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离亚蓉欧航空枢纽有多远?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对话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
马剑
刚刚过去的2020年,成都双流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十大机场之一,起降架次和运营总航班数均位居全球第8。“十四五”开局之初,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就备受期待——航空,被认为是下一个五年里,成都的最大机遇之一。
从目标设定,可以看出成都对此的决心:成都提出,完善立体大通道体系,建强亚蓉欧航空枢纽和泛欧泛亚陆港枢纽“双支撑”。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铁路、航空通道打开了内陆城市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在航空方面,成都的航线拓展、流量增长一直在西部有明显领先优势,加之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政策叠加,优势还在扩张。但如果置于更大市场呢?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表示,补齐短板、加强合作,是成都未来五年最重要的事。
航空枢纽·城市话语权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贸易规则也在逐步趋于一体化,比如运输结算体系、价格水平,未来全球一定往标准统一的方向走,而当你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证明你在国际贸易的层级和议价能力已经很高了,这时候的航空枢纽已经不仅是城市区域功能,也有助于城市在世界贸易体系话语权的提升。
一市两场·1+1>2
未来两个机场的运营,从规划开始就要有“互补”的逻辑,通过定位差异,发挥“1+1>2”的协同效应。比如,从目前的情况看,两个机场的航线分配就有明显差异:天府国际机场主要偏向洲际航班,而双流机场则是以东南亚航班为主——可以发现,这种分工既减少内部的竞争,又恰好对应“亚”、“欧”两个市场,符合枢纽功能的需求。
为什么是
亚蓉欧航空枢纽?
红星新闻:你如何看待成都关于“亚蓉欧航空枢纽”的定位?
马剑:这个定位其实可以拆分成两个方面:“亚蓉欧”+“航空枢纽”。为什么会选择“亚蓉欧”?其实成都做了个很聪明的选择。“十三五”收官之际,中国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完成《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二是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欧盟、东亚势必会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市场,产业合作、经贸往来对航空枢纽产生重要影响,是发展航空枢纽的很好机遇。
至于为什么要当“航空枢纽”?这是因为,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已经能深刻感受到,贸易规则、国际环境规则都要迎来重大变化,而航空枢纽的本质,不仅能吸引高端资源聚集,培育新动能,还能通过枢纽的辐射效应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当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贸易规则也在逐步趋于一体化,比如运输结算体系、价格水平,未来全球一定往标准统一的方向走,而当你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证明你在国际贸易的层级和议价能力已经很高了,这时候的航空枢纽已经不仅是城市区域功能,也有助于城市在世界贸易体系话语权的提升。
红星新闻:过去“海洋经济”发展得太久,内陆发展滞后于沿海,如今内陆城市还有机会吗?
马剑:不仅有机会,而且有必要。从目前国内机场分布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都有明确的航空枢纽城市,而作为第四极,成渝也理应培育出与北京、上海同能级的航空枢纽,要有一座有先发优势的城市带领区域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格局,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
当然,2013年起,“一带一路”提出打开了内陆城市的对外开放新思路,成都、重庆等城市其实已经在铁路、航空等新通道的建设有一定成效,加上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一系列政策支撑,其实内陆城市是有基础的,关键是看哪座城市能主动上前接受挑战。
有了双机场,
成都就赢在了
起跑线吗?
红星新闻:“十四五”期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建成启用。成都是不是最有机会的城市?
马剑:毋庸置疑,作为全国第三个“一市两场”的城市,成都是有打造亚蓉欧航空枢纽的先机。但前面也提到,亚蓉欧航空枢纽已经不只在西部,它不仅要建设机场,也考验着城市对基础交通、产业配套等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上个月我们到成都出差时,发现机场周边每到高峰时刻就很拥堵,而轨道交通配套上,目前只有一条地铁直通,便捷性不足以支撑机场的枢纽功能。而今年天府国际机场投运后,更加考验两场一体化的运营,包括保障两个机场以及两场换乘的通达性。这一点,上海在双机场综合交通城市配套的建设上值得借鉴。
此外,航空枢纽也考验着本地基地航空公司的吸引力和建设水平——航空公司决定了机场航班数量、线路优化等资源要素,这对于航空枢纽是相当重要的。从高能级航空枢纽城市看,北京既有国航主基地,同时还有南航、东航双枢纽运营等,上海也配备了东航主基地等。目前,双流机场主要依托川航主基地和国航西南公司等支撑,航空资源存在的差距,未来依然要靠招引更多高能级航空公司来补充。
红星新闻:成都应该如何用好“一市两场”?
马剑:未来两个机场的运营,从规划开始就要有“互补”的逻辑,通过定位差异,发挥“1+1>2”的协同效应。比如,从目前的情况看,两个机场的航线分配就有明显差异:天府国际机场主要偏向洲际航班,而双流机场则是以东南亚航班为主——可以发现,这种分工既减少内部的竞争,又恰好对应“亚”、“欧”两个市场,符合枢纽功能的需求。
而从产业协同看,成都也有自己的产业基础,这个“基础”代表的是产品、产业在国际供应链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同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城市也应该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市场规则,提升城市枢纽经济的软实力。仍以郑州为例,由于先发优势,它的通道建设是走在了货源发展的前列,近期,郑州其实也面临了货源增长不及物流增速的情况。此时,郑州引入了天猫、京东等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用新经济领域的新市场,更好地激发市场潜力。
成都与其他城市
如何处理好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红星新闻:西部其实不缺机场。如何理解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与合作?
马剑:国内尤其是西部,枢纽城市的竞争其实一直很激烈。近期,民航局先是取消了通用机场建设补贴,但又增加了航空货运的补贴,意在支持航空枢纽的形成。目前,昆明、西安、重庆等城市已经公开提出打造“航空枢纽”,这些城市与成都的地理区位并没有明显差异。当然,枢纽城市的本质是要素流通,比起通道建设,首先要有充足的产业商品来支撑。而相比沿海城市,西部地区的后发体现在腹地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人均消费指标等方面。
可以借鉴的是,郑州正在与西安探讨在航空枢纽建设上协同发展,它们的分工也相当明确——西安受益于“一带一路”,而郑州受益于空中丝绸之路——通过差异化发展,两者的合作相辅相成,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较好的推动。
对于成都,要打造亚蓉欧航空枢纽,就一定不只是提升本地机场、或者城市的重要性,而是提升西部城市的整体势能,抱团发展,做好协同引领的工作。
红星新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距离成都约300公里,“双城记”机遇下,未来“两市三场”应当如何协同?
马剑:无论从通道建设还是产业发展看,成都和重庆的确也很多相似性,同时,两个城市也在大力发展航空经济,围绕空中丝路加大对新航线的投入。
但正如前面所说,枢纽城市的发展一定是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协同发展看,京津冀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在定位方面,首都机场执飞目的地将重点定位为中远程国际航线航班、港澳台和内地重点干线航班;天津机场将重点拓展国内中转航线、周边国际旅游航线、货运物流等特定市场;石家庄机场将着力发展货运包机、航空快件、低成本航空等特定市场。
从更多层面看,比如客运、航线分配等方面,成渝两座体量相当的城市到底该如何发展,国际国内的经验尚不足。未来,这也是成渝两地的重要使命——两个城市、三个机场如何分工合作,如何高效配置两场资源 ,建立动态服务能力和管理方式,从而提升软实力,让枢纽城市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图据受访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崔凯记者陈方耀)回家路上,美景一路随行。昨日,记者从双流区了解到,当前,该区丰乐街区、吴家坝街区两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