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八十载 弦歌不辍奏华章 四川省双流中学喜迎八十华诞

成都商报 2021-01-27 02:35 大字

成都市地标文物钟楼杨阳 2007年省理科状元学生远足活动

悠悠八秩,风华赓续;漫漫征程,弦歌不辍。2020年,四川省双流中学(以下简称:双流中学)迎来了80华诞。

80年前,双流中学受命于国家风雨飘摇之际,肩负起育英才、润桃李的教育使命,开启了双流教育的全新篇章。

8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从双流中学走出,化作“满天星”,在各个领域成长为杰出的人才,其教育事业成色之足、活力之强、发展之快,已在全省首屈一指,在全国同行中也属佼佼者。

八秩芳华岁月如歌,时代浪潮风雨兼程。双流中学的建校80年,是一部慷慨激昂的奋斗史,一代又一代双中人对教育情怀的坚守与追求,铸造了学校非凡的品质和口碑。如今,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双流中学将继续以磐石之志气,传往圣之绝学,迎接新挑战,迈向新征程,向着更高远的天空展翅飞翔。

奋斗不息八十载

春华秋实誉满身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成都平原,钟灵毓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人先祖蚕丛在今双流牧马山一带建瞿上城,展开巴蜀文化悠长卷轴;春秋末年,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商瞿于此传道讲学,育才兴教之风渐成;晋代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两句成为双流名称由来。厚重典雅的巴蜀文化赋予了双流中学“创新创造、优雅包容”的文化基因,积淀了学校高远的办学思想、深沉的精神追求和强大的文化自信。

1741年,双流第一所官学“景贤书院”创办。邑中鸿儒担任教师,学子纷纷向学;1898年,县城文庙商贤祠内又开办了“桂馨书院”,满足学子求学之需。兴办书院,启迪智慧,教化百姓,润泽人心,成为双流中学内涵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清末,全国废科举,兴学校。1907年,清武状元彭阳春后裔、辛亥四川保路运动领导人之一、双流县东升乡人彭芬创办了“双流中学堂”,后因学款不济,于1910年停办中学。“双流中学堂”的创办,为双流中学的建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战火纷飞、风雨飘摇,但民众兴学受教、求真向善之心不减。1941年3月15日,学校在借来的几间低矮校舍里开学,学生199人,教职工18人。3月17日,学校正式行课,拉开了双流中学的办学序幕,翻开了双流教育的新篇章。

1949年,学校增设高中班,自是年春起招生。同年,学校修建高中部教室6间,重檐亭式钟楼1座,图书室4间。双流中学钟楼是一座川西古典建筑风格的八角重檐楼宇,宏伟壮观,古朴典雅。钟楼像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见证了双流中学矢志不渝的教育初心,铭刻着双流中学迈向卓越的坚实足迹,铸就了双中人“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精神气质,涵养了双流中学“格物致雅、厚德泽人”的三雅文化, 引领学校向着西部领航、全国知名的高品质学术性学校奋力前行。

双流中学自诞生之日起,即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培育社会英才的使命,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996年评为省级重点中学,2001年评为国家级示范校,2013年评为首批“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6年评为成都市首批领航高中项目学校,2017年评为“四川省文明校园”,2018年评为“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2019年成为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2020年作为领航学校组建“149”跨区域教育联盟……

辛勤汗水结硕果

芬芳桃李满天下

“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双流中学,80年栉风沐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厚德励志 求真笃行”的校训,弘扬“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涵育科学民主、和谐高雅的文化品质,彰显“心系家国、放眼世界”的开放姿态,淬炼出“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双中性格,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铸就了“双流中学”这一西部教育的知名品牌,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沿。

双流中学有一支爱岗敬业,理念先进,教艺精湛,善于博采众长并具有鲜明个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专职教师300余名,特级教师6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完成研究生课程进修教师100余名,高级教师230余名,各级各类名优教师200余名。

三雅铸魂,名师引领。文化的熏陶,双流中学名师辈出。这其中,有全国素质教育先进校长、四川省劳动模范龙清明校长;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牟娅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崔正淳、钟真光;“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冯中惠、崔正淳;省特级教师黎国胜、蒋建平、胡克芹;四川省优秀教师杨朝军、陈剑泉、杨冬……他们不仅荣誉加身,还捷报频传,多次在赛课中获得不俗佳绩。

纵览今昔,成绩斐然。80年来,双流中学培育了两万余名优秀学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流学府输送了大批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众多肩负使命、勇于担当的时代先锋和治国栋梁,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荣光。

俊采星驰,腾蛟起凤。双流中学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艺体教育也在齐头并进。国学诵读团、舞蹈团、话剧团、摄影团、女子合唱团等数十大双中社团;双中春晚、一带一路国际节、“玉兰”书法节、“钟楼”艺术节等十几个学生节培养了高品质学生,实现“学生文雅”。同时,也培育出空军飞行员杨祺(男)、张瑜(女),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明星陈希鑫,体育健将亚洲青年田径赛100米冠军唐耀,企业精英09届学生何宏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86级学生张小松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不仅如此,双流中学以宽广的胸怀、开放的姿态,放眼全球,请进来,走出去,将自己置身于最广阔的空间谋求更大的发展。目前,学校已与来自欧洲、美洲、亚洲、澳洲的7所高中、大学缔结了友好关系,签订了合作协议。

学校着力加强与国际友好学校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开展教师互派和交换生项目,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理解,增进教师、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信赖,树立国际意识,积极参与国际间文化、教育、体育等交流,让学生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教育改革先行者

