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中国是国人的强大后盾

黄山日报 2019-10-28 07:09 大字

□王珉

国庆档电影《中国机长》,由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该机遭遇风挡玻璃脱落的极端险情,三位机长通力协作,在万米高空战胜了类似《萨利机长》一样的多重考验。这部电影既用艺术的手法讲好了中国故事,也回归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让人感动落泪的是机长的永不言弃!

国家形象成为影像展示主题

这个国庆档,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电影集体发力,国家形象成为影像展示主题。

在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飞机右前方的风挡玻璃忽然脱落,副驾驶徐奕辰(欧豪饰演)的整个上半身被吸出机舱外,刘传健机长(张涵予饰演)保持镇静向空管求救。飞机盘旋高度下降,窗外电闪雷鸣,机身颠簸晃动,雷电声势浩大,行李纷纷砸落,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让人好像坠入万丈深渊。飞机外观仿佛逆天行驶,给人营造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更彰显飞机安全运行的背后,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西部战区空军航管处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应急指挥中心等多个军地无数工作人员的通力营救合作效率。公安、消防和急救等部门冲上前线待命,这些形象无疑将国家各部门放置在屏幕前,让观众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因为任何时候,国家都是国人的强大后盾。

电影将聚光灯打在刘传健机长身上,他不负众望力挽狂澜,坚定地对身边的两人说:“一定要挺住,冲过去!”他在关键时刻提出“等待云体分裂穿过去”的措施,这是唯一的机会,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

这位英雄,是丈夫,也是父亲。在他带给乘客安全感的背后,是家人的牵挂,他想早点回家陪6岁的女儿过生日。这个家庭形象与英雄形象形成互文,打造了一个真实的机长,一个有血有肉的机长形象。影片有意识地将扭转乾坤的细节进行深度补白,让人体会到中国军人血性的判断。机长曾在部队开过轰炸机,他要求在驾驶舱里所有的动作都要准确细致。通过这些细节的补白,彰显中国军人的优良传统。

机长的闪光时刻,体现在他在危急关头说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我要把119名乘客安全地带回地面!”他遭遇自己与极端险情、自己与自己的战斗。这样的机长充满人情味,极具亲和力,随着交响乐的烘托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人为之落泪。

《中国机长》这部灾难片,借鉴好莱坞的商业叙事。在高潮到来前,呈现数个小高潮,将“灾难”部分艺术化地集中在精华的后半部分。电影通过多重视角打造出情节紧凑、悬念迭起的火爆场面,譬如,有意刁难乘务长的头等舱墨镜男乘客,紧急情况下摘掉氧气面罩推着餐车、怒气冲冲想质疑机长的男乘客,嚼着口香糖、玩世不恭嬉皮笑脸的副驾驶,还有一闪而过的普通乘客们……这些重要和次要的人物,构成了长短不同的视点,塑造出灾难的群像。正是在这些多重视角下,不仅是机长,甚至是女乘务长毕男(袁泉饰演)都走出了自己的软弱,走向绝不向事故妥协的强势:“你要相信我们的机长,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我们需要你们(乘客)的信任,需要你们的配合,需要你们给我们信心!”机组成员集体主义的全景视角,也表现出强有力的组织和担当精神,他们虽然分工不同,但团结有序。他们以大无畏的集体主义,奉献出一场命运攸关的生死营救。

大国崛起塑造英雄,不论是《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还是这部《中国机长》,这些主旋律电影都有很多共性,那就是“英雄”,他们创造了许多救援的“奇迹”,而“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更是用生命捍卫了“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的誓言。

空难电影都是故事艺术的结合

空难电影的先驱是俄罗斯1980年的经典影片《机组乘务员》,2016年再次翻拍命名为《火海凌云》,实习飞行员古辛和机长津琴科要驾着飞机从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险境中逃出生天。和《中国机长》一样,汤姆·汉克斯领衔主演的《萨利机长》,也根据真实英雄事迹改编,原型是2009年美国航空公司1549号航班机长萨利,该片没有在“空中危机”特效上下功夫,反而使用了巧妙的叙述方式,先从调查着手,解开相关部门的质疑,最终达到直击人心的效果。

《空中营救》则讲述空警奉命在一架飞往伦敦的飞机上执行安保任务,却意外收到未知号码的短信,如果不汇1.5亿美元,每20分钟就会有一名乘客被杀。他必须拯救乘客,还要洗脱罪名,这种戏剧张力节奏感十足,与《中国机长》一样是在万米高空的封闭空间,“极端险情”被换成了“线索追查”。《绝命时钟2:22》同样制造出空难事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片头主人公迪伦在塔台接线时忘了通知两位机长,导致降落的飞机和起飞的飞机差点相撞。关键时刻,他告知一个继续降落,一个全速起飞,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电影都有着凌厉的剪辑方式,让人身临其境。

但《中国机长》的立意更高于此,除了紧张的事故,更带给人爱国主义的情怀,那就是在飞机安全降落之后,机上的乘客一致鼓掌,欢迎英雄机长下飞机讲话。电影用戏剧化的方式,把惊险的电影情节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机长各种记忆片断黑色闪回切换,从座位到驾驶室;从机舱外黑白闪烁的风云闪电变幻,到乘务员向乘客齐声大喊:“弯腰低头,紧迫用力!”为了保证乘客性命不遗余力,直到一年后机组成员齐聚吃火锅,共唱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这些打动情感、震撼人心的,是电影所蕴含的情感力量、人文温度和思想深度。呼之欲出的爱国主义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也为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取材于社会新闻的故事原型,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国电影崛起已不是梦。

新闻推荐

江西房企新力控股通过港交所聆讯 去年借款是收入的3倍

10月23日,香港交易所披露,2010年创立于江西省南昌市的新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上市聆讯。新力控股今年5月24日正式向港...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