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管理党群共治 探秘小塘村蝶变路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4-23 06:10 大字

鸟瞰小塘村。固驿街道供图

□本报记者 聂姚

五一节还未到,位于邛崃市固驿街道小塘村的小龙虾垂钓活动,已经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小塘村过去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普通农业村,村里绝大部分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而如今,这里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最近还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4月20日,记者走进小塘村,看到这里家家有庭院,户户有花香,街道整洁、秩序井然……短短几年时间,小塘村是如何实现蝶变的呢?

法治+产业 共生互利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句老话,也是句真话。”小塘村党总支书记詹志君回想起村子发展的情况,感慨道。

2011年,成新蒲快速通道从小塘村穿境而过,开启了小塘村的“逆袭”路。通路当年,村“两委”就抓住这一机遇,推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但在土地流转之初,有的村民并不理解,詹志君回忆说:“对此,我们派出村干部、党员轮流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普及法律法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村民陈怀泽家的地在规划范围的核心区域,每年每亩地只能赚500元。起初,他担心流转后失去土地,不愿意流转。詹志君了解到他的顾虑后,请来村里的法律顾问徐志忠给陈怀泽及家人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法规。最终,陈怀泽同意流转土地,如今他每亩地的租金加分红就有1150元。

在小塘村产业的发展中,村“两委”一直坚持运用法治思维,依法处理问题,同时紧跟市场风向。

近年来,小龙虾市场火热,小塘村也将稻渔养殖改成经济效益更高的稻虾养殖。2017 年,小塘村采用“龙头企业+合作联社+集体经济组织”模式,按照30∶65∶5的比例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创建了成都市唯一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截至目前,全村流转土地4900亩,流转率达96%,为全村产业百花齐放奠定坚实基础。

从今年初开始,小塘村对200余亩土地、100亩鱼塘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后,将建成全机械化管理的柑橘果园,将养殖价值更高的台湾泥鳅。但在推进过程中,有的村民担心自身权益受损,项目因而受阻。为此,小塘村依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信访代理员、一村一律师、法律顾问、法制副书记“六支队伍”,到村民家讲解企业管理模式、土地流转承包模式、利益分配模式以及合同长效收益保障机制,用实际行动打消农户的疑虑。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小塘村一步步完善法治体系建设,对入村项目依法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党员+群众 共治共享

乡村治理需要动员更多村民参与,小塘村充分发挥96名党员的带头作用,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小 塘 村 创 新 构 建 了“1345”区域党建模式,即:一个核心、三支队伍、四个平台、“五民”行动,以“街道党工委—综合党委—村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五级管理网络模式,将党建、治理、产业等工作统筹谋划、统筹安排、统筹协调、统筹推进,从不同方面提升社区发展治理水平,建设友善、宜居、和谐社区。

不仅是在日常管理中,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小塘村党员也敢于挺身向前。

产业发展起来,村民腰包鼓了,很多年轻村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了,党员乔培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她回村后,流转土地并牵头成立了小唐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水稻、油菜。群众富不富,党员干部来带路。2017年,村里决定发展稻虾养殖时,乔培成为了“先行军”。“第一次涉足稻虾养殖,我心里还真没谱,但小塘村的发展,靠的就是团结一心,我是党员,就应该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乔培试养了42 亩的稻田虾,每亩有近3000元的纯利润。

詹志君表示,这两年,小塘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偷盗事件,邻里纠纷也非常少,大多在矛盾初起之时就被化解了。这与“法律之家”“群众工作之家”“雪亮工程”的建设密不可分。另外,小塘村还成立了村物业管理委员会,实施“三管三治”工作法,即:管门前、管绿化、管行为,治乱扔、治养犬、治乱建,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决策。如今的小塘村已经逐步形成了物业管理和自主管理协同共管的格局。

新闻推荐

各地打响复课食品安全第一战

为保障师生开学复课后的饮食安全,四川省各级市场监管局近日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邛崃市...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