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 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

四川法制报 2018-03-08 07:22 大字

双流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景——成都市双流区司法局2017年亮点工作回眸

本报记者王一多文/图

1月30日,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副司长刘汉银一行来到成都市双流区调研法治宣传工作,深入了解西航港街道创新建立法治建设委员会工作情况,实地观摩了西航港大联动综治调度指挥系统,参观了东升街道双桂花园法律服务志愿者工作站……调研中,刘汉银对双流区在法治宣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这次调研只是双流区司法局去年精彩工作的一个瞬间。回顾2017年,双流区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上不断带来创新与惊喜,无论是基层建设、载体建设还是品牌建设,既有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与进步,也有从无到有的开拓和尝试。根据各类人群的法治需求,双流区司法局汇集社会力量,打造不同的法律服务形态,形成全面铺开、多维度精准服务的格局,并且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随着“七五”普法的蓬勃开展,双流区公共法律服务的提档升级将有力地助推法治双流建设。

四川法制报记者在梳理双流区司法局2017年工作时发现,“基层”“精准”“品牌”三个关键词呼之欲出。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亮点工作是顺势而为,也是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望。

关键词一:基层

建成“1+3”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要求服务的触角要深入到最基层,覆盖辖区的每一个村(社区),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在家门口享受法治建设的红利。记者了解到,双流区去年建成“1+3”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城镇15分钟,农村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据了解,“1”就是横向建立1个矩阵,搭建覆盖全域的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双流区司法局通过打造“两微一网”新媒体平台建立的“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有效整合各部门职能,实现了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公证预约、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律师聘请、服务信息查询等各类法律事务的线上咨询和受理,7×24小时接受在线留言服务,真正做到让双流居民足不出户,键上一点便可享受全流程公共法律服务项目。

同时,双流区司法局纵向着力3层延伸,架设下沉至村的公共法律服务线下结构。根据“提供法律服务到个人、下沉法律服务到户、解决法律需求定时刻”的服务理念,双流区司法局建设了“1个区级法律服务中心,12个镇(街)级法律服务站,134个村(社区)级法律工作点”三层线下服务结构,将各项司法行政工作整合打包至各层服务机构。“这样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既实现公共法律资源的合理布局,也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局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区级法律服务中心——双流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这是双流区探索构建综合型法律服务模式的一大创新。该中心整合了社区矫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三大阵地,整合法律咨询、诉讼代理、公证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等多项职能,呈现出“专业化、综合化、便捷化”的特点。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悉数到位

去年,双流区实现“社区法律之家”镇(街道)全覆盖。以已经完成的3个试点“社区(村)法律之家”为模板,在12个镇(街道)建立了“社区(村)法律之家”。据悉,该项工作被双流区纳入民生工程,是推进法律服务职能下沉、满足基层群众法律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

与此配套的是,双流区社区(村)法律顾问工作在去年也真正做到了经费保障。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由来已久,全面覆盖也早早实现,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经费谁出”“律师哪里来”“律师工作如何考核”等现实问题。“以前想各种办法,通过司法局、街道、社区各方来筹集经费。”该负责人介绍说,“过去的律师聘用和考核办法现在也不太适用,指导起来会有困难。”

去年年初,双流区委、区政府将这项工作纳入了民生工程,通过公开招标,最后确定了4家律师事务所,并根据村(社区)数量和纠纷数量的综合考量,以街道(乡镇)为单位进行了服务范围划分。4家律师事务所去年9月正式入驻,134个社区(村)的律师悉数到位。“这两项工作基本上解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寻求法律帮助的问题。”双流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二:精准

“四个一”工程对标服务自贸区

如果说将法律服务的地点挪到群众中去,是双流区精准服务和普法的尝试,那么根据不同人群的法治需求制定不同方案,则是双流区司法局将服务形态和内容精准化的再一次突破。

成都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对双流区的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流区司法局又是如何满足企业的法律需求的?据介绍,该区司法局实施法律服务“四个一”工程,无缝对接自贸区建设高地。

