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招引实现逆势上扬 成都怎么做到的?

成都日报 2020-10-10 01:26 大字

在10月9日召开的成都市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总结交流会上,一组数据尤其引人关注——

项目招引攻坚行动自今年6月底开展以来,全市累计签约注册重大项目497个、总投资86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6%、57.7%,引进100亿级重大项目28个、总投资3377亿元,相当于2019年全年的187%、202%。

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放眼当前大背景,投资动力减弱、项目引进放缓、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成为阻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成都把项目招引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抓手,在全市部署开展促进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招商引资按下“快进键”,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成都的态度

提供“店小二”“专员制”精准服务

邛崃市对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制造项目渴望已久。为了争取这个项目,邛崃市选派招商骨干赴上海总部蹲点办公、靠前服务,经过连续70多天的奋战,最终成功争取。

新时代“三顾茅庐”,是成都的态度,也是成都的决心。

回顾整个攻坚行动,成都高新区始终精准聚焦方向与路径,在增长极、动力源、头部企业三个关键词上做好文章——

围绕产业功能区打造增长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招大引强、招高引新;

立足创新、改革、开放、文化四个维度,打造面向全球整合高端创新资源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做强动力源,致力实现“零到一、一到十、十到百”的创新发展;

引进国际龙头企业加入生态圈,让头部企业真正成为细分领域产业生态组织者。

同样有所“收获”的还有金堂县。今年7月以来,金堂县新引进项目35个、总投资392.8亿元。

拿到这样的成绩,没有诀窍和捷径,只有领导干部一次又一次的“跑腿”和“叩门”。在金堂,“领导带头抓项目、干部积极跑项目、全县上下忙项目”已成为常态化的干事氛围。

一方面,县四套班子领导牵总带队、果断决策,部门、镇(街道)全速跟进、集成作战,让招商声势不断壮大。另一方面,600名“尖兵”组成七大工作专班协同作战,通过织密驻点招商网络,与广东成都商会等10家驻地商会合作,举办推介活动20场,发布机会清单52条,让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

成都的决心

以产业生态圈塑造招商引资比较优势

如果将项目比作种子,那么产业生态圈就是最适宜它们生长的土壤。

数据显示,项目招引攻坚行动开展以来,14个产业生态圈签约注册项目426个,总量占比85.7%。其中,智能制造、文旅运动、现代商贸、电子信息、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新签约项目数量排名居前列;签约注册项目94.8%落户在产业功能区,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集聚先进要素构建产业生态的效应正在加快显现。

各个区县、国企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摸索出路子。

“产业功能区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在本次行动中,成都产业集团通过聚焦招引高能级项目,助力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如何招?从何处招?成都产业集团确定以链群思维开展上下游项目招引。具体来看,围绕抢占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高地,引入韩国尼普系斯OLED液晶面板等项目,在促进小尺寸面板供应本地化的同时,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抢抓疫情催生的重大机遇,围绕布局高端防疫物资产业,引入呼吸机研发生产的航天长峰公司;围绕“成都造”海光芯片产业化应用,深化与中科曙光合作,推动海光高端整机项目落地……“我们还将抢抓‘补改投’政策机遇,加快组建目标规模16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母子基金群,助力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赋能科创空间建设。”成都产业集团负责人表示。

对于新都区来说,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功能区就是生态圈。这几个月,新都区携手中车成都公司和航空工业成飞,探索“政府+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

“我们以给订单、输技术、强协作为杠杆,由龙头企业当‘考官’,对拟入园企业进行专业‘考核’,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新都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遴选,普惠三航、上飞装备等一批优质配套企业落地,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产业领域空白。

成都的期待

为企业提供国际化无差别营商环境

一场项目投建的“速度与激情”,在金牛区如火如荼上演:1个月内实现法铁、中交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2个月实现海尔盈康从签约到开工……“成都速度”不断刷新的背后,是政府对企业的高效服务和坚实保障。

着眼破解项目运行不畅的难点,金牛区构建了“策划包装-招引落地-项目落建-投产运营”全周期促进机制和项目审批并联并行办理机制,做到每个环节每个诉求都有人处理。这样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让企业真正成为国际化无差别营商环境的受益者。

“在加快优化‘营商环境3.0版’的同时,我们还将区投促局整体迁入泥巴沱森林公园,打造\‘最美城市会客厅’。”新都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新都区已经形成了“逛公园、谈项目、吃火锅”招商三部曲,以公园城市品牌效应引商聚企。

抓项目,“速则济,缓则不及”。“成都速度”说到底,比的是执行力。这次攻坚行动虽然签约了大批项目,但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后续如何确保项目尽快落地。

帮企业做策应、扎场子、解难题,成都使出“十八般武艺”——

做减法,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做到“减无可减、放无可放”。

亮绿灯,对上阶段新增的签约注册重大项目,市级相关部门强化服务,提供要素保障,力促项目开工建设,转化为实物投资量。

加速度,对近两年仍未开工的重大项目进行再梳理,明确时限要求,加大协调和督促力度,力促尽快开工。

“我们还将为‘十四五’开局再储备一批高能级项目,确保‘协议投资额’转变为‘实物工程量’。”对于下一阶段的任务,彭州市有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张家华

新闻推荐

美丽乡村游 10条乡村旅游路线 100个消费新场景发布 成都中秋国庆等你来耍

玫瑰花溪谷刘杰摄影“游乡村、住民宿、吃美食”,近年来,回归田园的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潮流。9月28日,2020成都新经济“双...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