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雕塑泰斗 四川将举办叶毓山作品展1月9日,艺术界送别叶毓山。本报记者 郝飞 摄 “他将生命之豪气,时代之正气,天地之浩气贯注于顽石之中,唤醒冷峻而坚硬之灵。
1月9日早晨,绵绵细雨伴随微风飘洒大地,为冬日的蓉城更添一丝寒意。
成都市双流区殡葬改革服务站悼念大厅,一面花墙簇拥着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雕塑终身成就奖”得主叶毓山的遗像。数百名艺术界人士从川渝等地赶来,送这位老朋友、老院长最后一程。“德高望重大师造就芬芳桃李,叶茂根深杰作铸成毓秀江山”——告别仪式现场两句挽联,不仅巧妙嵌入了叶毓山的姓名,更是其一生杰作无数、育才无数的真实写照。
四川美术馆馆长梁时民表示,今年打算与叶毓山家属协商,动用四川美术馆展厅资源,以作品、模型、图片、影像等方式举行叶毓山作品回顾展。
□本报记者 余如波
艺术家叶毓山:
曾取经敦煌壁画
手执一朵白玫瑰,省美协副主席、雕塑家邓乐神情凝重,向叶毓山的遗体深鞠一躬。年,邓乐曾在川美雕塑系进修,受教于叶毓山的雕塑艺术。他说,叶毓山深知雕塑之性,“他将生命之豪气,时代之正气,天地之浩气贯注于顽石之中,唤醒冷峻而坚硬之灵。”
谭云、焦兴涛、孙振华等知名雕塑家,同样来到告别仪式现场寄托哀思。“叶毓山雕塑的选址十分巧妙,与周边的山峦、泉石非常吻合,这种整体性的观照体现了一种东方式纪念碑雕塑的整体性。在叶毓山的石雕人物中,有的如同潜入大地,有的好似刚从大地露出头来;有的人物造型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这样的表现正好和烈士的忠魂与日月山川永在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说。
叶毓山的雕塑作品,尤其是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佳作,无不以尺度大、风格雄浑著称,这来源于其“立足传统”的创作理念。“叶老师认为中国自身的传统非常伟大,他特别喜欢大足石刻。”西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屈波介绍,年叶毓山等人步行到大足临摹石刻,在石刻原作上翻模、研究长达3年,对叶毓山本人和川美雕塑教学影响深远。“他说,没有对传统的研究,就谈不上继承和发展。”
上世纪年代,叶毓山还曾到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地考察,没有相机,就现场画素描。他创作的《八仙》等不少作品,就有明显的汉代雕塑的影子。
教育家叶毓山:
“川美现象”缔造者
现任川美院长庞茂琨也从重庆赶来。从年开始,庞茂琨先后就读川美附中、本科和硕士,见证了叶毓山在川美的岁月。
“叶老师是个艺术家,身上有种浪漫气质。”庞茂琨说,“叶毓山主政期间,坚持提携新人,谁的作品好就送谁,这才有了上世纪年代的‘川美现象\’。”
级油画系班长高小华也深有体会。“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怀念灿烂辉煌的“叶毓山时代”》。”进入川美之前,高小华、何多苓、罗中立等人已经参加过全国性美展,或公开出版了个人作品,拥有不俗的创作功底。叶毓山由此提出“以创作带动教学”,提供政策、宣传、经费等方面支持,选送优秀学生作品参加各种展览。
而在为学校延揽师资方面,叶毓山同样“不拘一格降人才”。四川画家邱笑秋回忆,上世纪年代末,叶毓山在川美主张“开门办学”,大胆选拔非科班出身的画家。“当时我在内江川剧团工作,由川美几位教授推荐,居然成了叶院长的选拔对象。他派人专程到内江帮我办理手续,安排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因为妻子的健康情况我未能上任,之后每次见面时,他总对这件事念念不忘。”
新闻推荐
永安镇双坝村龙腾自主家园。袁浩摄胜利镇云华社区临空新村。永生摄黄甲街道八角文庙社区八角水寨。胡兵发摄□永生一幢幢富有川西民居特色的乡村“别墅”矗立,一条条井然的新村道路蜿蜒,一湾湾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