶,温江早在 《意见》出台之前,率先趟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农业旅游互通互融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温江曾一度面临着传统农业的转型之困,紧邻大都市的地理距离,放大了传统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收益落差;前景看好的花木行业又遭遇宏观经济下行的残酷现实而前途暗淡。农民增收渠道窄、农村发展不均衡、农业转型路不畅等因素制约着温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温江区农发局负责人告诉笔者,选择农村一三产业联动,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农旅相融发展是符合温江实际的唯一可行之路。

据悉,去年以来,温江区坚持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农民就业增收相结合,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向规模化、品质化和品牌化提档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响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品牌知名度。

2015年底,当地已建成了以花卉展示、婚庆摄影、运动休闲、美食体验等为主题的高品质休闲创意农业乡村酒店 (基地、点位)50余家,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项目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实现游客接待81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0.2亿元,进一步发挥出了都市现代农业独特的生产、生活、生态内涵。

如今,行走温江,映入眼帘是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现代农村新画卷。

新闻推荐

12县市区试点“两权”抵押贷款为农民增收致富引资金“活水”

省政府日前印发《四川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推进成都市温江区等12个全国首批试点县(市、区)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再引资金“活水”。根...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