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借鉴世界名城 建设“中央活力区”
自1988年从肖家河的一片农田起步,成都高新区经过30年的发展,面积已拓展到657平方公里(包括与双流区共建的天府国际生物城),还肩负起了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级出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六家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之一,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核心区等众多荣誉和使命。在成都“三步走”竞逐世界城市的过程中,高新区将如何发挥主支撑作用?区域发展将迎来哪些新亮点?成都晚报特邀成都市副市长、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以及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城市规划师张开宇就高新区的新一轮总规修编进行了解读。
中央活力区建设
130余个
重大项目
60余个
产业提能级
重点产业项目
70个
城市提品质
重大公建项目
总投资约
3100亿
特点1
首次提出将高新南区建成中央活力区
建成中央活力区,是首次出现在成都市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概念,也是本次高新南区规划最核心的内容。具体而言,就是着眼提升区域能级、提升城市品质,重塑南区经济地理,由背向锦江发展转为拥江发展,努力打造“中央活力区”(CAZ)。
范毅解释,高新区之所以提出这一规划设想,是立足于成都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需要。首先,从城市发展规律看,建设CAZ已成为“世界城市”竞合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次,从城市发展路径看,建设CAZ将在区域辐射、功能塑造、经济带动等方面,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重要动能。第三,从发展现状看,高新南区是成都建设CAZ的首要选择。
范毅进一步阐释:高新南区是目前成都最具国际化现代化气息的中心区域。从区位上看,高新南区在成都总体规划中,处于城市多中心的几何中心位置,是串联两主(中心)两副(中心)双机场的核心区域。从产业发展上看,高新南区是成都高端商务办公资源最聚集、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最具实力、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区域。从开放上看,这个区域拥有国家级的中国—欧洲中心和规划领馆区,以及10平方公里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是成都未来面向“一带一路”和泛欧亚开放最重要的窗口和平台。从创新创造上看,这个区域是成都创新创业氛围最浓、载体最大、人才最多、服务最优的核心区域。
下一步,高新区将聚焦经济、科技、开放、文化、生活等核心活力要素,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新的活力场景,以“十里锦带”“新经济核心长廊”“AI创新创造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社区”“电竞一条街”“蝴蝶绿带”等为抓手,着力打造竞逐世界高端产业的新经济引领区、汇聚全球创新创造的新动能聚集区、促进国际合作交往的新样板展示区、吸纳多元复合人才的新生活典范区,努力建设多元化、高品质、全天候的7*24成都中央活力区。
特点2
“背江发展”变为“拥江发展”
“拥江发展”就是由过去的背向锦江发展,转变为拥抱锦江发展,依托成都“母亲河”,打造水文化、水生态、水经济,形成未来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核,重塑城南经济地理。
范毅介绍,高新区提出该理念,主要基于三大考量:
一是千年城市脉络延续的需要。成都作为千年古城,拥水而居,依水而兴。在中心城区,已形成带状发展、沿江发展的现代城市格局。高新区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天府大道为主轴的城市高端产业走廊。此次提出“拥江发展”,就是启动区域活力,接续城市的历史脉络,打造锦江产业文化生态带,实现城市千年传承。
二是城市能级提升与沿江两岸协同发展的需要。现在锦江高新段两岸城市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实施“拥江发展”,就是要启动锦江以西片区经济活力,有机融合锦江以东片区生态本底,实现“产业+生态”的综合城市功能,打造未来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核。
三是天府文化集成再现的需要。中和场是成都历史最悠久的老场镇之一,自古便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码头。实施“拥江发展”,就是把天府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水润天府”的水文化集中展现,其核心是码头文化,背后是繁荣的商贸文化。将成都的老码头文化、商贸文化进行现代呈现,与现代产业、现代文化相融共生、交相辉映。
特点3
重视产业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
高新区有电子信息主体功能区和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两大功能区。
其中,高新西区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聚集区,承担了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任。目前已汇聚了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如,英特尔、格罗方德、京东方、华为、富士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也都在这里有重要布局。就在上周,全球触控产业的领军企业——业成科技也将其大中华区总部签约落户在了高新区,并宣布投资110亿元,实施“再造一个业成”计划。
下一步,高新区将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和电子科大协同创新平台,完善产业生态圈,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到2022年实现产值倍增,达到7000亿元,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位于毛家湾、永安湖片区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充分利用四川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先行先试政策红利,整合国内外高端前沿的生物产业发展资源,高点起步,在成都建设一个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双创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国际化的生命健康小镇。
特点4
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活城市
“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范毅坦言,目前高新区在生活城市建设方面还有不足。对此,高新区新一轮总规修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以人为核心的空间尺度,重点围绕四个关键词进行研究、规划。
便捷方面,将增加公共配套设施数量,构建70个“十分钟”生活圈;品质方面,提升配套设施品质,引进国际化医院、国际化学校、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特色方面,规划建设一批特色街巷、商圈和专业设施,如专业体育场馆、电子竞技馆等;生态方面,强化生态空间可感知、可进入、可参与性,打造锦江生态带滨水岸线,建设1000公里的慢行及绿道系统,串联近200处绿地开敞空间,提升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特点5
建设对外交往中心主窗口
建设对外交往中心主窗口,就是规划以“中国-欧洲中心”为核心,联动金融城、新川、领馆区、锦江产业文化生态带、骑龙片区等周边区域,承载国家向西向南对外开放战略的落地实施,结合四川自贸区建设探索发展“一带一路”开放型新经济,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交往窗口,构建泛欧亚开放中心。
尤其是“中国-欧洲中心”,主要规划布局有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机构、经济发展促进机构的办事中心、欧洲商品贸易展示交易中心、中欧技术交易平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基地等功能,同时也提供欧洽会永久会场、国际音乐厅、欧洲文化艺术长廊、国际商务酒店等综合配套功能。它既是高新区南区的一处新地标,也是成都市、四川省国际合作交流的新窗口,更是中国首个对欧战略合作的新平台。
○专家访谈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城市规划师张开宇:
建设中央活力区 是成都竞逐“世界城市”的必然路径
“中央活力区”是首次出现在成都市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概念,它有何由来,有何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项目主要设计人张开宇介绍,“中央活力区”全称为“Central Activity Zone”,简称CAZ,最早出现在2000-2004年编制的“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其核心理念是回归城市历史与文化,再造城市活力,让城市的精英阶层重新汇聚到城市区域,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的生产、生活与休闲、交流环境。
目前,这一理念已成为建设“世界城市”的主要发展趋势。世界上的多个主要发达城市,如纽约、巴黎、上海、深圳,都在借鉴这个理念。“科学研判成都高新区在‘中优\’区域的特点与挑战,我们认为,建设中央活力区也是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争先‘世界城市\’建设的必然路径。”
在未来具体的实施建设中,张开宇团队建议,高新区重点关注“区域活力要素”与“创新创造体系”的构建,尤其关注区域“可进入性”、与城市空间的“易交流性”两个方面的建设。
区域“可进入性”,是高新区跻身、进入全球高端产业平台与高等级人际网络的坚实基础。主要反映在区域轨交网络的构建上,应尽力达成双机场在高新区,特别是交子大道金融城核心区域的直连直通。
城市空间的“易交流性”,就是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与环境资源禀赋,打造锦江滨水文化生态带,以及网络化、高开放性的社区公共空间体系的建设。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成都高新区供图)
新闻推荐
安居区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削减污染排放量 全力打响“蓝天保卫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