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远程监控、扫码追溯食品来源去向……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成都频出新招
邛崃市加强小作坊督查
食安成都共建共享
拿出手机对着黄喉包装上的二维码扫一扫,看着屏幕上弹出的信息,陈阿姨满意地付款买下了。这样的情景在成都的农贸市场已十分常见,这个神奇的二维码也是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小作坊智慧监管体系的成果。
食品小作坊一头系着民众的食品安全,一头系着民众的创业就业,关系着社会大局稳定。今年是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示范工作的关键一年,成都如何让小作坊向“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转变?
小作坊监管难? 建集约发展示范中心让“鹰眼”远程监控
双流区是成都市“菜篮子”所在地,在流通环节承担全市主城区80%以上的大宗食用农产品供应,拥有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大型食品批发市场。这也意味着,周边食品小作坊的隐蔽性、流动性将随之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双流区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疏堵结合、集约发展”原则,联合成都康卓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斥资近7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空港食品小作坊集约发展示范中心,引导食品小作坊向规范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通过鹰眼监控系统,示范中心与监管部门能随时远程掌握各个小作坊生产经营的“一举一动”,大幅降低监管成本,有效提升监管效率。该系统运行以来,示范中心内小作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零发生”。
目前,示范中心已吸引28家食品小作坊入驻,17家实现投产,孵化食品生产企业1家,整体出租率超过80%;入驻的食品小作坊降低碳排放30%以上,降低废弃物、污染物排放50%以上,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周边小作坊的投诉举报数量下降近60%……这组来之不易的数据,为双流区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做了最生动的注脚。
食品小作坊溯源和监管平台上线
来源、去向均可追溯
从老旧的小作坊到标准化、可视化、景观化的车间,从单一功能到集吃、住、游于一体的融合发展,邛崃市也开辟出一条小作坊的完美蜕变之路。
记者了解到,以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目标,邛崃市构建“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食品安全大监管格局,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尤其是在提升小作坊防风险水平方面创新监管方式,亮点颇多。“我们构建了食品小作坊智慧监管体系,开发食品小作坊溯源和监管平台,实现小作坊业主、监管人员、消费者三方视角参与管理。”邛崃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平台将做到来源、去向、监管“三追溯”和小作坊信息、原辅料进货记录、产品销售记录、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四公示”。同时,为解决散装白酒购销双方在监督抽检不合格中明确责任主体的问题,邛崃市还创新推出了“双签留样制度”,即白酒生产方与购买方共同对所购批次白酒取样并由双方指定责任人签名封存留样,明确销购双方在监督抽检不合格核查后处理中责任划分,避免矛盾纠纷。
2100余家食品小作坊怎么管?
成都这样破题
“成都现有食品小作坊2100余家, 涵盖白酒、食用油、肉制品等10个主要种类。”在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作为省会城市,成都市在全省食品小作坊备案数量最多、品种最繁杂。然而,随着近年来成都以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为发展重点,以地域特色食品小作坊、文旅融合食品小作坊等为亮点,因地制宜地推动全市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发展,也为全省小作坊治理提升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创新路径。
比如,在全省率先构建起 “备案管理+负面清单” 为核心的食品小作坊监管制度,,消除了准入许可之外的监管”真空”, 实现了食品小作坊全生命周期监管。比如,开展探索集聚发展试点, 鼓励试点单位用好用活本地产业政策, 建设食品小作坊“集聚区”, 破除分散化、粗放式生存弊端, 逐步打造产业链融合、规模化发展的食品产业品牌。再比如,在全省首创 “白酒双签留样制度”,着力破解散装白酒追溯难、监管难等问题;建成运行“食安数智云平台”等信息化平台, 探索实现小作坊生产过程监管实时化、风险提示自动化。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以安全治理和特色试点为重心,持续推进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行动。”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着力发现和培育更多留得住乡愁、唤得起记忆、传承了文化、体现出工匠精神的食品小作坊,当好“国际美食之都” 的建设者、推动者、维护者。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实习生 刘婧雯
新闻推荐
邛崃暴雨!已转移18914人 出动抢险人员3500余人次,天台山、平乐等景区关闭
救援抢险中8月31日,记者从邛崃市委宣传部获悉,8月29日20时至31日8时邛崃市普降大暴雨。截至8月31日,该市文井江火井三和...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