优质培育助成长

双流中学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研究探索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担当起教育改革先行探索的责任使命,在“探索性、示范性”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教育,是慢慢来的艺术,是等花开的智慧;综合素质评价是“浸润”的过程,“认同”的过程,“渐修”的过程,“践行”的过程。为了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2017年9月起,双流中学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从活动的设计、实施入手,兼顾数据的挖掘、整理和分析,“化评价为学习,以评价促发展”,为学生搭建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性地构建了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核心的“综评·引领”课程体系。

“有新意”“接地气”“可操作”……经过前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双流中学不仅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综评·引领”课程体系,更是在实践中不断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能力和素养,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走在了改革的最前沿,成为新时代探索和实践综合评价的先行者。2021年1月15日,由成都市教育局联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成都儿童团推出的年终巨献——2020“教育影响城市”成都基础教育EPC年度盛典活动中,双流中学凭借着“新高考背景下的‘综评·引领’课程实践”这一新实践荣耀上榜,拿下2020年度教育创新实践案例奖,此奖项在成都市仅10个。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校长龙清明还带领全校师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宗旨,确立了把双流中学建设成“改革领先、质量上乘、特色充分、辐射面广、综合效应突出的全国一流的高品质学校”的发展目标,全校师生务实创新、励志进取,双流中学集团学校“创新机制、深度融合”,而今已是花红果硕,好评如潮;由一所领航学校——双流中学带头,跨越四个城市,包含九所重点中学的“四川省149教育联盟”正式成立,扬帆起航,双流中学品牌价值日益彰现,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优质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培育“精英人才”基础工程。围绕“平民本色、精英气质、民族情怀、国际视野”育人目标的一系列特色课程建设活动在双中压茬推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修身立德、认知素养、气质涵养、和谐共融”校本选修课100余门的双中课程体系。学校将现代教育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了智慧、高效的“8+8流程”课堂教学模式。

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推动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首届“全国中小学翻转教学发展性研究高层论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研讨会”“平板电脑支持下的高三备考策略研讨会”等影响巨大的科研活动先后成功举办,steam理念下的实验室课程重构得到了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双青高中名校联动发展研究”课题成果已在全省推行。

“一体六翼”的德育工作体系在双中已打造成型。双流中学秉承“三全树人,五育并举,多元发展”的德育理念,注重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榜样育人。狠抓“爱心、诚心、细心、耐心、信心”的“五心温暖教育工程”,突出激情励志、习惯养成、生涯规划、法制安全,歌咏比赛、经典诵读、成人礼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通过“管理”“活动”“课程”“文化”“实践”“协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多元成才。

砥砺奋进谱华章

乘势扬帆再起航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推动双流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示范性现代教育强区、写好双流教育奋进之笔、推动双流中学高质量发展,双流区委、区政府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把双流中学建成全国一流的高品质学术性中学,名校教育集团新地标,国际基础教育新典范。

根据新时代的国家战略部署和双流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部署,认真研究全国、省(市)区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对一流中学的建设要求,分析同类型学校“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走势,结合学校教育发展基础和双流区对学校教育的发展定位,双流中学制定了系列规划。

据了解,双流中学以全面改善学校的物质条件与视觉形象为基础,以大幅度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质量为关键,以推进高质量的学校改革为引领,以改革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学校整体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双流中学分校区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功能室的升级换代,加快推进学校智慧化建设。同时,实施双中文化整体升级工程,推动精神文化的再造与重塑,增强校园环境的文化含量;推进制度文化和实践文化的升级迭代,实施内涵发展质量整体提升工程;推进德育改革,提高德育实效。建设“多维优能”课程体系,打造“优能课堂”品牌,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攻坚工程,实施双中品牌优质辐射引领工程以及名优教师聚集与孵化高地的建设工程。

学校近景规划

2021年,完成学校风貌改造工程,校园风貌整体特征鲜明突出;全面启动学校初中部建设,深度领办区域内学校,形成教育优质发展生态链; 帮扶区内薄弱的初级中学;建立学校智慧系统平台;学校制度文化和实践文化建设目标基本达成;内涵发展质量整体提升工程向纵深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攻坚工程成效明显。

到2022年,“一校三区多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构建以双流中学为龙头学校的双流特色优质基础教育生态链。校园空间布局科学化、人文化。

到2023年,形成双流中学“一校三区多极”的办学格局。引进国际课程,建立学校国际化课程建设的专用教室和设备,招收国际班、外籍生。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等系统化推进制度,优化教研、备课、听评课和教师培养制度。

到2024年,梳理、总结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工程的相关成果,择优辑录出版。举办全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深化教师聘用制度,聚集全国名优教师。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多元个性成才的目标。形成以双流中学为龙头的优质初、高中协同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态势,辐射区内外,提升双流教育品质,铸就双流中学一流的教育品牌。

到2025年,加大集团校和教育联盟的融合发展,扩大双流中学教育品牌的辐射影响力,优质教育和改革经验的辐射带动面越来越大,双流中学对区域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进一步实现课程国际化和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学校建立有效的学术和管理的协同发展关系,彰显创新改革和包容兼蓄的教育胸怀和担当。

80年风雨同舟,80年沧桑巨变,80年砥砺奋进,80年谱写华章,80年春华秋实。

80年来,双流中学教育的新高地已悄然崛起,并展现出了汇集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的担当。未来,这所建筑古朴、设施现代、人文厚重、不忘初心、守正创新、质量一流的“西部领航、全国知名的高品质学术性学校”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不断续写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的辉煌!

红星新闻记者 王婷婷

新闻推荐

成都烟草: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国企标杆

成都烟草: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国企标杆成都烟草物流配送车依次出发。新年伊始,成都突降小雪,持续走低的气温掩盖不住成...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