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井镇:世界第一火井(下)
山门上的镂空雕刻十分精美
状元桥石碑
兴福寺山门
火井遗址纪念碑
姚蕾 文/图
东汉时期,火井人发现地下冒火,唤之“神火”,并以“神火”煮盐,“火井”因之得名,后因蜀汉丞相诸葛亮曾亲临此处视察盐业生产,故又称之为“诸葛井”。火井煮盐引领天下先,被誉为“世界第一火井”。
神火火井煮盐世界第一
2005年,当地政府在火井镇郑家坝遗址设立石碑,举行了盛大的揭碑仪式。目前所看到的火井台高约半米,灰黑色的汉砖垒砌,砖壁的棱形图案依然清晰。古井内径1米,井口呈六角形,这就是凿于汉代的六角井。俯身往下看不见火,井中倒有一汪清水照见人影。井旁一座红砂石打造的石碑巍然矗立,碑高6米,顶端雕塑为烈焰升腾。碑正面对着大路,远远可见“汉代古火井”5个大字;侧面则是“世界第一井”;另一面小字镌刻了自汉以来历代有关古火井的史实。而今围绕纪念碑,又修建了火井广场和小游园,添置了回廊座椅等休闲设施。
传说井火一度衰灭,诸葛亮用他那把无所不能的羽毛扇扇了七七四十九下,火井又“火”了。他还把打通心的竹衔接起来,一头塞入火井,一头引到熬盐的灶下,最早的天然气管道就这样问世了。火井先民为纪念诸葛亮的大恩大德,将附近一座山岗命名为卧龙岗,在山上又建一座八角庙,专门供奉孔明。逢年过节,人们在神像前点燃孔明灯,据说这就是当年诸葛亮用的八角灯笼。这么多风物记载着诸葛亮与火井的渊源,当地还有一首古老的童谣在传唱:“天上有星星/地下有火井/人间有孔明/孔明来火井/去看六角井/六角井/火又大/水又清/熬得盐巴亮晶晶。”
天赐的气卤,为火井带来了无限商机。这里本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因盐而兴,工商繁盛,火井从一个近乎蛮夷之地的小地方,由镇升县。隋炀帝时置火井县,并委派袁天罡——预言武媚娘称帝的道士——出任首位火井县令。到了隋唐,火井输送天然气迎来重大改进:原来的竹制管道改为石制或陶制管道。这种石槽或陶槽覆盖在石板上,相互连接,当地人称为火槽子。在与火井镇相邻的邛崃市油榨乡农民老熊家屋后堡坎边,一个黑暗的小洞里还埋藏着一截两三尺长的陶制天然气管道,见证了隋唐至五代、两宋的数百年光阴。此后受制于当时的开采技术,火井气卤无以为继,盐灶灭了,井架塌了,茶马古道人马稀了,火井县又重回火井镇,曾显赫一时的富庶县就此谢幕。
古镇有盐,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姜维就在此驻军,火井这个“盐茶重镇”,盛极一时。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西路由成都发端,经火井下汉源翻越大凉山,再绕滇池走缅甸去往印度。在川藏线建成之前,由汉区入藏的茶马古道,也是通过火井,再走雅安、康定,一路向西。《华阳国志》:“临邛有火井,井有二,一燥一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专家著书立说,称卤水与天然气分离技术,以及用竹子和陶管输送天然气,属世界首创,“世界第一井”实至名归。
今天,邛崃仍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在天台山脚下的南宝乡金甲村,有一个叫胡开贵的农民,他是自火井镇2000年前发现世界第一口天然气井以来,仍然在使用原生态天然气的仅存者。一根粗大的铁管伸进炉子,将铁管从炉子里拉出来,火光熊熊,天然气呼呼作响,就是这口井持续使用了20多年。
黄崇嘏中华第一女状元
四川历史上有几位特别出名的女性,卓文君、花蕊夫人、薛涛的故事千古流传,而火井则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黄崇嘏,五代前蜀临邛人,工诗善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据说成年后,她常女扮男装,游历在外,代兄考中状元,大受宰相赏识,被任命为代理司户参军。直到宰相想招她为婿,黄崇嘏才表明女儿身,辞官后隐居铜鼓山。又有一说,乔装更名进京赶考,她“连中三元”“状元及第”,皇上龙颜大悦,招为驸马……总之,黄崇嘏最后回到邛崃火井隐居,孤石山后来也叫崇嘏山,黄崇嘏更被冠以“中华第一女状元”美誉。