首先是设立一个法律服务窗口——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的公证服务窗口应运而生。“我们按照1张业务清单+1张企业清单的方式,提供精细化的公证法律服务。”双流公证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证服务清单初步列出了以自贸区入驻企业、组织为主要申请主体的各类常用公证清单,并梳理了PE投资、对赌协议、股权代持等新领域公证业务清单,注明了办证所需的资料及程序等。随后,全省首家“涉外法律服务科”成立,专业服务自贸区建设。第三项工程便是建立“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依托成都市涉外法律服务领军人才库,为双流区委区政府重大工作提供法律服务。去年,双流区司法局还协助市司法局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合作(成都)峰会。

社区矫正创造性完成任务

在深化特殊人群管理体制机制上,2017年双流区司法局也做到精准发力,不断创新和丰富管理模式和载体。“创造性完成任务。”该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总结去年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时说。

据了解,去年双流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创新日常监管新手段,如构建社区矫正“1234567”模式、建立矫正小组“四五六”机制、强化社区矫正“四个着力”、念好社区矫正“三字诀”和社区矫正“六字工作法”等。其中,构建社区矫正“1234567”模式、矫正小组“四五六”机制、创新“云管理”模式等举措得到了省司法厅分管领导的肯定批示并在全省推广,其他思路和办法也得到市司法局的大力宣传。

社区矫正智能化建设,则是去年双流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最大亮点。双流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建立了“云管理”体系,创新了社区矫正“云管理”模式,即打造“一片云”,确保矫正数据“高效用”,利用云端技术,将录入“云端”的数据进行整合调用、研判评估,充分提高矫正数据利用率。目前,通过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社区矫正网上衔接、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网上监督、网上考评,全程留痕,业务流、工作流、信息流的深度融合。

此外,双流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还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立了集吃、住、法制教育、心理咨询、公益劳动、警示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亲情回归之家”帮矫中心,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就业培训、过渡性安置。

关键词三:品牌

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步入正轨

如今,2016年11月才成立的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已成为双流区法律服务的一个品牌,成功地在构建一体化法律志愿者体系上展现了更多的可能性。这项工作更是获得成都市司法局十大优秀成果奖。

目前,该协会共发展会员1200余人,其中省内法治人物及行业专家14人、市级著名法治宣传讲师15人。该协会采取协同协作的方式,重点开展法律文化研究、法治宣传教育、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等“六位一体”的专业化法律志愿服务,形成“1+6”(1即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6即6个法律志愿服务载体)的法律志愿服务闭环,找准了法律志愿服务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记者注意到,双流区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非常注重服务前置,志愿者们走进小区、法院、信访局等地方,打通了法律志愿服务的“最后一米”,进而提升全区法律志愿服务的精准化和实效性。在双流区最大的农民安置小区——东升双桂花园三期,该协会在这里设立法律服务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司法公证预约、法律援助预约、办事导航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法律服务。据统计,工作站接待社区居民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合同纠纷等法律咨询累计119件、解决率均为100%,为社区居民代写案件文书17份、满意率达100%。

探索建立1个协会和1个工作站

在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为双流区公共法律服务出力的同时,成都市律师协会双流分会也在努力作为。这个2016年才成立的区县级律协分会,目前在成都市律协、双流区司法局的管理和指导下一步步探索着前进,并于去年成立了律师维权和惩戒工作小组等3个工作小组、公益法律专业委员会等6个专委会。今年1月,该协会被成都市律协评为“2017年度优秀分会(工作站)”。

此外,去年年底,筹备已久的“东升街道少数民族法律服务工作站”正式开始运行。双流区司法局以该工作站为平台,依托“川大”“民大”的法律志愿者队伍开展法律服务,派驻律师值班解答咨询,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少数民族法律服务站在双流是一项新工作,刚刚起步,我们将慢慢摸索,利用好这个平台做好法律服务。”双流区司法局基层科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北京八分钟”惊艳世界 熊猫木偶巨匠载誉归来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表演新华社发2月26日下午4点左右,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带队的一行成员,提前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此行,他们要迎接的是制作平昌冬奥会闭...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