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30米长的车 他是公交车救急人
陈尧建将18米铰接式公交车拖走陈尧建倒车时必须将拖车杆对准公交车车头正中间
“喂,你好!我是救急中心BJ008车救急人员,让你久等了,请问你的车辆出现什么故障?”
7日上午10时16分许,成都公交集团保修公司救急人员陈尧建接到救急中心电话,在双流区空港总部站有一辆18米长的公交车需要救援,该车驾驶员初步判断是左前轮漏气。陈尧建叫上一名底盘工,开上公交救援车,于10时20分从位于郫都区的顺江保修场出发,“按规定在5分钟内出发”。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公交集团保修公司救急中心有17个车组,陈尧建所在车组专门负责18米长公交车的救急任务,拖车时行驶车体将近30米长。这个车组行驶公里数最多,工作量最大,作息最不规律。陈尧建去年共施救公交车辆460台次,其中现场修复275台次、拖车185台次。
公交救急 随时出发
“其他车组有相对固定的施救范围,我们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经常要穿城救援。”记者坐上陈尧建驾驶的黄色公交救援车,与他一同前往。
上午11时30分许,到达空港总部公交车站后,报故障的公交师傅把陈尧建引到故障车前,“今天上午一来,就看到车子趴在那里了,检查是左前轮漏气”。陈尧建操作救援车,让车尾托臂伸出,调整上下前后的位置,用机械手抓紧公交车,把车头部位顶升起来。他和底盘工再次检查后,决定换胎。
他俩配合非常熟练,12时10分,故障公交车换上新的轮胎。公交师傅试车以后确认没问题,陈尧建立刻登上救援车返回保修场,准备随时再次出发。他告诉记者:“有时也会因路途或救急周转不过来,18米公交车就会由就近的救急车组及时移至安全地段,我们再去勘察处理。”有时忙得没时间吃饭,就吃点面包喝瓶矿泉水。
军人出身 投身公交
47岁的陈尧建,军旅生涯有10年,当的是汽车兵,退伍后想继续发挥一技之长,2004年便到成都公交集团做了一名公交驾驶员,两年后转岗到救急中心。初期,他一直跟着师傅出车,“安全第一”四个字是师傅强调得最多的。因为拖车时行驶车体有二三十米,周围行人、车辆的安全,故障车上公交师傅的人身安全,都要一力承担,丝毫不能分心。
出师以后,陈尧建也以安全为最高信念,“慢点就慢点”。他说,去途可能车速四五十公里,拖上车后速度就要降一半,拖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更是低至5公里。每次最多拖七八公里,还要停在宽敞的路面检查一次,看轮胎有没有冒烟等。
每年夏季是公交车故障的高发季节,“因为夏天气温高,皮带易断裂,还会导致水温高、轮胎故障等问题”。近日天气不冷不热,记者坐在救急车驾驶室仍觉狭小。“夏天可能有40多摄氏度,像个微波炉,空调制冷没有公交车效果好”,陈尧建说,他就用一条毛巾擦汗、一个水杯解渴、一盒藿香正气水解暑。
车体30米 安全拖走
从拖12米长的公交车、双层公交车,到专拖18米长的公交车;从CNG车辆、LNG车辆,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陈尧建见证了15年来成都公交的发展变化,也在工作中不断适应各种车型的特点。
救援车有10余米长,公交车18米长,整个行驶车体将近30米。陈尧建给记者演示了如何拖车。先将救援车车尾的托臂放下,机械手要抓到公交车车头横梁的正中,不然就会在拖行过程中发生滑车、倾斜,产生二次事故。他遇到过在暴雨天积水高至膝盖,只能用手去试探,靠经验摸准正中位置。然后就要给公交车加制动气,拆解半轴后,进入救援车驾驶室开始拖行。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陈尧建已经成了“活地图”,不需要导航,就能安全及时赶往救援地。一路上,他会留心路况,如有拥堵或施工,拖车返回时就会选择更宽敞畅通的道路。“绕路不要紧,一切为了安全”,他说。
白天坚守 夜晚尽孝
陈尧建和搭档张正勇所在的车组是成都公交集团113个共产党员示范车组中的一员,他们以身作则,常年奋斗在救急岗位一线。由于岗位特殊,全成都只有他们专拖18米长公交车,每年春节他都没和家人好好团聚过。
今年春运期间,陈尧建的母亲因脑溢血住进重症监护室,他白天坚守工作岗位,夜晚下班后就守在病床前悉心照料。“春运期间救急保障更不能松懈,老妈有爱人照顾,我很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令他欣慰的是,母亲如今已康复出院。
如今,他也带出了两个徒弟,负责救援12米长公交车。“我把自己所有的经验、方法都传授给他们”,陈尧建说,比如如何判断车辆情况,找出原因和故障,选择合适门类的修理工一同前往。
一年中难得有清闲的工作日,陈尧建便抓住驻守公交场站的机会,与底盘工、引擎工、电工等不同门类的师傅交流,观察他们维修公交车,尽量掌握不同车型特点,好在救急中发挥作用。
新闻推荐
(谢菊梅全媒体记者贾明高)近日,县行政审批局社会事务审批股工作人员奔赴成都市双流区四川新锂想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特...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