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觅新场古镇的历史方位
大邑新场古镇的街巷是典型的川西民居风貌。
美丽的新场古镇。
□章夫文/图
国庆大假已过去大半,适合一家人就近成都周边游。今天这篇文章,带你走进大邑新场古镇——
咸丰初年,一乘官轿出现在昆明往成都的茶马古道上,一路急行,风尘仆仆。
轿上坐着一位官员,名叫张锡嵘,官至“云南学政”。离成都仅50 里地的出江畔,张锡嵘看天色尚早,便叫停了轿夫。他信步来到大邑新场古镇,一览清悠与风水之后,要了血旺肥肠、麻油鸭等几个特色小餐,品一壶小酒,也就一顿饭的工夫,他便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本来急着去成都,但他难以拒绝眼前诱惑,特地在桃花源般的古镇住上一宿。
壹
茶马古道千年不散的集市
走南闯北、饱览无限风景的张锡嵘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天还未亮,遂起床开窗,静听窗外滔滔水声陪衬的打更声,沉思良久。
张锡嵘,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官至二品,安徽人。咸丰十年(1860年)“云南学政”。两年后因母丧,遂丁忧回安徽老家。
张锡嵘与曾国藩同朝为官,彼此交好。他在守丧结束后,随曾国藩征剿捻军,后阵亡。
张锡嵘与新场的缘分,是因为他到成都看望恩师伍嵩生(据说,伍乃光绪皇帝的蒙师,民国时成都五老七贤之一)。这一历史事实清末版《大邑县志》曾有记载。
“人声三里市,春夜一街灯”。张锡嵘对新场这个精致古镇的感悟,可谓生动而形象,通俗且入里。
位于山区、丘陵和平坝的交融地带,新场东望成都,西邻邛崃,南有水路通新津码头,北沿山路抵西岭雪山。
古镇新场,亦古亦新。说它“古”,是因为东汉末年,这里就成了最早的集市。两千多年来,江山改朝换代,古镇数度易名。
宋代为思安寨,明朝称扇子场(又称半边街),大清又为西义场,民国初年推行区团制时,改西乡甲为西三区,民国二十九年更名为清源乡,民国三十二年,大邑县长吴国义报称“当前清源之匪患既诛”,“有当除旧布新”。
就这样,清源乡一夜之间改名为新新场(亦称新新乡),沿用至新中国成立。1958年成立清源人民公社,1968年改为新场公社,1985年为新场镇。
不管叫什么名字,这个自古以来的要冲和码头,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客商云集重镇。
集木材、煤炭、茶叶、大米和杂粮于一身的“五大市场”,就是一个崭新的“新场”。是这些水码头上的市场,托起了新场的繁荣与富裕,从而成为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叠加的水码头。
历史是无数个瞬间的聚合,而承载历史的载体,总是以它独特的方式存于世。
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各路客商往来于此,以往囿于一隅的扇子街,越来越不适应古镇繁荣的需要,遂在三里许、水打庙附近的开阔地带修街兴市。一时沿街商店、摊贩林立,商贾云集,茶业商号明代时达数十家。
商贾们集资修造湖广馆、广东馆、陕西馆、江西馆等会馆,传教士也来此修建天主堂和福音堂,加之川王宫、璧山寺、财神庙、张爷庙、玉皇庙、马王庙等建筑陆续建成,香火兴旺。
这一切,构成了新场“可持续繁荣”的基础。
直到现在,新场仍保留着传统的赶集习俗,每月一、四、七、十日,附近山乡的百姓都会挑着箩筐、背着背篓来这里挑选所需,交换物品。有专家形象地形容,新场就是茶马古道上一个“千年不散的集市”。
贰
民居展现川西建筑美学
这里有最后的川西坝子,有保护完好的西蜀水乡,有最便宜的小吃美食……这里最地道的“小桥流水人家”,以最原始的风貌存现于世。
这里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镇,被誉为“最后的川西坝子”。主要是因为这里有歪歪斜斜的七街六巷。它们是清代至民国的产物,下正街、上正街、太平正街、太平街、太平横街、香市街、河坝街、水巷子、张翼庙巷、谢家巷、猫市巷、桶市巷、上字库巷……
二纵二横井字形布局,数十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散落其间。明清建筑风格的院落、楼阁折射出独特的风貌,青砖青瓦、木楼木柱等历史符号所显现的,是一派典型的川西民居风貌。
李氏古宅、傅氏旧宅、福音堂等古镇残存的历史遗存,保留着珍贵的历史记忆;佛子岩、璧山寺、天主教堂、川王宫、药师岩摩崖造像群,与古镇一道,见证着茶马古道留下的文化底蕴。
古镇上最能唤起人们怀旧的标志性部分,还要数建筑高耸的封火墙。
封火墙高一米左右,中间是尖顶,有避雷作用,两侧为弧形、曲线形,形态优美。没有专业建筑机械和钢筋水泥的年代,修砌封火墙无疑要花费匠人太多的心血和劳力。得益于封火墙的保护,清咸丰十年(1860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因战乱引起的三次大火,才没有使新场上下正街火烧连营,毁于一旦。
封火墙既保护了古镇有形的风貌,也留存了古镇无形的风采。
顺着古街石板路缓步行走,头顶的房檐和岁月的封火墙从两侧缓缓滑过,一路呈现的皆是不同风情。
道路弯曲延伸,呈非几何形态,倚天时地利生成,充满随机的个性与惊喜。
街道的长短,房檐的雕花,木门的质感,邻里的关系,都在暗自提醒着有灵性的人们,这才是老祖宗留存下来的物什。
建筑体现出的浓浓亲情着实让人羡慕,大小院落的天井与宽屋檐,还有沿街住宅或店铺外的檐廊,都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公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
街巷的魅力,直到今天还一直被这里的居民塑造着。
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材以木、青砖、青瓦为主,墙有土墙、石块墙、木墙、编夹壁墙,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
“小桥流水,古巷深深……斜阳照古渡,渔舟络绎,枕山水而卧,推窗望朗朗古月。”一曲《新场古镇赋》,道出了古镇古市的历史过往,又描绘了新场新街的畅想。
新闻推荐
“鹰眼”远程监控、扫码追溯食品来源去向……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成都频出新招
邛崃市加强小作坊督查食安成都共建共享拿出手机对着黄喉包装上的二维码扫一扫,看着屏幕上弹出的信息,陈阿姨满意地付款...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