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狗令”逗硬半年 动物救助站爆满

天府早报 2019-07-26 04:41 大字

中心里已经是“狗满为患”。李立洲

工作人员呼吁:养狗前请先认真问自己能否做到三件事

去年底,成都开始逗硬实施被网友称作最严“禁狗令”的犬只限养政策——对限养区范围内的22种禁养犬只开展收容处置。包括中华田园犬(土狗)、秋田犬等由此在限养区内“绝迹”。这些狗狗都去哪儿了?根据公开信息,市民可将禁养犬送出限养区或自行送至动物救助机构寄养。7月25日,记者采访成都市最大的两家动物救助站时却得知其早已“不堪重负”,狗狗数量严重超过设计负荷。工作人员呼吁有养狗想法的人,要有负责到底的责任心、为狗狗做好绝育,同时尽量以领养替代购买,尽可能避免狗狗们的悲惨命运。

设计容纳2000只的机构

收容了近6000只狗

7月25日,记者在成都市中心发现一只被遗弃的、患有严重皮肤病的宠物狗,为此电话联系了市内规模最大的两家动物救助机构,其中四川启明动物保护中心负责人直接拒绝了送狗来的建议,“早就满了,没法养(更多)了!”另一家成都市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负责人几经犹豫,“你还是送过来嘛。”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双流区的该中心,进门就被一大群汪星人围住,从身材迷你的贵宾犬、苗条的土狗到粗壮高大的雪橇犬,粗略看有近百只。“这儿只是散养的一小部分,还有圈养的。”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占地110亩,是全省最大的动物救助机构之一。

记者在中心逛了一圈,发现这里的确有些“挤”——铁丝网围住的犬舍里塞满了不说,院子里、凉亭里,甚至工作人员宿舍的床上,到处都塞满了狗。“过去还分一下,把不打架的关一堆。现在每个犬舍都能装多少装多少。性格温和、不咬人的,就只有在院子里散养。”工作人员李林表示。

“‘禁狗令’逗硬的前2个月,每天至少二三十只狗被送过来。现在少些了,每天平均也有10来只。”义工谢泽中介绍。狗狗多,带来的直接问题是经济压力——中心现在有10多名正式员工,近6000只狗,每个月运转费用约20万元,全部靠民间捐助,“各个机构大同小异,入不敷出是常态,只有靠发起人自己不停倒贴。”谢泽中表示。

除了政策因素

主人不负责更是主要原因

细看中心的狗狗们,数量最多的还是土狗。“七成以上都是吧,这个还是和‘禁狗令’直接相关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土狗,被禁养的各种梗占比也挺高。

除了政策因素,导致狗狗被遗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负责”。工作人员表示被送来的狗狗多是“一老一小”,或者有严重的皮肤病、残疾。金毛、拉布拉多等不在禁养范围内的大型犬也有不少,“不少人借着禁养的名义,就把狗狗抛弃了。根本上他们就是不想花钱给狗治病,或者单纯养腻了、不想养了。”

就在24日,还有一只黑色的雪纳瑞被主人开车送过来。“狗狗后腿被撞了,站不起来。主人前一秒还在问去哪个医院治,一转身就把狗狗放在大门外,自己开车走了。”工作人员感叹,“人怎么可以如此残忍。”

中心的“明星犬”狗运,则彰显着狗的忠诚。眼前这条只有三条腿的老狗,就趴在厕所外晒太阳。其貌不扬的它,却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上演了一出“忠犬救主”的故事,“主人被埋在废墟下,它一直守着,不停拿爪子刨,想把主人刨出来,直到左前爪受伤化脓,被迫截肢。”李林说。

呼 吁

养狗前先问自己能否做到三件事

养狗前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负责到底的决心?愿不愿意为狗做绝育?能否以领养替代购买?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人表示,目前并没有哪个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流浪狗的收容问题,收容主要靠民间机构完成。要从根本上减少流浪狗数量、避免狗狗的悲惨命运,该中心发起人“陈阿姨”呼吁有养狗意愿的人,养狗前先认真问问自己,能否做到这三件事:

第一,要有负责到底的决心。毕竟生命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玩具;

第二,要为狗狗做好绝育,“现在小狗做一次大概200元,大型犬可能是300到400元。”她表示狗狗一年产两胎,每胎可以有6、7只。“狗狗呈几何数量增长,让不少‘爱狗人士’完全没想到,是他们选择遗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尽量以领养替代购买,让这些狗狗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她表示该中心和市内不少机构都提供免费领养,“但我们也拒绝头脑一时发热(的领养),不要对这些曾经被遗弃过的狗狗造成二次伤害。”

(封面新闻记者熊筱伟李立洲)

新闻推荐

雷暴致双流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

新华社成都7月22日电(记者谢佼)7月22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遭遇雷暴天气袭击,截至13时,已造成59架出港航班积压,21架航班取消,26架...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