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整合局区两种资源 “局区合一” 推进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

成都日报 2019-11-26 02:05 大字

摄影 王鸿明

前 言

构建以产业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城市形态和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是成都市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超大城市发展治理和经济组织工作方式的重要抓手。

如何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入手,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各区(市)县全面开启创新探索。

双流区着眼产业功能区赋能扩权,从领导班子配备、职能岗位设置、工作人员下沉园区等方面入手,系统、纵深推进“局区合一”,有效提升了产业功能区的服务能级,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功能区”!

“我上午提交的资料,半天不到证就到手了!”9月18日下午,当成都国铁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接到双流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办理的施工许可证时,有些喜出望外。

按照以前的流程,办理施工许可证需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表》等12个要件,提前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窗口提出申请,审查合格后,由窗口在三天内发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查不合格的,申请人需按要求整改后向窗口重新报审。此次公司按照工作人员前期告知的要求,一次性备齐了办理施工许可的相关资料,工作人员查验相关资料合格后立即予以受理,当天便办理好许可手续。

从今年3月起,双流区发改局、新科局、航空经济局等经济主体局分别与成都芯谷、西航港开发区、航空经济区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机关业务科室下沉园区工作;同时,规自局、住建交通局、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局等职能局园区服务科派驻园区,与园区规划、促建等部室合署办公;投促局、综合执法局等事项局聚焦功能区服务保障,通过资源要素向产业功能区聚集,逐步构建以“主体局办公合署功能区、职能局机构派驻功能区、事项局服务延伸功能区”为核心的“局区合一”管理体制。

着眼一体化管理 搭建“局区合一”体制框架

从今年3月起,双流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局长马骏换办公室了,办公室从机关大院挪到了西航港开发区。不仅是办公场地换了,他的身份也有了变化,除了局长以外还是西航港开发区的党工委书记。新经济和科技局是双流区主管全区工业经济的职能部门,平时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西航港开发区,现在的马局长、马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西航港开发区发展上,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把机关和开发区同志拧成一股绳,抓项目、抓服务,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随他一起挪到开发区的还有局上的招商科、能源办的6位业务骨干,以前坐在机关坐等企业上门办事,现在直接融入开发区相关部室,招商科与开发区招商部合署办公、联动招商,能源办与开发区促建部密切配合、上门服务,共同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和马骏情况一样,区发改局局长黄彬也从机关挪到了成都芯谷管委会,当上了园区“一把手”,捎带局上的产业园区发展科、对外开放合作科、高质量发展综合科和项目投资服务科的4位同事,他们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发挥各自在政策、资源、专业上的优势,聚力为园区发展服好务。

■解读

针对产业主管部门、产业功能区管委会部分职能重复、资源分散等情况,双流区创新探索推进局区资源整合,将与产业发展最密切的发改局、新科局、航空经济局等经济主管部门与承载产业发展的功能区进行机构整合,通过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产业发展科室下沉园区,引导产业主管部门资源要素向产业功能区聚集,实现主管部门落地在园区,形成了“领导一肩挑、管理一体化、办事一门清”的运作机制。

紧扣专业化服务 构建部门联动格局

要素保障部门历来是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关键环节。别着急!在本轮党政机构改革期间,双流区在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局和住建交通局等部门设立了专门的园区服务科,代表部门专职服务园区发展,并将园区服务科整体下沉3个园区管委会,所有下沉工作人员进驻园区,与项目合作部、项目建设部等相关部室合署办公。

干部下沉功能区办公,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研发生产中心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需要办理争取工业国土指标、规划设计方案规划审查等手续,按照以前的工作模式,企业在编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应按照入园导则先与西航港开发区管委会园区服务部对接,编制总平蓝图方案,经管委会初审后,再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咨询报规报建流程、规范及要求等情况,根据其要求再次修改调整规划总平蓝图,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初步方案,这个过程可能需要3—5天时间。

而随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业务骨干下沉到园区,企业直接在下沉的园区服务科咨询报规报建及国土方面的政策、程序等情况,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企业入园时,园区服务科便与西航港开发区管委会园区服务部一同对接企业和设计单位,提供项目规划方案编制时的规范、要求及报规报建流程等相关咨询,可为设计单位编制方案节约时间,并在园区提前进行初步方案的预审。

