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两斤多重的防砸鞋 工作区域最低温47.6℃ 他们必须在7分钟内卸完行李货件
双流国际机场机坪烈日下作业装卸货操作区域温度一度高达65.2℃
7月12日下午2点过,双流国际机场机坪。
一架从乌鲁木齐飞抵成都的南航CZ6925航班客机刚刚停稳,苏超和他的同事立即迎上去,打开客机腹舱门卸行李和货邮件。
不眨眼的烈日照射着整个机坪,客机发动机冒出停熄后的热气,与烈日的炽热气息混合,机坪的水泥地面上阵阵热浪翻滚。
很快,苏超他们的蓝色工作服上又显露出了汗水绘画出的“地图”。
一边是旅客的等待,一边是烈日的炙烤,正是他们在烈日下坚守岗位,确保了下飞机的旅客们及时取得行李,也保障了离港航班准点起飞。
在近50℃机坪中忙碌
保障离港航班准点起飞
苏超他们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地服货运部的工作人员。
当一架客机在廊桥旁停靠好后,他们就立即迎了上去,熟练地打开客机腹舱门。他们分工配合十分默契,有的登上腹舱内搬行李,有的站在车架上接行李,有的拿着舱单负责监装。
短短两分钟内,他们的额头上积满了汗珠,蓝色的工作服上显露出“地图”,货运拖车上也整齐地装满了行李,然后交给负责押运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停地用手拭去汗珠,接着又装下一车。押运员把行李运至行李转盘处,再摆上行李转盘。
昨日下午2时30分许,记者站在机坪水泥地面上,很快就感受到一股股热气穿透鞋底,只见现场工作人员手中的温度枪数字不停地变化着。“后舱位置因为处于飞机发动机后面,温度是最高的,基本上是62℃左右,而靠近发动机位置则超过90℃。”现场工作人员一边测量一边介绍,装卸货操作区域最低温度为47.6℃。
“航班停靠好后,我们必须在7分钟内卸完行李和货邮件,不然就会让旅客取行李等待得太久。”苏超说,卸完进港航班的行李货物后,立马就要装出港航班的行李货物,卸货和装货整个过程操作时间需在40分钟内完成,即使是宽体大飞机也必须在1个小时内完成,否则就会造成出港航班延误。
正因如此,当一个航班抵达后,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炙烤,他们都会立即迎上去进行装卸操作。最近几天,连续的高温天气给他们带来了极大考验。
“机坪上没有绿荫,只有炽热的蒸气,装卸完一架客机的行李货物,我们所有人的衣服都会湿透。”现场装卸工人彭树清说,他在机场地服货运部已干了6年,每年夏季都会经历高温考验,现在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了。记者注意到,他跟其他同事一样,肩上部位与肩下部分黑白相间,泾渭分明。
平均每天装卸约20个航班
亲历机场发展
据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地服货运部装卸项目负责人李德全介绍,机场地服公司货运部代理着东航、南航、厦航等国内航企, 以及所有国外航企的进出港航班行李货物装卸,进入暑运期后成都机场特别繁忙,每天起降航班量达930架次左右,其中有接近一半的航班由他们负责装卸,其余航班货物则由相应航企自己的团队装卸。
机场地服货运部实行“两班倒制”,即上班一天休息一天。苏超从昨天凌晨4时50分赶到机场上班,他将坚守到晚上才下班。“装卸完一架客机的行李货邮件后,要等到拆离登机桥后才能离开,有时装卸完一架后马上又装卸下一架,几乎没有躲阴乘凉的间隔。”苏超说。
苏超在成都机场工作了11年,最近5年一直在货运部工作。他称,这些年里,他感受到机场越来越繁忙,每天的航班量越来越多,也早已习惯了这样忙碌的工作,“平均每天要装卸大约20个航班的行李货邮件”。而亲历见证一座城市的航空枢纽建设崛起,则是他甚感荣幸的。这也是他连续5年坚守在这岗位的原因之一。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货运部所有工作人员都穿着两斤多重的“防砸鞋”。“鞋尖装有钢板,这主要是避免货物砸到脚。”苏超说,防砸鞋有3厘米-4厘米厚的塑胶底,可以隔离机坪地面热气,但是在烈日下晒久了,整个鞋面也是发烫的。
“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丝丝清凉,”苏超说,除了配发劳保用品,四川省机场集团、机场地服公司重视和关心坚守在高温岗位的员工,采取了相应防暑降温措施,配备有充足的饮料、防暑药品,并熬绿豆汤和煎防暑中药送到现场。
酷夏的太阳未曾眨眼,机坪上蒸发出的热浪仍然翻滚着,一架接一架的客机滑行至机坪。苏超和他的同事一起又赶往另一个登机口,那里有刚刚停靠的客机需要装卸行李货物,渐行渐远的背影显露着未曾消失过的“地图”。
记者手记
向坚守高温岗位建设者致敬!
接连几日,酷热的天气不知浸透了多少人的衣背。苏超他们,只是坚守在高温工作岗位上群体的一个缩影。
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大道路口的交警、穿街串巷的快递员、疾驰而过的水电抢修员、临时占道的守车员……他们都在炎热的夏季顶着烈日,背着汗水绘制成的“地图”,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构成了这座城市建设者的一幅幅美丽的背影。
正是有了一幅幅美丽的背影穿梭于这座城市,我们乘坐的航班才能准点,购买的新房才能早日入住,驾车出行才能更加顺畅,待在家里才能享受空调的清凉,网上买的商品才能很快签收。一股股个体力量,汇聚一起形成强大力量,推动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同一个烈日下,都是同一种感受。然而,他们不惧烈日的坚守,才让更多的人不畏烈日,共同建设着这座城市,一起享受着美好。
向坚守在高温岗位的所有建设者致敬!
本报记者 杨富 文/图
新闻推荐
成都,一座创新创造的活力之城,一座优雅时尚的现代之城,一座乐观包容的开放之城,一座友善公益的文明之城。对于海内外优秀人才,成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吸引力: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