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花木不好卖? 那就做成“花瓶”卖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4-29 09:02 大字

□姚慧 本报记者 蒋君芳

传统花木形势的低迷,催促着整个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寻找产业转型之路。

2013年底,戴着“后进村”的帽子,天星村完成了村两委换届。新任村党支部书记黄伟在对产业家底进行全面摸底后,与村两委展开讨论,决定尝试一条新路:以植物编艺为突破,打造一三产业互动格局。

花木是天星村的绝对支柱产业。“前些年,传统花木的行情好,搞编艺的人不是很多。”黄伟说,这两年,花木的行情低迷,过去10公分的桂花树能卖2000元,现在只能卖到500元左右。

但黄伟发现,13组的村民受的影响相对要小。原来,这里有80%的村民除了搞传统花木种植外,还在从事植物编艺,以各种形状的铁框架为依托,将桂花、紫薇等编成花瓶、葫芦、牌坊等,“因为融入了编织技术,产品的价格也得到了提升。”

蒋仕凡是13组的编艺大户,3月25日这一天,他就卖出去10多个产品,每个单品的价格都是以万元计算。“这个3米高的‘花瓶\’是用十二株紫薇编的,长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卖出去的价格是4万元左右。”蒋仕凡说,如果十二株紫薇按照传统的方法在地里生长,10年大概能长到10公分大小,现在的市场行情下,一株的售价大概是500元左右,12株的价格也只有6000元。

但与传统花木种植相比,植物编艺要费工得多。以蒋仕凡家刚卖出去的3米高 “花瓶”为例,打理十年来未曾间断过,“紫薇条每长几公分就要捆绑一次,但捆绑也要有技巧,绑得不好,紫薇条不容易存活。”让十二株紫薇长的匀称漂亮也是一个技术活。蒋仕凡摆了摆手没再多说,“干了二十多年才摸索出这些秘方,轻易不能外传。”

传统花木市场行情看低,更拉大了普通花木与编艺花木之间的效益差距。这也触动了黄伟。目前,天星村正在以13组为核心,在全村引导村民搞植物编艺。

新闻推荐

探秘农民收入高位增长的温江奇迹

温江区永宁镇想真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温江区万春镇幸福田园二期生态湿地公园观景。温江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沃野温江增收忙□蔡征波这是一组令人啧啧称道的数据:农业人口近8万人的温江区,在2...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