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党建+”物业管理 中和街道打造新时代的“熟人社会”

成都日报 2021-02-10 01:11 大字

新川创新科技园、五岔子大桥、中和湿地公园、高新区体育中心、陆肖TOD……中和日益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曾经的中和场是成都历史悠久的老场镇,随着近年来高速发展,旧貌换新颜,农民安置妥当后,又面临外来人口融入、熟人社会转型,小区院落管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如何让新旧中和人聚合成拳?

孵化培育物业服务中心

初步实现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中和街道2010年5月划入成都高新区以来,8年集中拆迁安置农民3万余人,现有农迁小区院落17个、房屋约3.2万套,总建筑面积约340万平方米,涉及12个社区。”中和街道办党工委书记付真会介绍说,为有效破解物业管理难题,中和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基本路径,于2012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成都高新区中和惠民物业服务中心,对辖区所有农迁小区实施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初步实现了“小区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

目前,惠民物业所管理的农迁安置小区中有11个小区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四星级住宅区;2个小区被评为成都市三星级住宅区。

80%员工为农民及亲属

建立“党建+”物业管理服务体系

在大规模拆迁后,街道办要面临失地农民安置、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付真会介绍说,2008年中和街道办就指导社区成立了“新居工程”物业服务管理办公室,实施政府指导、社区管理模式,对已建成的7个农迁安置小区进行物业服务,但存在成本高,业务不精等问题。

2012年5月,由街道办指导、新民社区出资成立了民办非企业惠民物业,实行“政府指导、社区管人、物业管物”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农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如今作为一个5A级社会组织,惠民物业现有员工约700名,其中80%为本地农民及其亲属。形成“政府指导、社区协调、物业服务”的全新模式,推动农迁小区管理与服务转型升级。

企业要凝心,需要党建铸魂聚力。经中和街道党工委批准,惠民物业先后成立党支部、工会,实施“双向培养”工程,提出将70%的业务骨干培养为党员,70%的党员培养为业务骨干,并逐步形成“高新惠民、用心于民,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同心协力、共建文明”的企业文化和“支部抓引领、部门抓业务、项目抓落实”的“党建+”物业管理服务体系。

付真会告诉记者,如今中和街道试行“社区+物业+业主”三方互动的运行管理模式,要求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指导农迁小区建立院落议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定期召开社区党组织牵头,居民自治组织和惠民物业参与的农迁小区管理联席会议。“居民自治也得有组织引领,只有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才能将分散的群众聚合成拳。”付真会表示。

探索“矛盾纠纷三级调处”

以中和之道打造新时代的“熟人社会”

因农迁安置小区需要实行多重管理,物业需配合多部门、机构,多方联动,完成非物业范畴内的工作,如社区发展治理、矛盾纠纷调解、房屋维修协调、房产证办理,以及其他非物业范畴的工作,如住改商问题、流动人口的管理等。

付真会表示,针对这些问题,中和街道办指导惠民物业建立了多方联动机制,“物业尽早掌握各类影响社会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提前做好预防、解决,并将非物业问题及时汇报街道办相关科室、职能部门及社区,积极协调化解问题。”

与此同时,街道办还研究出台了《矛盾纠纷三级调处工作实施方案》,“我们从社区达人、热心居民、退休干部中选拔调解员、信息员298名,建成三级调解队伍129支,设立了政策解释、信息收集、法治宣传、舆情控制、应急处突5个专班,畅通群众呼叫、部门应答渠道,确保民生政策及时落实落地,群众述求及时解决。”付真会介绍说。

本报记者 吕甲 实习记者 魏麟潇

新闻推荐

春运首日 出行客流平稳

春运首日出行客流平稳(上接01版)春运前夕,民航局下发通知,购买春运期间机票的旅客可免费退改签一次。据飞常准大数据,截至...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