“规自局园区服务科下沉后,拉近了与企业沟通服务的距离。不出园区与企业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接,加快了企业建设进度。”下沉西航港开发区管委会园区服务科的双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徐永刚深有感触地说。

■解读

针对区级要素保障部门、产业服务部门服务被动、服务滞后等问题,双流区在区行政审批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建交通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设立园区服务科,将科室及人员下沉产业功能区,与产业功能区管委会部室统筹配备、打捆使用,由产业功能区统筹调度规划、国土、建设、生态环境等各类政务资源,特别是一并下沉的174项区级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较好解决了部分审批事项无法授权园区的困扰,夯实了园区赋能扩权基础,构建起“企业呼叫、园区响应、部门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同时,结合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在文体旅游局、国资金融局等19个服务保障部门设立投资促进科,构建“投促牵头局+产业功能区+招商责任局”联动招商机制;区综合执法局在产业功能区派驻执法中队,区委组织部在园区设立“两新”党群服务中心,在全区形成了以园区需求为导向,整合党建资源、行政资源聚力服务园区的工作格局。

聚焦协同化推进

完善职能运行机制

每天双流区发改局工作人员刘伟必到成都芯谷管委会“打卡”,虽然成都芯谷上班地点比机关远,但刘伟很快适应了在管委会上班的节奏。

“与企业直接接触多了,对企业的需求理解更直观、更具体,收获的确不一样。”作为发改局的工作人员,刘伟之前和企业也多有接触,但派驻到功能区一线办公,他发现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慢慢发生了转变——以前觉得是在帮企业办事,现在感觉是在为自己办事。

下沉功能区几个月来,派驻管委会的人员都有同样的体会。双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派驻航空经济区的工作人员张明表示,日常考核和年终绩效、党组织关系都一同转到管委会,下沉的工作人员正在主动适应这种转变,“从大了讲,能为功能区建设出一份力,是一种荣誉。从小了讲,下沉功能区后,自己的考核功能区也要‘打勾勾’,理所当然也应该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把自己的专业运用到新的岗位上来。”

■解读

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双流区进一步规范了派驻产业功能区服务人员管理方式,明确由产业功能区负责日常管理、综合调度和考核评价,提升产业功能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能力,构建以产业功能区为主体的统一考核、动态调整的用人机制。同时,双流区制定了《派驻园区机构及人员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体系,派驻人员到园区后,与园区工作人员组队上门为企业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困难,变“坐堂接诊”为“上门问诊”、“独门挂诊”为“联合会诊”、“被动急诊”为“定期巡诊”。

构建高效能服务体系助推功能区建设提速

按照市委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双流区结合机构改革,以实施“局区合一”管理模式为重点,推动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与区级部门功能融合、资源整合,努力构建协同协作、高能高效的产业功能区管理服务体系。

事实上,这种探索在某些方面已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双流区委编办主任杨金富认为,“局区合一”最直观的是行政效率的持续提升。通过经济职能部门与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政务资源、人力资源、专业资源高效整合,赋予了产业功能区在产业研究、要素政策制定、规划建设、项目促建等方面管理权限,有效破解了政策制定兑现环节衔接不畅、部分审批权限难以下放等问题,大幅提升产业功能区为企业和人力资源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能力。

从市场反馈来看,企业对这项改革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目前,双流区实现174项区级涉企审批服务事项下沉产业功能区,在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推动315项省市区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审批时限由197天缩短为60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为0.5个工作日,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

以功能区推进为抓手,双流区的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以产业功能区为承载的主导产业初步实现成链集群化发展,航空经济、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航空经济方面,今年1—10月,西藏航空成都基地、东航中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运),肉类口岸通过成都海关验收,实现全省飞机整机融资租赁“第一单”。电子信息方面,已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协作”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预计到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新闻推荐

双流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秘诀在哪里? 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双流区委书记韩轶用四个关键词进行解读

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双流区委书记韩轶用四个关键词进行解读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双流区委书记韩轶(右二)调研电子科大产业园。...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