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寻羌 他用影像记录一个民族的迁徙

澎湃新闻 2019-08-16 07:32 大字

“我不知道再过几十年,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羌族释比,但我深信,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潜藏着与不同空间维次的生命交流,与天地万物感应的能力。”

——高屯子《十年寻羌》●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几十万人伤亡,位于震中的夕格羌寨损失却不大,只有一人在寨外死亡,几人受伤。在夕格人看来,这得益于自己没有对天地神灵过份的冒犯。春节来临,释比杨贵生来到玛毕神庙遗址,他脚踏禹步、手击羊皮鼓,唱起《感恩还愿之歌》。

01.

“我不想死在人家的地头”

“这是人家的地头,我不想死在这里”。

这是杨彩琳最后的遗愿。

九年前离开故土后,她再也没能踏上回家的路…

        ● 2009年,杨彩琳告别故土 / 电影《寻羌》截图

时光倒回至十年前,四川阿坝州

连绵的深谷高山中,摄影师高屯子发现,那些世代居住于此的夕格羌人,依然保存和延续着许多中华民族的古风雅俗。

他们遵从自然,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春分第二天开始播种,春分当天不可以进树林,因为“雀鸟些要讲恋爱”。在夕格人眼中,牛、羊,乃至自然的雀鸟,都是有灵性的,要同它讲话,要唱歌给它听。

他们相信“每一个人头上都有一尊神,每一个人身前都有父母祖先,能不能找到,就要看自己了”。

                ● 2009年,贵生与六岁的孙子文理。

        贵生好饮,每受老伴指责,小猫便去挠他手中的酒杯。贵生说:你挠啥子呢?一个释比不喝点酒,满脑子功名利禄、得失算计,咋个和鬼神通灵?

02.

“故土难离,驮马垂泪”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结束了这一切,他们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2009年4月,“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将至,夕格、直台两个羌寨700多位村民,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山寨,迁往200公里外的邛崃南宝山…

                ● 搬迁消息确定的那天是2009年4月18日,春耕的最后一天。贵生正赶着牛,在山坡上犁地。

一道迁徙令下达,一时耕牛绝食、驮马垂泪,夕格羌人要永离故土、祖先、神灵…

母亲坟前,75岁的德生泣不成声:“妈妈,我不想丢下您啊”!

崴孤山头,释比贵生带领全寨村民向祖神告别:“尊敬的玛毕,我们一但有了落脚之地,三年内就回来接您”!● 五岁的群星,原以为爷爷奶奶搬出这么多陈年物件,是陪自己过家家。当看见爸爸妈妈一背一背把家具、粮食背下山,把自家的牛、马、猪、羊一头头卖掉;得知再过几天,全寨人就要离开家乡,迁到“人家的地头”时,小姑娘的神情也一下低落下来。

                ● 释比贵生的大哥刮斯姆德生,今年七十五岁,释比主持祭祀还愿、驱邪禳灾仪式时,常由他充任副祭。对于贵生、德生兄弟,此刻不仅是故土难离、祖先难离、神难离、与自己同甘共苦的耕牛、驮马难离,让兄弟俩更为惴惴不安的是,延续数代的杨氏释比传承,不知今后会遭遇怎样的命运?

700余位羌人辗转的经历与命运,人与神的悲欢离合,被高屯子用影像与文字记录下来。

                ● 2009年5月6日,村民们来到崴孤山头。贵生头戴金丝猴皮帽,手执羊皮鼓,脚蹬云云鞋,领众向祖先、祖神告别:祖老先人啊,等我们有了落脚之地,就回来看你们!

03.

“深谷高山,十年寻羌”

一晃数年过去,迁居南宝山的夕格羌人,深受政府照顾,劳作较先前轻松了许多,但内心却始终找不到归属感。在释比贵生眼中,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 2009年8月,贵生、永顺父子受邀去香港表演释比舞蹈。

        贵生走在香港街上,和他五月底来到成都时一样,总爱翘着鼻子撮着嘴唇,左右扭着头吮吸城市的空气。

        我说:“杨伯,你闻啥子?”贵生说:“日怪!咋个成都那么大个城市,尽是火锅的气息,这香港呢,又尽是盐巴的气息,咋个就总闻不到神的气息,鬼的气息?”● 贵生的孙女群星现己14岁,在邛崃一所中学读书。南宝山雨水太多长不好庄稼,村民们不擅种茶,把茶地租赁给茶叶公司,农活比先前在夕格时轻松了许多,但内心却难有归属感。老人们常念叨:“我不想死在人家的地头”。

2017年的一个夜晚,高屯子接到释比贵生的电话,“我心里很不舒服。”贵生对高屯子说。那时,导演高屯子因为生活境况的变化,离开成都到了北京。按照他的计划,2009年的十年之后,再回去寻找贵生。

十年未到,贵生先找到他。几个月前,侄女杨彩琳去世,埋在了邛崃的山坡上,“终究还是死在了别人的地上”。此时的贵生,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侄女的死亡,对他触动很大。

夕格人已经在邛崃生活了八年,贵生明显地感觉到,羌族自己的传统,正在日渐式微,甚至消失。“当时走之前,我说要把神接回来。现在已经八年了,还没有去。”贵生说,他打算实践当年的承诺。

高屯子的记录,再次开始。

04.

