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度转角 山峦平原“两重天”

华西都市报 2020-10-31 02:49 大字

□廖兴友

不知你是否尝试过,在龙泉山脉一座山顶特殊的节点上,身子站着不动,只需左右各转头九十度,所看到的山峦和平原就有着“两重天”的景象。

成都平原四面环山,平原似一个圆形盆子的盆底。“盆底”的周围,则由龙泉山脉、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组成了巧夺天工的“盆沿”。

我是在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缘山脉—龙泉山脉三州山顶“盆沿”打锣包上土生土长的人。打锣包正是四川盆地的盆沿,站在打锣包面向平坝河谷,由上而下,自然生长着一条长约2000米长的峡谷,人称“林溪谷”。

从林溪谷的边沿往上攀登,爬行至盆沿最顶端的山脉脊梁要冲打锣包上,背靠西南方,面向东北方,就是一番平原山峦两重天的景象。

像这样不动身子和脚步,只需左右转头各90°,就能把绵延不断的群山和成都平原尽收眼底。如果往“盆子”内挪一点,你感受不到群山的巍峨。往“盆子”外挪一两步,你感受不到盆内的一马平川和陶朱之富。

身子两腿不动。往左转头九十度,你会发现,在这个面积有一万八千八百平方公里的“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在这个西南地区最大的“盆子”里,既装着成都、德阳、绵阳、雅安、乐山、眉山,也装着四季分明和袅袅炊烟;既装着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也装着蜀汉三国八阵图;既装着李杜三苏杨升庵,也装着大禹李冰都江堰;既装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也装着僰人悬棺和鱼凫青衣神的传奇;既装着蜀犬吠日和三星堆,也有大熊猫的憨态可掬……

往右转头九十度,你会发现,在你的一生中,既有妻贤子孝,又有夫疼女爱;既有物质上的富庶,又不缺精神上的满足;既有事业上的成功,又有朋友的相助。一路凯歌高奏,一路顺风顺水,一路笔直平坦,一路无忧无愁。

一个四川盆地,一个成都平原,何尝不是一个人一生中一幅或跌宕起伏、或温暖壮丽、或艰难跋涉的写实画卷呢?

在用木辙、木轱辘车,以及马匹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像我所站立的“打锣包”这个往左看成都平原一览无余,往右看座座青山的位置,被人称为“坳”“庙”或者“寺”。但凡叫“坳”或者“庙”的山头,必将是平原与山民之间往来歇脚的驿站。驿站旁边,更少不了一个小小的庙宇,供奉着一尊小小的观音佛像。

不管是肩挑背磨,还是推车马驮,山里来的,在经历了一月两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跋涉,一路上担心被土匪抢劫。到了驿站,意味着担惊受怕的艰难行程即将结束。于是,他们会在小庙里虔诚地点燃一炷香,感谢菩萨护佑自己一路平安。坐在驿站山坳上,迎着林溪谷拂来的阵阵清风,也算是对自己所走过的艰难险阻一个抚慰。从平坝准备往深山里去的,到了这里也必驻足歇息,烧香拜佛,保佑即将进入深山后,祛邪消灾,平平安安。

在青白江区的观斗山上看金堂县云顶山,在云顶山上看沱江、淮州新城,在龙泉驿区金龙长城上看甑子场、成都东郊,在打锣包山顶上看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都国际铁路港,以及西岭雪山,贡嘎山,在简州新城“城市之眼”看泱泱三岔湖……只要在四川盆地任何一个“盆沿”上,都可以看到成都平原独特而美丽的川西风景。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盆地。盆内,看不到盆外的群山巍峨,看不到深山里的日出日落。盆外,看不到盆内的大江大河,看不到盆内的浅丘平原。唯有站在“盆沿”上,方可感知人间冷暖,草木枯荣。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的人,一辈子生活在盆底,过着春风化雨的日子,遇到一点挫折,就愤世嫉俗,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这样的人,感受不到攀登的疲惫与艰险,更感受不到高处的风景。也有的人一辈子生活在深山,过着一叶障目的日子。他们挖一个坑,倒一桶水,一个猛子扎进去,就觉得自己在遨游大海了。而只有站在盆沿上,看山峦平原,你才会真正悟出“两重天”的真谛。

新闻推荐

干支协作一体发展 成雅深化6大领域合作

成都市人民政府雅安市人民政府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共促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成势合作协议...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