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无人飞机“守”工地 重大项目“进”手机

四川日报 2014-07-23 12:38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成都仍然保持活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进出口等关键指标增速继续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基层在促进投资、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和强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密不可分。近期,本报将持续关注来自成都基层半年来的发展“微创新”。

“嘀——嘀——”6月底,一条短信跳入温江区副区长幸晓斌的眼里,他的表情随之严肃了起来:“按照计划,莱美药业应于本月内开工,目前该项目未开工。”

莱美药业去年签约落户温江,准备投资1.8亿建生物科研生产基地,被列为今年该区的重大项目。是业主的投资计划有变,还是地方要素保障不力?幸晓斌不敢马虎,随后向莱美药业发出邀请,要在项目所在的金马镇开一场座谈会。

与幸晓斌同时收到这条“预警”短信的,还有温江区重大项目推进办、发改局、目督办、监察局等部门的负责人。这个由温江区自主开发的重大项目移动终端监控指挥系统,让项目的动态随时“掌握”在相关部门和区级领导的“手”中,投资促进效率大幅提升。

多重环节需协调“完成投资”才是硬道理

“跑手续、跑资源,跑了企业还要跑部门。”余刚是温江生态旅游区管委会运营服务部的负责人,“今年生态旅游区固定资产计划投资63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33亿元,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算是没有白跑。”

项目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温江区确定的重大项目就有202个,总投资207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2.2亿元。不过,相比这些纸面上的数字,“实际完成投资额”更被看重。

拆迁、供地、规划、立项、环评……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有无数问题需要协调解决。“如果相关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协作效率不高,就会直接影响企业进场。”温江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何明坤说。当地有过“教训”,2012年确定了近30个促开工项目,到年底实际开工的不到10个,成绩惨淡。

去年,温江区出台《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一个重大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工作小组、一个牵头部门、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并且建立完善了区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工作制度、模拟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重大项目跟踪督查机制等系列“套餐”。

督促项目建设,温江在“手段”上实施了微创新:该区开发了重大项目移动终端监控指挥系统,手机上即可全面了解项目实时动态,并且进行指挥调度和问题处理。

部门有了“紧箍咒”行政效率大提升

有了这套系统,余刚的“跑”法有了新变化: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深入企业了解需求上,遇到业主“诉苦”,不再像过去那样向各部门打多份报告,只需要把情况输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点下鼠标,温江区发改局项目管理科的负责人顾晗立刻收到了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拣\’,责任明确的,通过系统分发给相关部门,一般要求3个工作日内必须进行答复。”顾晗说,如果是比较复杂的情况,则在每周的例会上提出并研究。

系统还有自动预警功能,凡是项目未按计划推进或问题没有及时处理,短信就会发送到相关负责人的手机上。

7月14日,温江区目督办、重大项目推进办和监察局联合对莱美药业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并举行了专题座谈会。原来,项目所在地的一处污水处理站还没有完成拆迁,项目总平方案尚未通过规委会审查,导致后续审批手续无法办理。“区审管办牵头,督促规划局8月31日前完成相关规划模拟审批手续……”一场会议下来,莱美的开工时间确定在今年10月底前。

信息化的手段也催生了各部门更加严厉的考核。“比如针对某一个重大项目建设,任务要细化到哪一个月修到第几层,我们通过低空无人机每月抓拍重大项目的遥感影像数据,上传到系统进行对比监控。”顾晗说,2013年促进项目开工率达到了近80%,是近几年来的最高。

新闻推荐

在希望的田野上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省农村改革综述□本报记者李淼深耕天府沃土,川人向来不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30多年前,广汉金鱼公社拉开联产承包责任制序幕、向阳公社全国率先撤社建乡,四川省成为...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