“祭祖请神,何处心安”

众人请神下山,《请神之歌》在苍茫山谷间回响:

“白云之上天路已经铺就 神啊请跟我们来吧

高山之巅天路已经铺就 神啊请跟我们来吧

头发辅路迎接您 神啊请跟我们来吧

手臂搭挢迎接您 神啊请跟我们来吧”

                ● 2017年11月28日,杨贵生等回到汶川夕格老家。

没有文字流传,他们的语言却出奇的优美动人,浪漫如诗,他们唱诵给神的祈福,是回荡在山谷中最美的旋律。

千百年来,羌人与神灵、祖先比邻而居,上天也赋予他们滋润心灵的智慧:

“尊敬的神灵啊

我在唱诵时如有遗忘

请在我眼前示现 请在我梦中提醒 请在我心里启示

释比我很平凡 在天没有成就 在地没有功劳

我们来祭祖请神 有人来摄像纪录 这是好事

天下人看见这些影像 对祖宗神灵生起敬意

神也能领受到人的香火 多好啊!”

        ● 请神下山,释比贵生回望苍茫深远的龙溪峡谷。

歌词里唱诵的纪录者,正是高屯子,和他的摄制团队。

        2008年至2018年,高屯子用十年时间,走遍深谷羌山,跟随羌人迁徙的脚步走过临邛镇、南宝山、北京、上海、香港、成都…并以文字、图片、电影语言并行的创作形式,记述以释比贵生为主人公的夕格羌人,在大地震之后敬天祭祖、耕种劳作的生活状态,和迁徙与回归的悲壮历程。

        

                 ● 《寻羌》剧组拍摄花絮

        由他执导的电影《寻羌》,2019年4月获得第16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民族文化传承奖」,这个被称为「民族电影的奥斯卡」奖项,此前已经空缺三届。评委们对《寻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是一部纪实电影,创作者以史诗般的叙述结构,纪述了一个民族迁徙与回归的历程,不可复制的动人影像弥足珍贵;影片同样具有人类学的价值,让人能真切地看到中国人的信仰与生存样式”。

                ● 电影《寻羌》海报 / 《寻羌》获得第16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民族文化传承奖」、入围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展映单元、第四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最佳长纪录片」、第13届亚太电影奖「最佳纪录片」。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展映上,《寻羌》观众场场爆满,著名音乐艺术家谭盾感叹:“《寻羌》唱出了无数人心里的'羌';拍出了人与神的悲欢离合。”

        曾为《霸王别姬》、《活着》编剧的芦苇难掩激动:“这部片子终于让我看到今天的羌族生存状态,当我听到羌族的音乐时,非常感动!片中提出的信仰问题,也正是本片的意义所在,我想,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大家都应该关注这部影片。”

                                更让导演高屯子意外和欣喜的是在众多观众眼里,《寻羌》不仅仅是释比贵生和羌族人命运的故事,更是当代每一个人在忙碌中适应新环境,在空虚中寻找归属的故事。

“我颤抖着看完,被这样一个无比真实的故事震撼,对我们而言,羌不仅是在深谷幽山,更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

“当我们为生计、为理想忙碌奔波于国与国、城与城之间,其间的失落与坚守、漂泊与归属,不正恰如夕格羌人的际遇吗?而那些关于故土、来时的脚步、初心与回望…或许也正是我们心中所追寻的羌......”

感谢高屯子,以影像为松脂,琥珀般为我们保留下一个民族弥足珍贵的记忆。

...

                ● 摄影家 / 导演 高屯子

? 展览推荐

十年寻羌·人与神的悲欢离合8月17日,高屯子将带着他的《十年寻羌·人与神的悲欢离合》展览亮相大理国际影会。本次展览分「图片单元」与「影像单元」,「图片」单元由14幅作品构成,以珍贵的影像生动再现释比贵生为代表的羌人生活,「影像单元」则是在纪实电影《寻羌》(92分钟)基础上,特别剪辑一部42分钟“精华版”,与图片一同展映。

摄影家:高屯子

策展人:王 强

展 期:2019/8/17-2019/8/21

地 址:大理古城 垒翠园展区 K栋

        ? 感谢摄影家高屯子授权发布

        米拍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走上高高的蒙顶山

□映铮前不久去蒙顶山游览,被漫天的绿色狠狠洗了回眼睛。蒙顶山,位于川西南邛崃山脉脚下,素色的蒙顶山清远,深美。百...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