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更好服务市场主体

成都日报 2022-01-14 03:49 大字

2021年年初,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等七部门印发《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明确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规范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完善企业跨区(市)县迁移管理制度等13项具体改革任务。

全市各级企业登记机关积极行动,在优化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等环节便利化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收获良好反响。

2021年1-11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71131户,其中,新登记企业308499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62179户,同比增长1.99%。截至11月底,全市市场主体合计3290317户,其中,企业1254346户,个体工商户2024925户,同比增长22.18%。

关键词:准入

打造市场开办极简模式

将设立登记、印章制作、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开户登记、银行开户预约6个事项全部纳入企业开办环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4小时)内。申请人通过开办企业“一站式”综合窗口,线上“一窗通”平台、“营商通”APP,可以现场办、网上办、就近办等,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一窗出件”。同时,免费向新开办企业发放实体印章、税务Ukey,免费提供寄递服务,实现了“最多跑一次”“零成本”的政务服务效果。

以青白江区行政审批局为例,该局针对审批前端存在的申请表填写复杂、填写出错率高、反复修改申请资料、一次提交成功率较低等诸多问题,创新推出企业开办阅读式“无感申报”模式,采用将填写项转变为默认项、勾选项或自动生成项三种方式,变传统的企业填写式审批模式为企业阅读式审批模式,并自动关联生成企业设立所需的申请书、章程、股东会决议、承诺书等全套标准化材料,受到办事群众广泛好评。

关键词:选址

稳妥推进住所(经营场所)

登记制度改革

修订《成都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制发《进一步规范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指导意见》,扩大“一照多址”的适用范围,明确规定在登记机关登记管辖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部门对设立分支机构有特定要求的除外),可申请办理经营场所备案,无需办理分支机构登记,将经营场所备案从县域扩大至市域。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鼓励各区(市)县局试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度。

例如,金牛区行政审批局创新推出企业住所白名单制度,在白名单内实现了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有效控制了住所登记风险。双流区行政审批局则积极推行经营场所负面清单管理,如针对餐饮行业特点,梳理形成全区餐饮服务项目经营场所禁止选址清单,强化动态更新调整,实现“一张清单管餐饮”,极大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和经营风险。

关键词:退出

完善企业注销登记制度

优化普通注销登记制度,试点开展企业注销套餐式服务。在市级层面首批整合市场监管的11项涉企经营许可的套餐式注销事项清单,企业注销营业执照的同时可以自愿同步注销相关许可证件。扩大简易注销登记的适用范围,压缩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完善简易注销登记容错机制,推进了企业注销登记便利化。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成都市企业注销84321户,其中选择简易注销程序的企业46654户,占企业注销总量的55.33%。

关键词:准营

推行市场监管领域“证照联办”

依托市场监管领域的登记系统和许可系统,在市级层面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及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等11个事项集中到综合窗口办理,实现同一商事主体的营业执照和市场监督管领域内涉企经营许可同步受理、同步审批、同时发证。

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作为最具创新活力且两类不同登记体制的代表,精准对接社会办事需求和政府服务供给,积极试点“一业一证”改革,其中高新区已从最初的餐饮、药店、书店等5个行业拓展至货运、进出口贸易等近20个行业。

钟欣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新闻推荐

构建“三维一体”策略体系 重塑“双减”下的教育新生态 双流东升一中让“双减”落地有声

东升一中是一所有着49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初中。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师178人、班级43个、学生2100余人,是双流区规模最大的公...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