状元桥上走一走,清华北大全都有。建于1922年,横跨文井江的状元桥依旧保存完好。桥边所立石碑完整无缺,碑顶为半圆状元冠形,刻有戏剧人物和花卉图案,栩栩如生,古朴典雅。碑中页正面有“状元桥”三个斗大的楷书大字,左右碑柱上有对联二副:“乐善好施此事暂随民国举,累功积德他年定有状元来”;“江边云树遮鱼洞,崖上神灯照鲤塘”。碑后面柱上还有对联二副:“青山结翠延词客,绿水平波过石桥”……满满的文豪气度。据说黄崇嘏赴京赶考,遇到河中发大水,她便立下宏愿,他日高中必会在此修桥,以报乡恩。
崇嘏山乃火井镇南第一峰,山南半坡有三圣宫遗迹,供奉刘备、关羽、张飞,过去香火旺盛,今庙宇已不存在。前行至大坪山,在绿荫丛林中坐落的便是崇嘏墓,坟前挺立着古老的墓碑,当中竖刻着“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一行大字,旁边有碑序,落款是“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辰闰二月中浣吉立”。这是崇嘏山遗存最完好的古墓碑。沿小路西行约百米,便是闻名遐迩、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崇嘏塔。塔体用粗大的红砂石砌成,远望崇嘏塔,如文笔倒插,而道路崎岖,只能步行前往。
兴福寺千年银杏古刹春秋
经状元桥,沿盘山公路前行约4公里便到三圣宫,右侧上山是崇嘏山,左侧大道直达兴福寺,沿途竹林葱郁,田园房舍呈星状散落。继续前行约4公里至兴福村银杏坪,便可见一座巍峨肃穆的古寺掩映在茂盛的浓荫之下,这就是千年古刹兴福寺。
寺庙依山而建,多层台地,节节升高,四周围墙包裹,桢楠树遍布,茶园之后是莲花山庇护,而庙宇居于莲瓣中心,恰若佛教中的圣莲花蕊。寺庙山门为三叠翘檐牌坊式大门,左右侧门墙呈八字外敞,数副对联讲述了古寺古佛、名刹名僧辉煌的过去以及宗教礼数。山门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的镂空雕刻细致完整,山门前还有一排大小不一、高矮不等的古石碑。据古碑记载,该寺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年(1551年),饱经沧桑,历经清代乾隆、嘉庆、光绪三朝修缮扩建,始成今日规模。全寺占地约22亩,乃川西佛教圣地,是古老建筑艺术之典范,门两边有一对石狮,傲视来往过客,踞守古寺。
沿石阶梯而上,进入山门,有民国时期修建的简易戏台。戏台前是宽敞的前院坝子,周围花木扶疏,清幽寂静。继续拾级而上,便是气势恢弘的殿宇楼阁,分为东院、西院,又称A、B两线,分列三圣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七佛殿等,加之厢房等大小房舍上百间,为罕见的两条中轴线布局。
步入各殿堂均有天井或院坝,互有通连,廊腰缦回,别有洞天。寺庙周围菜园围绕,及至山后,则是全寺最高地,有一大片青葱茂密、挺拔高大的桢楠、柏树。参天古木,幽深恬静,围墙外则是大片茶园相连。一棵已成盆景状的银杏似乎枯死,勉强地用铁皮包扎起来,几枝嫩条顽强地迎春吐芽。传说这棵古树有千年历史。公元618年,袁天罡出城巡查,见此处山势如莲花,周边如一把太师椅,而这座寺庙就在太师椅上。他连声赞叹壮哉,进门找住持,常来常往,离任之际,在后山空地上种下几株银杏树,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棵。
兴福寺有“蓬莱别院”之称,曾是僧官的“执法堂”,负责管理蒲江、大邑、邛崃等地僧人。因地理环境的优势,这里的禅茶自古就受达官显贵青睐,也是皇帝喝的贡茶,中国最早的黑茶也来自这里。宋《九域志》记载:“临邛有火井茶场,生产邛州贡茶,造成茶饼,二两重,印龙凤形于上,饰以金箔,每八饼为一斤入贡,俗称为砖茶。”清明前后,这里更是品茶、采茶的胜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彩华实习记者曹凘源)昨日,雅安市人大常委会来蓉考察。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川平、雅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伊...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