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种粮大户的春耕备战
春耕备耕人物
□本报记者 邵明亮 王成栋“要加快进度,但不要急。”2月13日上午,望着半尺高的麦苗,周家林吐出一句话。这位成都邛崃市固驿镇花园村的种粮大户,今年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
从2003年开始,周家林对于春耕就不陌生。那一年,他开始在花园村流转土地,迄今已有17年。每一年,他都没误过农时。
底气:还要再扩两千亩
“家林去哪里呦?”2月13日一大早,看见摩托车过来,即便是戴着口罩,守在村口防控卡点的村干部还是认出了周家林。
测完体温,周家林径直来到自家麦田。他说,现在麦苗一天一个样。除了施肥浇水,他还要根据麦苗的长势安排春耕——只要小麦开始抽穗,水稻就要育秧。
周家林喜欢来田里看麦苗,还因为眼下他在谈合作,准备从大春开始,把流转土地规模再扩大一倍,“谈成了,要种的地就超过4000亩。”为此,他还专门在开春前买了4台稻谷烘干机。
早在去年底,他就在农资公司订购了6吨水稻种子,80多吨复合肥以及一批生物肥料。如今,化肥和3吨种子已拉到了自家的仓库。
“总的来说,今年就是要大干一场。”指着自家仓库里的化肥,周家林侃侃而谈。他判断,今年粮食的产量和行情均相对乐观。
原因之一,是此前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让周家林吃下了“定心丸”。他加快了谈判步伐,预计近期就将达成流转协议。
准备:提前对接“拉外援”
“明天降温又降雨,暂时不用浇了。”临近正午,手机里弹出了天气预报,周家林自言自语起来。
其实,周家林知道,自己距离最忙的时候还差一个月。从3月下旬开始,水稻进入育秧阶段。从那时直到插秧、秧苗返青,他都难得喘口气。
“对于疫情,我相信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也相信只要做好防护措施,不会耽误春耕备战。”周家林眼下最担忧的是用工。疫情过后,村子和周边的劳力将会在短时间内外出务工,这让此前已经历过用工紧张的他担心起来。
不过,周家林还是想到了应对办法。今年,除了自家的2台插秧机和4台拖拉机外,周家林还提前联系好种植合作社和农资公司。对方已同意,在春耕时节,周家林可根据自身情况租用农机设备或购买播种、耕地等服务。
周家林说,解决用工荒之后,他会在近期平整土地,开始育苗。“今年,我选的稻种是两优534、宜香优2115,都是优质高产品种。”
新闻推荐
四川正开展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的“春风行动”。记者13日从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获悉,为响应“春风行动”,该站准备了200余台...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