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开讲“诗读”成都: 成都给了杜甫安宁 杜甫用诗歌回报

华西都市报 2019-09-28 02:55 大字

成都给了杜甫安宁 杜甫用诗歌回报 9月27日下午,由封面新闻联手成都博物馆推出的全新文化品牌“封面开讲了”,迎来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著名作家阿来登台分享。

阿来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作为站在中国诗歌史上最顶峰的人,杜甫一生给我们留下1500多首诗,也为他所处的时代,留下了一份非常丰富、重要的文化社会参考资料。阿来首先梳理了杜甫进入成都的踪迹史。“因为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再离开成都。杜甫跟成都这个城市发生密切联系,也只有几年时间。但恰恰是这短短的几年里,杜甫写出了他一生当中最完美的关于自然、关于人物的诗篇。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也促成了他为古代诗篇增添了最美的一页。”

草堂梦

阿来讲述杜甫的命运历程

杜甫是一个历经忧患、善于书写苦难的诗人。因为安史之乱爆发,他在北方大地四处游荡,写下了记录苦难的著名诗篇。但是入川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过了一段安静的时光。在阿来看来,“蜀地气候特别温润,成都给他了安宁的生活空间,他也用自己的诗歌,给成都做了很好的回报。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人,能如此全面地从成都的文化气质上书写了成都,那就是杜甫。”

阿来提醒大家想想,在杜甫以前,我们几乎想不出来有哪一篇散文或者哪一首诗歌是对成都这个城市的人文生活做出生动的刻划和记录。“汉代产生过一个有全国影响的辞赋家扬雄,他出生地和成长在四川,但是他真正扬名和他的写作,是在汉代长安。”

离开动乱之中的长安,杜甫怀着一个修草堂的梦。他不追求高官厚禄的生活,但渴望在战乱之中能有一间草堂。据阿来查阅发现,杜甫想要建草堂,一开始并不是在成都。他从长安西行到甘肃,那时候叫秦州,他曾在秦州寻找一个地方建草堂,但没有建成。后来到甘肃的一个县,也没有能成功在那个地方居住下来。公元760年,杜甫携家带口,翻过秦岭、昭化、剑门关,终于来到成都平原。蜀道难,更何况是冬天。对艰难旅途,杜甫每天都有记录,像日记一样,走到绵竹翻过一片山,成都平原就在他面前展现。经过一个月长途跋涉苦旅的杜甫,充满欣喜之情。他看到新的气象,看到不一样的人民,当一步一步徒步接近成都,他写下诗作《成都府》。“山川易”

阿来讲述杜甫客居成都轶事

入川之前,杜甫生活经验都是在北方。习惯凛冽雄壮的他,突然来到这样一个温润的地方,让杜甫感到“山川易”。阿来非常欣赏杜甫在诗中对成都气候的细腻表现,“冬季草木昌。晚上太阳都落山了,还很热闹,有笙和箫的声音。他对成都一见倾心。

除了写出成都的自然之美,杜甫还写出了成都的人文之美。从杜甫的诗中,我们会发现,在成都,杜甫感受到温暖的人情。阿来提到杜甫的可爱之处:“杜甫为了盖草堂写了好多诗,问周围的县官要东西。他第一首诗问一个县吏,问他要桃树苗,而且规定了时间,因为栽树是有季节的,你必须在栽树之前处理,给他批的地不光是宅基地,还附了一个很大的园子,首先要100株桃树,要竹子、松树等等。他还给邛崃写了一首诗要瓷器,说房子修成了,树也栽了,桃也栽了,松也栽了,家里没碗,没有用具;又写诗给崇州的官员,要瓷器。关于要东西的诗,杜甫就写了七首。”阿来还感慨,在当时,杜甫并不像今天这样有名。由此也看到当时四川的人情之暖。

人情暖

阿来解析杜甫在成都创作的诗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让人看到杜甫对成都的地理位置的表现。而对成都气候细节的书写,在阿来看来,最好的是《春夜喜雨》,“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杜甫由衷的欣喜。从战乱干旱的北方而来,他在成都感受到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种欣喜不是狂喜,而是宁静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难道他仅仅只是书写悄然而至的一场春雨吗?还是说他在描写春雨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天地、人间的温润对他的浸润?我想对于杜甫来讲是双重的。这样的东西,当然是从成都美好的自然中来,同时也是从成都美好的人情、人际关系中来的。”

除了感受成都的自然气候、人情之美,杜甫还寻访古迹,写出了《蜀相》这首伟大的诗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阿来看来,除了三国志、三国演义的流传,诸葛亮《出师表》流传之外,“并没有人从正面去书写过诸葛亮。杜甫似乎又是第一人。也许还有其他人写过,但都没有写好。文学史就是这样一个被时间淘洗的过程,没有写好就会被时间无情的忘记,留下来的像雄伟的高山一样留下来。”文化积淀和传承

“杜甫是给成都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最早定下基调的那个人”

如今提到成都独特的自然优势和自然禀赋,在阿来看来,“现代人可能说得更丰富、更细致,但其实没有超出杜甫所说的范畴。所以可以说,杜甫是给成都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最早定下基调的那个人。”这种文化积淀和传承,也正是今天我们研究杜甫、感念杜甫、公开演讲剖析杜甫的最大意义。”

作为研究型读者,阿来不讳言,杜甫也并非一味夸奖成都,他也提出过善意的批评。在《石犀行》中,他就用“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阿来说,李冰打造石犀并非是迷信,而是按照自然科学原理。但当时的百姓却从原始迷信、镇水之功等方面去理解。阿来还提到,前几年在网络上还泛起一股迷信的浪潮,“这个时候我们是为自己的文化知识没有进步感到悲哀,还是为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叫绝?”阿来的话掷地有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张谌

新闻推荐

受强降雨影响 雨城区雅上线实施交通管制

雅安日报讯“可能要垮方,建议实施交通管制。”受12日晚强降雨影响,13日上午10时30分,雨城区雅上线K11+200m处(小地名:锅庄...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