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盐坝”里这样生“金” 九寨沟县郭元乡探索高质量脱贫之路侧记

阿坝日报 2020-04-13 00:37 大字

■刘洪 陈静 记者 夏姆

九寨沟县郭元乡地处川甘交界,是九寨沟县的东大门,紧邻甘肃省文县。郭元,又称“锅盐坝”,因曾是用铁锅熬盐的坝子而得名。

2014年,郭元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773人;2018年9月,贫困人口数居全县之首的郭元乡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九寨沟县是省定贫困县,属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郭元乡成功拔“穷根”的背后,是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各级帮扶力量的支持和贫困群众的自强。如今,昔日的“锅盐坝”探索出高质量脱贫之路。

从驻村队员到第一书记

用自己的真心赢民心

“刘阿姨,你走了我们咋办啊?”“刘姐,你走咋都不说一声哦?”……2019年11月15日,是九寨沟县委宣传部干部、郭元乡水沟村驻村工作队员刘令贤退休的日子。

这一天,因为害怕告别时的心酸与不舍,刘令贤选择悄悄离开水沟村。“放心,有什么事情说一声,我会尽力帮助。”“我还会回来看望大家的。”……刘令贤一一回复着水沟村村民的微信或电话。

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后不久,53岁的刘令贤被派往郭元乡水沟村驻村开展群众工作。

受地震影响,水沟村脆红李大量滞销。对此,村民们怨气颇多。这也让初到水沟村的刘令贤感受到村民的不信任,甚至是冷嘲热讽。

“无论如何都要帮大家把脆红李销售出去,我们说话算话。”面对质疑,刘令贤立下了“军令状”。为此,她一方面利用自身资源,联系邮政公司电商平台专门在村上设点收购,通过线上销售脆红李;另一方面组织发动村干部对接商贩,将脆红李销往外地。分拣、装箱、上车……短短半个月,水沟村20余万斤脆红李便销售一空,为村民们挽回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

“买了养老保险,你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了……”郭明跃既是郭元乡金字村第一书记,又是郭元乡“挎包宣讲队”成员。自去年5月29日,郭元乡成立“挎包宣讲队”以来,郭明跃就经常背着挎包进村入户为村民宣讲各项惠民政策,挎包里装的是各类宣讲资料、笔记本。

郭明跃不仅是“挎包书记”,还是村民心中的“贴心书记”。为了发展集体经济,金字村打造了230亩西梅李基地。“没有郭书记的付出和心血,就不会有西梅李基地的今天。”说到西梅李,村委会主任魏东云感慨万千。“集体经济是大家的事,眼光要看长远一点……”基地机耕道建设要占用村民郭胖娃的自留地,因赔偿问题而陷入僵局。郭明跃不厌其烦多次上门做郭胖娃的工作,最终问题成功化解,机耕道修好了,金字村集体经济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从县内帮扶到邛崃援建

打造“造血”式长效扶贫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郭元乡,从县内帮扶单位到对口援建的邛崃市,在帮扶过程中,变“输血”为“造血”,以产业帮扶、基础设施改善,实现真扶贫、扶真贫、可持续脱贫。

九寨沟县检察院是青龙村的县级帮扶单位。“青龙村以前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产值低、农户收入少。”施汝美是该院派驻青龙村的第一书记。据他介绍,2017年,在县检察院的帮助下,青龙村建起了“百亩乡村旅游水果采摘园”,并按“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柴门关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有专家免费培训,不愁水果销路。”青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郭彦军在采摘园种植了枇杷、脆红李共5亩。2019年水果丰收,郭彦军家收入近5万元。

同年,依托“水果采摘园”,邛崃市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优势,积极拓展产业扶贫工作思路,以“三国文化、边关文化、军事文化”为主题,先后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15万元,并争取到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郭元乡青龙村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引导并大力支持青龙村发展乡村旅游。

除了产业扶贫,邛崃市还尽力帮助贫困村改善提升基础设施。“以前只要下雨涨水,这个用涵管搭的桥就没法经过,感谢邛崃市武装部出资为我们修了路、建了桥。”郭明跃说,邛崃市武装部是金字村的结对帮扶单位,2019年出资近18万元帮助金字村修建了上河坝桥,完成路面硬化并修建了挡墙,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解除了山体滑坡安全隐患。

如今,郭明跃正忙着参与“金字村党员活动暨农民技能培训站”建设项目规划,按照规划将由邛崃市武装部出资修建相关活动场地。“如果项目审核通过,将提升村里的公共基础服务功能,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也将进一步提升。”

从7旬老翁到养蜂“达人”

不等不靠勤奋创业

“扶贫靠精准、脱贫靠勤奋”,一走进金字村村口,墙面上白底映衬着的一排红色大字很是醒目。

“只要还有劳力,我就要继续把蜂养下去。”金字村村民朱永禧今年76岁,家里共3口人。在朱永禧家屋后坡地上的李树掩映下,近百个原木蜂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

朱永禧因腰椎间盘突出几乎丧失劳动力,妻子患高血压等慢性病。2014年,朱永禧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朱永禧在医院手术治疗后,能下地做一些轻体力活。

“我以前养过蜂,知道是咋管理的。”朱永禧说,自己有40多年养蜂经验,不过规模小,自产自用。

2016年,在驻村干部的支持、鼓励下,恢复一定劳动力的朱永禧申请到了4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他决定“重操旧业”。2017年,经过一年努力,朱永禧仅产蜂蜜收入就近2万元。“去年天气不好,蜂蜜有1万多元的收入,5头小牛崽收入3万元左右,还有地里的猪苓、脆红李……”朱永禧盘算着,今年蜂巢准备发展到200多桶,“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只要勤快,相信今后的日子会更好。”

在九寨沟县,像刘令贤和郭明跃这样的驻村队员,像检察院、邛崃援建这样的帮扶力量还有很多,他们真扶贫、扶真贫,在他们的真情帮扶下,一户户贫困户通过辛勤劳动摘掉了“穷帽”,一个个贫困村重获新生……

新闻推荐

下好经济社会发展“先手棋” 九寨沟县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侧记

■刘洪陈静记者夏姆三月如歌,万物复苏。寒冬过后,春天如约而至。防控不松劲,发展不停步。日前,一场专题研究漳扎国际生态旅游...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