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何避免“黑飞”扰航

四川政协报 2017-04-29 06:12 大字

随着科技的发展,脱胎于军事应用领域的无人机产业,在民用领域发展迅速。近年来,无人机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品进入不少家庭。不过,最近成都双流机场频频出现无人机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多个航班延误、备降事件。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无人机使用和管理的思考——如何既保证消费者的便利使用,又保障民航客机的安全飞行?

早在2015年12月,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就发布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其中对无人机的分类、操作资格等进行了明确。去年9月1日,四川省又出台“史上最严禁飞令”,发布《关于加强全省军民航机场净空区域安全保护的通告》,给四川省境内的飞机场划定了“净空保护区”,其中将孔明灯、烟花等都纳入禁止范畴。令人遗憾的是,无人机扰航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究其缘由,管理制度的出台与市场消费脱节是其中之一。有媒体报道显示,不少无人机使用者对于“净空保护区”这一概念十分模糊,不少人甚至对相关管理规定内容一概不知。正是由于对管理制度缺乏了解,在操作无人机过程中,容易误入“净空保护区”,从而造成扰航事件发生。同时,从相关管理规定内容来看,虽有“严”的色彩,但内容却不够明确具体。例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中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应当为其单独划设隔离空域,明确水平范围、垂直范围和使用时段。但直到现在,消费者依旧不清楚如何才能让无人机“合法上天”。在这一点上,国外的一些经验或许具有借鉴意义。例如美国在空域管理上就将空间明确划分为不同等级,实行不同级别的管辖和准入许可。

当前,航拍无人机正成为热门消费品逐步打开市场的大门。据《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50年,中国无人机航拍市场规模约达300亿元。这无疑预示着将有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被人们使用。如何才能避免“黑飞”扰航现象发生?无论是在管理措施的制定完善上,还是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上,都应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本报记者 王天雨

新闻推荐

助环保献爱心 “小绿屋”成“大功臣”

双流当地群众赠衣献爱心□许继刚本报记者刘佳文/图“你好,我想捐些衣服,数量有点多,大概2000多件。”3月26日,双流区志愿者协会接到了一通来电,打电话的是在当地生活的宁波小伙张博烨。协会的几名工作...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