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 如何在街道落实落细
乘上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发展快车,面对人口高速增长、城区规模快速扩张,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街镇,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新思想新理念落实为具体的政策、机制、举措,破解城市转型中“成长的烦恼”,用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本期《理论周刊》对话高新区中和街道党工委书记付真会,谈谈近年来中和街道如何通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辖区实现传统镇街跃升为现代化城区。
成都日报:在成都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和街道是如何推动新发展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政策、机制与举措?
付真会:随着成都的高速发展,中和街道的“场”与“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过去的“城乡结合部”变成了如今地处新经济活力区腹心地带、连接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区的“东进门户”、高新区重要的产业承载地和重点建设的主攻方向。做好新阶段新形势下的街道社区工作,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为此,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人为核心、以安全发展为底线,以保障重大项目、保障安全稳定、保障城乡环境,强化基层基础社区治理,提升服务水平、提升队伍素质的“三保一强两提升”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形态优化、经济地理重塑、治理机制再造“三个转型”,推动新思想新理念在街道社区落地生根。
成都日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中和街道有哪些创新做法和好的经验?
付真会:近年来,辖区实有人口增长至50万、城镇化率提升至80%,发展成绩喜人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区新城建设常有的拆迁难、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矛盾增多、城区基础软硬件配套跟不上等“成长的烦恼”。
为此,街道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街道工作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依,始终坚持以“有感发展”为导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实践“五个一”阳光拆迁中和模式。采取领导班子驻扎项目地,“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政策标准,7×24小时连轴转的方式,及时化解问题,平稳有序实施陆肖中心村、新上街、应龙二手市场三大集中拆迁项目,目前既满足了数万拆迁居民住进环境舒适、服务优质的新小区的民生需求,又全力保障了高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实现了双赢。二是坚持以发展眼光抓安全、以安全底线谋发展的理念,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围绕物业管理改革,秉持“党群阵地、业主客厅”理念,探索推进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三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探索“四找准四到位”工作机制,在全区率先破解老旧小区火灾隐患整治难题。构建三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推动信访诉求由“间接交办”为“直接处理”,坚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已建成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个、社区调解站20个、院落调解室97个,初步形成矛盾纠纷调处“三级网络”,初步形成“小事不出院落、难事不出社区”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以城市场景营造与有机更新,优化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以中和“老码头”片区和新川创新科技园区为“双中心”推进城市形态有机更新,五岔子大桥成为全市网红打卡新地标,锦城绿道、中和湿地以超高颜值刷屏朋友圈。新川片区正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精品新城。高新体育中心、陆肖TOD等重大项目落地,中和城市形态和区域价值显著提升。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增至48所,现有公立公益学前教育学位4950个,位居全区第一。
成都日报: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中和街道如何进一步落实落细新发展理念?
付真会:“十四五”时期,中和站上了大发展、大治理、大跨越的新起点。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我们将在3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是继续强化担当、提升站位,坚持迎赛与营城相结合,服务好大运会场馆“高新体育中心”建设,实施“树新貌·迎大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联动区级部门高标准策划锦江子街巷、应龙文体小镇等特色街区项目,力争2021年6月初步呈现。二是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畅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渠道,成立社区发展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充分整合各级各类资源,推动组织体系、工作重心、感知能力和群众服务向院落下沉、向微观延伸,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参与感,提升社区现代化治理水平。三是持续深化“三保一强两提升”工作内涵,为成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夯实基础支撑,为镇街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中和探索与经验。
本报记者 陈宇祥
新闻推荐
新津“两区一城”协同发展中的创新活力新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科创空间。不久前,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理委员会与成都市...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