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文氏清明会九代祭祖
从外面看,谁也想不到这个砌着红砖的院子是祠堂。这个文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后期,距今至少有230多年历史。2016年3月27日,成都市双流区太平镇小堰村的小堰口,来自省内各地的文氏数百族人,在这里举行清明会。这座几乎面目全非的宗祠,在文氏族谱的记载中,逐渐清晰起来。
宗祠成了养鸡场
坐落在村民住宅中的这座文氏宗祠,红砖砌的墙,瓦片盖的顶,木板做的门,条石做的阶,像极了普通村民住宅。要不是84岁的文成信带路指认,没人会意识到这曾经是一座宗祠。
其实,没意识到也不要紧。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些端倪:一些明显残缺的宗祠石碑,被做成了墙基石。其中一块石头上刻着的文字十分清晰:“培修左右两廊、厢房及墙园、照墙、阶檐、祠宫。功告竣。文有信捐资银六十两。乾隆四十八年麦秋上浣吉旦告竣。敬刊。”
另一块石头上雕刻有简练、大气的花纹,还有一个挑着柴禾的农夫阴刻雕塑。雕塑虽然有些残缺,但能看出衣服的褶皱纹路,农夫系着腰带,裤脚挽至膝盖,小腿肌肉健壮有力。巴掌大的雕塑非常精美,栩栩如生,人物呼之欲出。
木门非常老旧,破损严重。推开门,几只土鸡悠闲地在院子里踱来踱去觅食。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养鸡场。一个角落里,一个长满青苔的房柱石墩蹲在那里,见证着200多年的沧桑风雨。
这座宗祠在建筑构成上,采用的是四周房屋围成一个天井式的方正“回”形院子。房间被隔成一间一间的教室,如今已经废弃。文成信说,解放后,这座文氏宗祠被收归公有,然后成了村小的学校。当时宗祠有些破旧,做教室有安全隐患,就把宗祠拆了,重新用红砖砌成一间一间的教室。
后来,村小被撤销,当地以几千元的价格把学校建筑卖给一个村民。现在,村民把这里变成了养鸡场。
族人迁徙发展史
清明会上,展出了一本在清光绪28年(1902)重新编修的文氏族谱,讲述了这支文氏族人的迁徙发展史。
文氏族谱的序中写道,这支文氏族人是文天祥的后裔。文天祥有3个儿子,长子文佛生、二儿子文道生在跟随文天祥征战中阵亡,只有三儿子文儒生因年幼幸存下来。元朝入主中国后,为躲避元朝廷追杀,文儒生“隐僻乡村,耕读为业”。
元末,文儒生的子孙迁移到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卜筑而居”。明朝“弘化年间”,文儒生的后裔文绶,从湖北迁徙到四川省南道眉州丹棱县,“训业营生。”元配夫人身故后,文绶续娶李氏,生了文加辅、文加诰。
文加辅生子文万定,文加诰生子文万良。一大家人住在一起,把居住地改名为文坪。随着后裔不断繁衍,这支文氏族人中,有的迁徙到丹棱县石观房山一带,把居住地地名分别改为茶房山、文岩、文沟等。从丹棱县专程赶来参加清明会的73岁文开学说,这些地名至今仍被当地人使用着。
清朝初期,住在文坪的文应举有文相、文权两个儿子。文权的儿子文定国,迁徙到成都府华阳县东山四甲小堰口。文定国有文有用、文有仁、文有义、文有信4个儿子,子孙枝繁叶茂。文有信家境殷实,在他的倡议下,文氏家族修建了这座文氏宗祠。如今,刊立于乾隆47年(1782)的“蒸尝万古”碑仍保存完好。
10多年后,这支文姓人中的文启扬,从小堰口迁到简阳三岔坝卢家沟落业。文启扬的玄孙文崇卯,光绪初年从卢家沟迁入三岔坝北门外3里之遥的阮家埂。文崇卯有文金琪、文金光、文金泉3个儿子,各自置业买田地,后裔繁茂。
文绶的第九世孙文正秀,常年采茶到成都府仁寿县做生意,后来在仁寿龙坦沟佃耕。数年后的雍正年间,文正秀带着文有章、文有开、文有浩、文有全、文有通、文有翼6个儿子,从丹棱县石观房文家沟迁到龙坦沟,后又迁徙到华阳县永兴场的沈家坝(后改为文家场)置买田地,安家落业。
自文绶入川以来,后裔分布到四川各地的很多,其中丹棱、双流、简阳较为集中。
清明会九代祭祖
清咸丰10年(1860),小堰口的文姓人编修了族谱,尊奉文绶为开基祖,定下了“可应相正有,启善万宗开。崇金德成庆,永远发吉长”20字的字辈。
由于各大房发展不均衡,如今,文绶这支文姓人出现了一个罕见现象:九代同堂。从“开”字辈到“发”字辈,都有人在世。3月27日的清明会上,“九代祭祖”让人大开眼界。
文开学是辈分最高的。她说,在丹棱,“开”字辈包括她在内还有3人,年龄最大的94岁。84岁的文成信尽管岁数比文开学大了11岁,按照字辈,他是文开学的“玄孙”辈。13岁的男孩文发庆说,他是“发”字辈中最小的,今年读小学六年级。
文成信是书法爱好者,退休后不仅致力于社区公益事业,而且热心于文氏家族事业。在他的发动和组织下,4年前,小堰口文氏族人开始举行清明会。此后,每年都举行,人数最多时上千人。
文成信说,小堰口文氏清明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专门派出工作人员负责交通和安保。他希望越来越多的文姓后裔热心家族事业,团结和睦,齐心协力,共建家园。
华西都市报记者黄勇
新闻推荐
居民为社区送上锦旗。3月29日,白马寺社区组织了辖区楼栋长和居民代表召开培训会,在培训会现场,楠域丽景小区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李永科突然拿出一副写有“雪中送炭、为民解忧;情系百姓、温...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